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蓝田山石门精舍 |
释义 | 蓝田山石门精舍 落日山水好, 漾舟信归风; 王维早年政治上倾向进步,李林甫把持朝政之下,诗人的才华和积极进取精神受到很大压抑,开始对政治生活冷漠退避。后历经变乱,心性愈加消沉,或参禅信佛,幽栖独处,或寄情山水,寻幽探胜,过着亦官亦隐,恬静优闲的生活。《蓝田山石门精舍》就记录了王维生活的一个侧面,流露了他当时的心迹和雅趣。 蓝田县位于陕西境内,秦岭北侧,渭水源头,有诸多名胜。王维的辋川别墅,就在蓝田西南的辋水之畔。天下名山僧居多。距辋川不远的石门温泉,就有明皇赐名的大兴汤院和佛门净土。精舍,指僧道居住或讲学说法之所,是佛寺或道观的另一种称呼。王维这首诗的前半部分,写了探访石门精舍沿途所见,描绘了一幅幅演变着的动的画面,其观景所感,又给予读者以理性的思考。 诗的开头极其自然:“落日山水好”,这是游兴之所致;“漾舟信归风”,这是优游之方式,任轻舟随风泛去,此时此举,纯粹高雅之士所为,而决非凡夫俗子之所能。“玩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道出了诗人寻幽探胜的兴致之浓,也揭示了新奇的感官刺激同心理、体力之间的辩证关系,这正是“乐此不疲”的最好注脚。“遥爱云木秀”四句,写出了山径通幽,溪流蛇转的情景,随视角的变化,有移步换景的效果,更给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安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则易给人“山不转水转”的广义的联想。而当舟至水源,舍舟拄杖继续探寻时,终于找到了使人更加惬意的场所。“舍舟”二句,在诗的前后部分间起着联系与过渡的作用,把我们引向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诗的后半部分,以虚实结合的手法,写石门精舍之所见,精心描绘了一幅桃源般的理想境界,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的佛门胜地的向往。且看王维笔下的释家生活吧:老僧四五人,清心寡欲,逍遥自在,以山水为友,以松柏为伴,在暮鼓晨钟中讲道说法。曙光未露时他们已在早课诵经,万籁俱寂后他们还在静坐参禅。高深的禅理使他们的修行达到很高的境界,于是返朴归真,心如止水,世俗的宠辱、名利的羁绊与他们再无干扰,他们完全与自然融合为一,达到了物我一体,“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正是这种境界的写照,这种清净无为,也正是王维十分憧憬的。 诗的结尾四句,一是写天色已晚,探幽兴致尚高但恐迷途,表示次日还要继续登临游历,在时间上与前承接;二是写与僧人们告别,表示还要再来造访的打算,约定桃花开时还要再次与桃源人相见, “觌”读作di,相见之意。这是在事件上对全诗有个交待和收束,读来全诗事件清楚,形象鲜明,结构完整,读者似有随王维同游之感。 善于运用自然、精炼、富于特征性的语言来塑造完整鲜明的艺术形象,是王维诗歌的特色之一,在《蓝田山石门精舍》中,这一特色同样得到了生动的体现。由于王维历经变乱,对当时社会有深切的体验,于是拜佛参禅,深谙禅理,因而对人生、对世事自有见解,这种见解反映在他的作品中,往往着墨不多而意境高远,意蕴丰厚,常能给人们带来多种启示。诸如“道心及牧童”二句,我们亦可以理解为佛寺的氛围,对外界事物的影响是巨大的,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以致出现“白云流水皆佛性,翠竹黄花是禅心”那样的效果。 <条目作者>=刘芳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