诗文 | 谋攻 |
释义 | 谋攻题解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闉,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者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译文 孙子说:战争的指导法则是,使敌人举国屈服是上策,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的“军”就次一等;使敌人全“旅”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的“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的“卒”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的“伍”就次一等。因此,百战百胜,还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不经交战而能使敌人屈服,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所以,上策是挫败敌人的战略方针,其次是挫败敌人的外交,再次是打败敌人的军队,下策就是攻打敌人的城池。攻城的办法是不得已的。制造攻城的大盾和轒輼,准备攻城的器械,几个月才能完成;构筑攻城的土山又要几个月才能峻工。将帅控制不住自己忿怒的情绪,驱使士卒象蚂蚁一样去爬梯攻城,结果士卒伤亡了三分之一,而城池依然未能攻克。这就是攻城带来的灾难。所以,善于用兵的人,使敌军屈服而不是靠硬打,攻占敌人的城堡而不是靠强攻,毁灭敌人的国家而不是靠久战。必须用全胜的战略争胜于天下,这样军队不致疲惫受挫,而胜利却能够圆满获得,这就是以谋攻敌的法则。 因此,用兵的原则是,有十倍于敌的兵力就包围敌人,有五倍于敌的兵力就进攻敌人,有两倍于敌的兵力就要设法分散敌人,有与敌相等的兵力就努力战胜敌人,兵力少于敌人就要坚壁自守,实力弱于敌人就要避免决战。所以,弱小的军队假如固执坚守,就会成为强大敌人的俘虏。 将帅好比是国家的辅木,将帅对国家如能像辅车相依,尽职尽责,国家一定强盛;如果相依有隙,未能尽职,国家一定衰弱。 国君危害军事行动的情况有三种:不了解军队不可以前进而硬让军队前进,不了解军队不可以后退而硬让军队后退,这叫做束缚军队;不了解军队的内部事务,而去干预军队的行政,就会使得将士迷惑;不懂得军事上的权宜机变,而去干涉军队的指挥,就会使将士疑虑。军队既迷惑又疑虑,那么诸侯列国乘机进犯的灾难也就到来了。这就是所谓自乱其军,自取败亡。 预知胜利的情况有五种:知道可以打或不可以打的,能够胜利;懂得多兵与少兵不同用法的,能够胜利;全军上下意愿一致的,能够胜利;以己有备对敌无备的,能够胜利;将帅有指挥才能而君主不加牵制的,能够胜利。这五条,是预知胜利的方法。 所以说,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已,百战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敌人但了解自己,或者胜利,或者失败;既不了解敌人,也不了解自己,那么每次用兵都会有危险。 赏读 本篇阐述关于进攻的谋略,包括用兵的原则,战术的选择,指挥的确立和预见胜负的方法,强调“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关于用兵的原则,孙子认为,最理想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要把“伐谋”、“伐交”的策略放在优先地位,以力争全胜为基点来制定方针。孙子主张“伐谋”、“伐交”、“伐兵”并举,实质上就是进行政治、外交、军事的总体战。 关于用兵的战术,要根据敌我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打法。主张速决战、歼灭战,以优势兵力对付敌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则要避开敌锋,保存军力,掌握主动。关于确保指挥和预知胜负的方法,孙武强调作战指挥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了解战情的君王不能任意干预。 最后的结论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些见解完全体现了一个古代军事家的卓越识见和才能,尤其是《谋攻》所提出的关于决策的理论并不仅仅适用于战争。在管理科学上同样适用,如做决策时即可采用“知己知彼”的原则,选取有效手段来获取对方信息,并依据信息合理分配力量以求最后胜利。全文文笔凝炼,峻洁严明;句式简短,多用排比,给人无庸置疑之感;且内容深刻,说理透彻,富于气势,斩钉截铁,无可辩驳。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