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谈笑 |
释义 | 谈笑脸,是笼统而言,笑,又与它的某些“局部”特别关系密切。一是嘴,“笑口常开” ,“笑得合不上嘴”,固然易见; “抿嘴” 笑,“撇嘴” 笑,“咧嘴” 笑,同是嘴的事,又各有千秋。不过,有时候嘴是不让你看到使用何一型态的,“掩口胡卢” ,你就只好去自加揣摩。 二是牙。文雅的人,大家闺秀,讲究 “笑不露齿”。可是“粲齿” ,“齿冷” ,免不 了也略有表现。“笑掉大牙” ,那就越发欲文雅而无从了。 三是下巴。“解颐” 尚可,竟至“脱颔”,要请正骨大夫给“拿”一“拿” 才行。 四是眼。打心里高兴,会“眉开眼笑”,会“眼笑得眯成一条缝”。 笑只和脸——不管“整体”还是“局部”——有关系吗?亦不尽然。“拊掌”在于手; “捧腹”,又关乎肚。 笑也牵及全身的,“笑不可仰”,“笑弯了腰”,也还罢了,有时要“绝倒”。“笑得肚肠子疼”,还不打紧,“笑破肚皮”,甚至“笑煞”,那事情就非同小可了,势须寻医抢救。抢救无功,终于“笑死活人”,其事大概也是有过的吧。 “笑煞”之后,也不一定算完,因为还可以“含笑”于地下呢。 “冠缨索绝”,这非古人不办。“喷饭满案”,今人犹可试行。 笑因人而异其态。夫子定是“莞尔”,美人势必“嫣然”。《红楼梦》里的张道士理应“呵呵大笑”。“回眸一笑”,只能杨玉环。薛大傻子“呆霸王”决不会工于“巧笑”,他一发言,常常引起“哄堂” “轰然”。 “粲然”,“冁然”,“咍然”,“哗然”,何尝千篇一律。 论其声音,“哈哈”,“嘻嘻”,“嘿嘿”,“吓吓”,“噗哧”,“哑然”,还有“咯咯”之类,大约用来形容少女的“银铃般的笑声”。 “笑嘻嘻”,“笑迷迷”,“笑盈盈”,“笑吟吟”,又是各有一副神情意态。 辨其种类,“苦笑”,“傻笑”,“憨笑”,“假笑”,“陪笑”,“谄笑”,“冷笑”,(虽无“热笑”,但“冷笑热哈哈”一语证明笑是有热的),“暗笑”,“狂笑”,“奸笑”,“狞笑”。 也有“隐笑”,“浅笑”,“娇笑”,“妍笑”,“长笑”,“佯笑”。这大抵过于“古雅”,但也无法罢免它们的存在权。 “会心微笑” ,“相视而笑” ,“付之一笑”,“仰天大笑”,“不觉失笑” ,“无人自笑” ,“似笑非笑” ,“不笑强笑”……还有 “皮笑肉不笑” (这种本领是最不易企及的)。 另有一类,“取笑” ,“逗笑” ,“招笑” ,“贻笑”,“见笑”,“索笑”,“调笑”,“买笑”,“卖笑”。 至于“讪” “诮” “哂” “嗤”,“讥嘲”“揶揄”……,自然也难摒诸笑的大范围之外。 笑是如此多采,当我们想到这一点,实在不免为之“轩渠”“嗢噱”,再文雅也会“忍隽不禁”的。 我常常想,即此而观,祖国语言是何等丰富,何等生动,这其间又反映出人民群众对生活的体会是何等深刻,何等全面。漫画家、创作家、表演家、说唱家、翻译家、语言学者、社会学者……,岂能不向这种宝库中作一番巡游探讨。如果有这么一部词典,能够分门别类,搜集古今雅俗的词汇(“笑” 的典故,另为一类,尚不在此数),让人能够一览而得,其意义应是十分肯定的。 我这种想法,也许早有学者付诸实践了,我还在此如数家珍,那就成了 “笑柄” “笑枋” “笑料” 了。 (1981年人民日报出版社版《八方集》) 赏析 高士其有篇写《笑》的杂文,他是从人体生理现象,从笑与健康的角度去谈的。周汝昌是文学家,而不是科学家,他不可能象高士其那样去谈。《谈笑》虽然也谈到人体生理现象,但他着重从语言文学的角度去谈。事实说明: 同一个题目,同一个内容,由于作者条件、情况的不同,是可以选取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把它写好的。 作者的语言文学知识丰富,所以,他能从大量作品和词语中选取与笑有关的材料,来表现出各式各态的笑。在这种种笑态中让人们看到了人生的各种世相。文中的词语并不是作者在搞文字堆砌游戏,它是紧扣“笑,是反映内心的一种面部表情”来展开的。通过人物笑态的不同,来描出各种人物的性格,反映各种人物的内心世界,来展示人生的真、善、美和假、恶、丑。文章写得妙趣横生,形象动人,它正如鲁迅先生所指出的: “也能给人愉快和休息。” 在摆出大量“笑料”的基础上,作者注意对“笑料”进行分析比较,他没有停留在组织材料,让人发笑上面。“笑掉大牙”,“笑不可仰”,“笑弯了腰”,“笑得肚肠子疼”还不打紧,至多是欠雅;而“笑破肚皮”,“绝倒”,“笑煞”尽管有夸张之处,也是要寻医治疗,给予注意的。至于那些“笑面虎”,“笑里藏刀”,“皮笑肉不笑”,我们就得引起警惕,以免遗患了。材料的逐层排列、组合,逐层分析,犹如相声一样,最后破题,让人思想上得到启迪。 《谈笑》有别于投枪、匕首式的杂文,也不同于讽喻式和赞颂式的杂文,文中没有刀光剑影,也没有强烈的嘲讽和溢美之词,作者以其渊博的知识,写出了笑的种种形态和声音,让读者以轻松的心情,去浏览这一幅幅人生世态的画面,在笑过之后,去思考人生。这正是本文的特色,及其成功之处。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