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虞美人 |
释义 | 虞美人《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其名有取于项羽宠姬虞美人。双调五十六字,四韵,上下片均为两仄韵转两平韵,格调铿锵幽美。虞姬是西楚霸王项羽的爱姬,常随霸王出征。秦灭后,项羽和汉王刘邦争夺天下,于公元前202年冬被刘邦大军包围于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一夜,他饮酒帐中,闻四面汉军皆唱楚歌,自觉大势已去,乃作《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相传虞姬舞剑佐酒,并即席作《和垓下歌》:“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拔剑自刎,以绝项王的后顾之忧。虞姬死后,项羽率八百骑连夜冲出垓下,但汉军紧紧追击,最后项羽退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面对滔滔东去的大江,慨叹无颜过江再见江东父老,遂亦拔剑自刎。这故事是悲壮的,后人为纪念虞姬,便将一种挺拔秀丽的花命名为虞美人。此词用调名本意,咏虞美人花,同时也就是咏虞姬,诵来别具韵味。 第一句“无风亦向朱阑舞”,以咏花起。为什么说她无风亦舞呢?因为,她是虞姬的化身,虞姬是善舞的,所以她的象征是“舞”。第二句“情为君王苦”,人、花一笔双绾了。花儿之舞,仿佛虞姬正在为霸王的英雄末路而悲伤。下接两句:“乌江不渡为红颜,忍使香魂无主独东还?”词笔又转到项羽一面: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呢?是因为他不忍心把虞姬的芳魂孤零零地撇在垓下呵!这纯粹是想象之辞,虽然凿空,却妙。写霸王对虞姬的眷恋,不是更显出虞姬的可爱以及其牺牲精神的感人至深吗? 下片前两句又回到花和虞姬:“春含古血看犹暖,巧作红深浅。”春天,虞美人花或深红,或浅绛,一片暖色,好象是虞姬自刎时喷出的颈血所染成。最后两句:“花前休唱楚人歌,恐惹英雄又唤奈虞何。”作者叮嘱人们在花前不要唱楚歌,否则项羽又要呼唤“虞兮虞兮奈若何”了。这就与《史记·项羽本纪》所载“四面楚歌”的故事融合起来,非常贴切自然,且哀怨缠绵,余韵悠悠。 这首小令,写得起伏宛转、跌宕有致。全词亦花亦人,亦景亦情,咏物咏史,打成一片,构成一个玲珑剔透的立体结构,唱出了人、花、物、我今古不尽的幽情。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