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 唐·李白
释义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 唐·李白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 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 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 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 临风怀谢公。

秋天的景色是美丽的。天高气爽,万里无云。秋天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除了稻米菽稷外,瓜果儿也成熟了。在这样的时刻,登山临水,眺望祖国的大好河山,该是多么地惬意啊!李白在天宝十二载(753),从梁园到宣城,在宣城逗留了两年。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里,他登上了宣城的谢脁楼,极目四望,产生了无限的感慨,这首诗就是记这一件事的。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是点明登临的时间和地点。这是首先需要交代的,否则就会给人一种没头没脑的感觉。有了对作者写诗的地点和时间的了解,才能进一步地体会诗歌的意境。“江城”,就是宣城,因为它地处水阳江的两岸,所以称“江城”。这开头两个字,就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傍水的城市。这样一个城市就象画里画出的一样,就象大自然进行过一番艺术加工的一样,多么地美啊!第一句先给人一个总的印象。“山晚望晴空”,是说谢朓楼是在山顶上,时间是傍晚,作者在那里望着晴朗的晚空。读了这两句,我们就知道,这是一个秋天的傍晚(时间),李白登上了宣城阳陵山顶的谢朓楼(地点),望着远方和天空。以下四句,便是写他望中之所见。

正因为诗人是在山顶的谢朓楼上向远处望的,所以他写的望中之所见,都带有由高向下望的特色,都是和他此时此地的情景十分吻合,不实地登临的人是很难描摹出来的。两水,指宣城东郊的宛溪和句溪,双桥,指宛溪上的凤凰、济川两桥。两水夹城而流,远远望去,不就同明镜一般吗?双桥横跨溪上,在落日的余晖里,不就显得五彩缤纷,就象那天上的彩虹吗?水本来是流动的,可是正因为诗人的落脚点高,所以看上去白晃晃的,就象凝固在那里,如同镜子一样,太阳光照上去,还十分耀眼呢。诗人根据需要,有时候将没有生命的东西,写成有生命的。有时候却把动的东西又要写成静的东西,看起来似乎不很真实,但却又十分合于情理,更能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这同样的是艺术的魅力。

但毕竟是秋天了。那远处的桔子和柚子,虽然给这幅美丽的山水画更增添了异彩:万绿丛中,到处都有点点红色,鲜艳夺目;可是秋日寒烟,袅娜空际,在橘柚林上空飘摇、散失,却使人觉得除了秋天的美丽外,又会产生一点寒意,一种萧瑟的感觉便自然地产生了。在诗人眼里,秋色深沉,使梧桐更显得苍老。当然,这要结合诗人的身世来看。这时候李白已经五十三岁,一种身世漂零的迟暮之感一直在他心头回荡,在秋色苍茫之中登楼远眺,虽然景色很美,可是总有一点不是味儿。因此,诗经过四句景色的描写之后,很自然地转到了最后一联上去,诗人要发感慨了:“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谁能够理解我在此北楼之上,在带有寒意的晚风中怀念谢脁的情意呢!李白对谢脁一向是很推崇的。谢脁是南朝齐代的著名的山水诗人,曾经任过宣城太守,谢脁楼(又名北楼)就是他所建的。他只活了三十六岁,就被人诬陷下狱致死。李白想到谢脁的才能和他的遭遇,又想到自己的命运,怎能不“临风怀谢公”呢? 可是这种怀念的感情,在那样的社会里,又有谁会理解呢?

读完这首诗,我们不仅为诗人描摹事物的细致准确的工夫所倾倒,而且对诗人的遭遇和命运产生了同情。是的,一幅好的山水画、山水诗,不仅画面壮美,而且是倾注了诗人的感情的产物。优秀的诗人,不仅有善于使“山光水色入画来”的工夫,而且要在这山水诗中注入生命、注入感情,才能真正地打动人!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