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侯拜馬首,猛士騎鯨鱗。”詩句出處:《贈張相鎬其一》;是唐朝詩人李白的作品。
神器難竊弄,天狼窺紫宸。六龍遷白日,四海暗胡塵。 昊穹降元宰,君子方經綸。澹然養浩氣,欻起持大鈞。 秀骨象山嶽,英謀合鬼神。佐漢解鴻門,生唐為後身。 擁旄秉金鉞,伐鼓乘朱輪。虎將如雷霆,總戎向東巡。 諸侯拜馬首,猛士騎鯨鱗。澤被魚鳥悅,令行草木春。 聖智不失時,建功及良辰。醜虜安足紀,可貽幗與巾。 倒瀉溟海珠,盡為入幕珍。馮異獻赤伏,鄧生倏來臻。 庶同昆陽舉,再睹漢儀新。昔為管將鮑,中奔吳隔秦。 一生欲報主,百代思榮親。其事竟不就,哀哉難重陳。 臥病宿松山,蒼茫空四鄰。風雲激壯志,枯槁驚常倫。 聞君自天來,目張氣益振。亞夫得劇孟,敵國空無人。 捫虱對桓公,願得論悲辛。大塊方噫氣,何辭鼓青蘋。 斯言倘不合,歸老漢江濱。
|
【註釋】:
諸:
①眾;各。《詩經·邶風·泉水》:“問我諸姑,遂及伯姊。”(伯姊:大姐。)《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亮身率諸軍攻祁山。”(身:親自。)②相當於“之於”。(“之”是代詞,相當於現代漢語的“他、她、它”。)《列子 · 湯問》:“投諸渤海之尾。”③介詞。相當於“於”。《禮記·祭義》:“孝弟發諸朝廷。”(弟:同“悌”。)④“之乎”的合音。《左傳·昭公八年》:“子聞諸?”(聞諸:聞之乎,聽說過這件事情嗎?)⑤助詞。無義。《詩·邶風·日月》:“日居月諸,照臨下土。”(居:助詞。)諸侯:
本指帝王分封的列國君主,借指地方割據勢力。高適《東征賦》:“用兵戈以臨四海,挾天子而令~~。”侯:
(一)①古代舉行射禮所用的箭靶。“侯”指射佈,射佈的靶心叫“鵠(gǔ)”或“的”,以皮革或佈制成。《詩經·小雅·賓之初筵》:“大侯既抗,弓矢斯張。”②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漢代以後僅次於王的爵位。《左傳·僖公四年》:“五侯九伯,女實征之。”③諸侯的通稱。《詩經·衛風·碩人》:“齊侯之子,衛侯之妻,東宮之妹,邢侯之姨。”(子:女兒。東宮:指齊太子。姨:妻的姊妹。)④泛指達官貴人。杜荀鶴《與友人對酒吟》:“客路如天遠,侯門似海深。”(二)hòu [閩侯]縣名,屬福建省。拜:
(一)①攀折。《詩經·召南·甘棠》:“蔽芾(fèi)甘棠,勿翦勿拜。”(蔽芾:茂盛貌。甘棠:棠梨樹。)②一種表示敬意的禮節。行禮時打恭作揖或下跪叩頭。《史記·絳侯周勃世傢》:“介胄(zhòu)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介胄之士:穿鎧甲戴戰盔的軍人。)③謁見;拜見。杜甫《新婚別》:“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④授予。《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拜亮為丞相。”⑤敬受。文天祥《指南錄後序》:“於是辭相印不拜。”⑥上;奉。李密《陳情表》:“謹拜表以聞。” (二)bāi 通“擘”。分開。《詩經· 召南·甘棠》:“勿翦勿拜。”首:
①頭;腦袋。《楚辭 · 九歌·國殤》:“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挾:夾在腋下。秦弓:秦地出產良弓。懲:戒止;警戒。)《左傳·襄公十四年》:“唯餘馬首是瞻。”②首領;統帥者。《周易·乾卦》:“見群龍無首,吉。”③開始;首先。《老子》第二十八章:“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史記·陳涉世傢》:“陳勝雖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將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竟:終於。事:起義。)④第一。《漢書·匡衡傳》:“孔子著之《孝經》首章,蓋至德之本也。”⑤要領。《韓非子·心度》:“刑勝而民靜,賞繁而奸生。故治民者,刑勝,治之首也;賞繁,亂之本也。”(勝:盡。)⑥伏首認罪或揭發。《漢書· 文三王傳》:“置辭驕嫚,不首主令。”⑦向;朝著。司馬遷《報任安書》:“然陵一呼勞軍……北首爭死敵。”(死敵:殺敵。)⑧量詞。用於詩、文、歌曲等。《宋書·謝莊傳》:“所著文章四百餘首,行於世。”猛:
①兇猛;兇殘。《禮記·檀弓下》:“小子識(zhì)之,苛政猛於虎也。”(識:記住。政:通“征”。賦稅。)②勇猛;勇敢。《史記·高祖本紀》:“安得猛士兮守四方。”③猛烈;氣勢壯;力量大。《抱樸子·金丹》:“此丹置猛火上,須臾成黃金。”④嚴厲;嚴格。《左傳·昭公二十年》:“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⑤副詞。忽然;突然。林逋《杏花》:“等鶯期蝶猛成團。”猛士:
勇猛的士卒。《史記·高祖本紀》:“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兮守四方!”士:
①從事某種活動的男子。《周易·歸妹》:“女承筐,無實;士刲(kuī)羊,無血。”(刲:割。)②特指未婚的青年男子。《詩經·衛風·氓》:“於嗟女兮,無與士耽。”③古代介於卿大夫和庶民之間的階層,貴族的最下一等。《禮記·王制》:“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④智者;賢者。後泛指讀書人,知識階層。《荀子·勸學》:“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漢書·食貨志上》:“士農工商,四民有業。學以居位曰士,辟士殖谷曰農,作巧成器曰工,通財鬻(yù)貨曰商。”(鬻:賣。)⑤古代的法官;獄官。《孟子·告子下》:“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管夷吾:管仲。孫叔敖:春秋時楚令尹。海:指隱居海濱。)⑥對人的美稱。古樂府《木蘭詩》:“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⑦古軍制,在車上者稱士,也稱“甲士”。與“步卒”相對。屈原《九歌·國殤》:“矢交墜兮士爭先。”⑧通“事”。職事;從事。《詩經·豳風·東山》:“制彼裳衣,勿士行枚。”⑨通“仕”。做官。《論衡·刺孟》:“有士於此,而子悅之。”⑩通“恃”。依靠;憑借。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見威王》:“孫子見威王,曰:‘夫兵者,非士恒勢也。’”騎:
(一)①騎馬。《戰國策·趙策二》:“今吾將胡服騎射,以教百姓。”(胡:古代北方種族名。)②跨坐。《莊子·大宗師》:“騎箕尾。”(二)jì①乘坐的馬。《戰國策·趙策二》:“車千乘,騎萬匹。”②騎兵。《史記·項羽本紀》:“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③一人一馬。班固《東都賦》:“千乘雷起,萬騎紛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