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藏晖室主人胡适 |
释义 | 藏晖室主人胡适胡适的《藏晖室日记》,起于1910年1月24日,讫于1910年3月23日,前后也就将将三个月的时间。 关于这本日记,胡适写道:“余自十月一日新中国公学沦亡以来,心绪灰冷,百无聊赖,凡诸前此所鄙夷不屑之事,皆一一为之,而吾日日之记载,乃至辍笔至七八十日之九,爰以知恒之一字不易言也。”1947年,他在《胡适留学日记·重印自序》说:“‘藏晖室’本是我在四十年前戒约自己的一个室名。” 胡适像 一些情况见诸日记。19岁的胡适在一班酒肉朋友的影响下,曾经捧戏子、逛窑子,在藏污纳垢之地胡混。照他的话说,“幸而我们都没有钱,所以都只能玩一点穷开心的玩意儿:赌博到吃馆子为止,逛窑子到吃‘镶边’的花酒或打一场合股份的牌为止”。“而这一班玩的朋友是天天见面的,所以我那几个月之中真是在昏天黑地里胡混。有时候,整夜的打牌;有时候,连日的大醉。”①至《藏晖室日记》辍笔的前一天,记:3月22日,夜饮大醉,归途遇大雨,乘马车被窃后,于醉梦中被推下车。在神智朦胧之中,与巡警互殴,被拘于警所。发现自己满身满脸都是泥污,惭愧不已。回到住处,对镜自瞻,痛悔数日来的荒唐堕落。胡适发愤苦读,成为第二批用庚子赔款留学美国的学生。 1910年9月,胡适到达美国,入康奈尔大学农科。在此期间,看来他并没有忘却“吾旧业”,用“适庵”榜学舍。1911年作《适庵说诗杂记》(草稿),说《诗经》是“古代情诗艳歌之词,谲谏之语,里巷歌谣,宗庙之乐颂,合一炉而冶之”。此论睿性聪明,其中却隐隐约约仍存“藏晖室”的玩世不恭的影子。 通观他的感情历程,“藏晖室”的躁动不过是一时的不经之举。他14岁那一年,母亲即为他定了一门亲。女方叫江冬秀,是一个比他大十一个月零三天的缠小脚的村姑。胡适恪守孝道,故未背弃这一婚约。1917年,胡适在母亲的频频催促下与订婚十几载的江冬秀完婚。他在致好友胡近仁的信中说:“吾之就此婚,全为吾母起见,故从不曾挑剔为难。(若不为此,吾决不就此婚,此意但可为足下道,不足为外人言之。)”“今既婚矣,吾力求迁就,以博吾母欢心。吾之所以极力表示闺房之爱者,亦正欲令吾母欢喜耳。”② “藏晖室”主人的另一面是对现实所抱有的乐观精神。“晖”者阳光也,亦光明也。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打响了“文学革命”的第一炮。然而,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究竟不同于其他几位“五四”先生。 譬如,拿破仑曾说过中国像一头睡狮,将来醒时,世界都会为之震悚。后来世界上许多人都跟着这样说。他却以为“以睡狮喻吾国,不如以睡美人比之切也”,因为我们是东方的文明古国。将来强盛了,能有所贡献于世界的,应该在文物风教方面。所以,他写了《睡美人歌》,来“祝吾祖国之前途”。在他认为,中国是“东方绝代姿,百年久浓睡。一朝西风起,穿帏侵玉臂”,只要“东市易宫衣,西市向新制”就可以“归来奉佳人,百倍旧姝媚。装成齐起舞,‘主君寿百岁’”了。 胡适故居 基于这样的想法,他后来提出了“整理国故”的主张。最初,他写了关于整理国故答毛子水的一封信。他一方面赞成并支持毛子水提出用科学精神来整理国故的主张;另一方面又批评毛子水等人从“有用无用”的狭隘功利主义出发,不重视整理国故的长远意义的缺点。不久,他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中,便把“整理国故”作为一个口号,正式提出来了。这篇文章的标题下,排列着四句口号:“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胡适同时还提出“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在他看来,“发明一个字的古义,与发现一颗恒星,都是一大功绩”。由于他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过分地夸大了整理国故的社会意义,被人批评为企图诱使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脱离现实的革命斗争。 1933年3月15日,鲁迅写了后来被收入《伪自由书》的《“光明所到……”》一文,批评他为国民党监狱涂脂抹粉。鲁迅说:“中国监狱里的拷打,是公开的秘密。上月里,民权保障同盟曾经提起了这问题。”然而,胡适去了监狱后,“很亲切”地告诉记者,说“据他的慎重调查,实在不能得最轻微的证据……他们很容易和犯人谈话,有一次胡适博士还能够用英国话和他们会谈,监狱的情形,他说,是不能满意的,但是,虽然他们很自由的诉说待遇的恶劣侮辱,然而关于严刑拷打,他们却连一点儿暗示也没有”。鲁迅毕竟是深知中国人的。胡适作为社会名流,来看监狱,监狱方面当然可以临时披上一件文明的外套,要骗一两个书呆子还不容易吗?然而,胡适观后还在津津乐道什么“公开检举,是打倒黑暗政治的唯一武器,光明所到,黑暗自消”。对此,鲁迅很尖锐地指出:“他就是‘光明’,所以‘光明’所到,‘黑暗’就‘自消’了。”鲁迅进而问道: 如果不准,那就是:“光明一去,黑暗又来”了也。 而这位“光明”又因为大学和庚款委员会的事务忙,不能常跑到“黑暗”里面去,在第二次“慎重调查”监狱之前,犯人们恐怕未必有“很自由的”再说“英国话”的幸福了罢。呜呼,光明只跟随着“光明”走,监狱里的光明世界真是暂时得很! 鲁迅文中多次用“光明”来讽喻胡适的一次对监狱的“慎重调查”,实在是与“藏晖室”的名号不无关系,知情人见文便了然于心了。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