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袁去华《念奴娇》 |
释义 | 袁去华《念奴娇》袁去华《念奴娇》袁去华 袁去华 竹阴窗户荐微凉①,积雨郊墟新霁②。万里飞云都过尽,天阙星河如洗③。檐隙风来,流萤飘堕④,苒苒还飞起。魂清骨冷,坐来衣润空翠⑤。堪笑丘壑闲身⑥,儒冠相误⑦,著青衫朝市⑧。功业君看清镜里,两鬓于今如此⑨。身外纷纷,倘来适去⑩,到了成何事。人生一世,种瓜何处无地。 山水图(局部) 【清】 髡残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注释 ①荐:席,垫。②郊墟:郊外,村野荒丘之间。新霁(jì):雨后初晴天色鲜亮。③天阙星河:天上宫阙与银河。④流萤:飞动的萤火虫,夏天夜间常能见到。⑤空翠:天空变得青翠。⑥丘壑:山和溪谷,泛指山水秀美之处。⑦儒冠:古代儒生戴的帽子,借指儒生。⑧青衫:唐代制度中文官八品、九品服饰为青色,后代指官职卑微,也借指失意的官员。朝市:朝廷和市集,泛指世间。⑨鬓(bìn):长在脸两侧、耳朵前面的头发。⑩身外:身外之物。倘来:倘来之物,即意外得来、偶然得到之物。 鉴赏 据词中“丘壑闲身”“两鬓”句可推知,本词大约作于作者晚年辞官赋闲在家时,时间上当比作者的《水调歌头》(鸟影度疏木)为晚。上阕写作者闲居之处夏夜雨后的景致,下阕写作者虽感叹自己年岁渐老而功业无成,但终究选择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上阕写夏夜风景,作者似乎是坐在草庐之中,先由近及远,由“窗户”写到“郊墟”,再写天空景象,最后由远及近,又回到眼前之物,写“檐隙”之风与“流萤”。首句写竹林掩映之中的草庐透着“微凉”的气息,“荐”本指草席或草垫,此处以草席散发的凉意来比喻竹林茅舍因夏夜之雨的清洗而透出的清凉之感,比喻新奇。次句写雨后郊外远远望去一片鲜亮之色,一“凉”一“霁”,从感觉和视觉出发,突出夏夜雨后的情景。“万里飞云都过尽,天阙星河如洗”可算是写景中的佳句:作者不写雨后天空“万里无云”这样的静景,而是化静为动,“飞云都过尽”,呈现出何等壮阔旷渺的意象;同样,作者不用“夜空如练”这样的静景,而是用“洗”字突出夜晚银河霄汉清新鲜丽的情景,可谓别出心裁,化腐朽为神奇,尽得炼字炼句之妙,此种以动写静的手法贯穿在整个上阕的景物描写之中。写流动的萤火虫,作者用“苒苒还飞起”之句,一个“还”字将“流萤”在夜空中弥漫、飘荡、撒播的神态凝练地表达出来。末句“魂清骨冷”统领前此铺陈的诸多景象,透出一股清冷的心神,暗示作者当下的心境,为下阕的抒怀张本。 下阕分三层写来,第一层写作者赋闲在家,为自己的蹉跎岁月解嘲;第二层写作者感到年光催人老而功业无望的急迫心情;第三层作者心情陡然转折,看破世事烦扰,表达了对功名富贵顺其自然的心态。下阕首三句所写“丘壑闲身”“儒冠相误”“青衫朝市”承上启下,统聚全词,是理解作者处境的关键点。“丘壑”多指去职委身之处,唐刘长卿有“解印二十年,委身在丘壑”(《题王少府尧山隐处简陆鄱阳》)之句可资理解本词寓意。“儒冠相误”借用唐杜甫“纨挎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之句,指空怀壮志的儒生、满腹经纶的读书人大多被耽误了功业和前程而落魄蹉跎、遭遇挫折、不被重用。宋代词人多有以此形容自己的落魄处境,如晁补之有“儒冠曾把身误”(《摸鱼儿《东皋寓居》),“暗想平生,自悔儒冠误”(《迷神引》),辛弃疾有“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阮郎归》),“白发怜君,儒冠曾误,平生官冷”(《水龙吟》)等。而“青衫朝市”则是形容作者官职卑微、地位落魄,“青衫”与“朝市”在前人的诗句中多与此意象相关,如唐白居易有“醉翁向朝市,问我何官禄”(《宿溪翁时初除郎官赴朝》),“怜君儒家子,不得诗书力。五十著青衫,试官无禄食”(《伤唐衢》)。作者揽镜自照,“双鬓”渐白,建功立业的壮志却从未忘记,“功名事,今老矣,待何如”(袁去华《水调歌头》)可资为证。 “身外纷纷,倘来适去,到了成何事”句,用语平淡,勾连的意象深远,钱财名利乃身外之物,总是纷乱繁复;富贵荣华乃倘来之物,总是有来有去,即使都得到它们又如何呢? 又能成就什么呢?全词的文脉于此处突然转折,景象变得完全不同,对功业的执著转而变为对人生的恬淡。末句“人生一世,种瓜何处无地”更是如同禅语,强化这种恬淡自然的人生态度。古人常以“种瓜得瓜,种李得李”(《涅槃经》)形容做什么事得什么结果,而“何处无地”则是说人生广阔,哪里都有自己施展才华的地方,未必要唯功名是图。 全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写景则以动出静,婉雅清丽,时有奇象;抒情则情感转折,表现复杂的心境,充满张力。(张伟特)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