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蒙古袍与审美
释义

蒙古袍与审美

草原牧人的服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岩画上,已经看出居于蒙古高原的古人类在腰间围着一条兽皮裙,头上插着长羽毛。至公元12世纪,雄踞于蒙古高原的草原民族早已创造出适合于牧业社会的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的服饰。《蒙古秘史》第九十六节云:“铁木真、合撤儿、别勒古台三个人拿上搠坛母亲作见翁姑礼的黑貂鼠皮袄,去见也速该父亲的旧安答(朋友)王汗。”可见蒙古族已身着长袍。关于13世纪蒙古人的衣着南宋彭大雅于《黑鞑事略》中写道:“其冠披发而椎髻,冬帽而夏笠。妇人顶故姑。其服右衽而方领,旧以毡、毛、革,新以纻丝、金线,色以红紫绀绿,纹以龙凤,无贵贱等差。”这里所谓的“故姑”,为蒙古族贵族妇女所戴的特殊的帽子。13世纪中叶来蒙古的西方传教士加宾尼也有描述:“男人和女人的衣服是用同样的式样制成的,他们不使用短斗篷,斗篷或帽儿,而穿用粗麻布、天鹅绒或织锦制成的长袍,这种长袍……(二侧)从上端到底部是开口的,在胸部折叠起来,在左边扣一个扣子,在右边扣三个扣子,在左边开口直至腰部,各种毛皮的外衣式样都相同。”此时服饰男女有别、贵贱有别,堪称琳琅满目、异彩纷呈。
服饰艺术是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人们可以通过草原牧人外在表征的服饰透视其历史文化,社会习俗,审美特点,窥探其潜在的文化心理特征。
蒙古草原牧人的服饰是与其自然环境相适应的。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看,蒙古族只能依赖于畜牧业。古老的蒙古高原属于干旱草原,《黑鞑事略》记云:“其地气候寒冽,无四时八节,四月、八月常雪。其地草至五月始青,八月又枯。”《清稗类钞·蒙古道路》条云:“由张家口至库伦都凡三千六百里,出张家口,一望皆沙漠,淡水殊少……”其地理位置偏北、地处高寒,孟秋即雪,因此其服饰要具有保暖的性能。他们所着春夏秋冬皆为长袍,春秋穿夹袍,夏季穿长袍,冬季则穿皮袍、棉袍。一般草原牧民一年大半时间所着之长袍是把生绵羊皮用酸乳加以鞣软,毛皮朝外缝成,日可为衣夜可当袍。他们把皮袍称为“得勒”,把棉袍和夹袍称为“特尔力克”。其款式有开衩袍和无开衩长袍、马蹄袖长袍与无马蹄袖长袍、宽下摆长袍和窄下摆长袍的区别。其因不同年龄、不同姓别、不同季节、不同场合而异。下装多着皮裤,皮裤有熏皮裤、吊面皮裤、熏制去毛皮裤和单夹裤多种。妇女多穿棉裤。草原牧人多着坎肩,亦为防寒用。牧民在冬季下夜时有皮袍外面所加的山羊皮衣称“答忽”,类似半袖衫,此承元代而来,元代称做“比肩”。南宋遗老郑思肖诗云:“枲笠毡靴搭护衣”,并自注谓:“搭护,元衣名。”可见其承继关系。
草原牧人无论春夏秋冬都戴帽子,因冬日风雪严寒,夏日烈日炎炎。此习俗在文献里早有载。多桑《蒙古史》云:“头戴各色扁帽,帽缘稍鼓起,惟帽后垂缘宽长若㯶榈叶,用两带结系于颐下,带下复有带,任风飘动。”从出土文物看,男子所戴的栖鹰冠,红线帽,女子所戴的罟罟冠早已出现在元代。宋人所绘《射猎图》中所画的北方骑士亦戴皮帽,着貉袖。牧人所戴帽子的种类很多,在此提一下风雪帽。风雪帽又称栖鹰冠。栖鹰冠有尖顶和圆顶两种,圆顶风雪帽后檐较长,尖顶风雪帽后面有一皮毛穗,其特点是帽檐较小。明《夷俗记》载:其檐“仅可以覆额,又其小者,仅可以覆顶,俱以索系之项下,其帽之檐甚窄,帽之顶冠以朱缨……”这种帽子可以追溯到更早。《草木子》记云:“元代,官民皆戴帽,或檐或圆,或前圆后方。”故宫博物馆所藏元代的陶俑就是这种帽子,是时俗称“鞑帽”。杜尔伯特男子所戴的风雪帽、布里亚特男子所戴的尤登帽,达尔罕男子所戴的胡路布帽都类似风雪帽。
草原牧人的服饰还具有鲜明的区域文化色彩。如前所叙,蒙古族世代从事畜牧业。随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不仅需要其服饰有较强的保暖性能,而且需要能够纵马驰骋。《元史》卷一百云:“元起朔方,俗善骑射,因以弓马之利取天下,故或未之有,盖其沙漠万里,牧养蕃息。太仆之马,殆不可数计,亦一代之盛哉。”草原民族的服饰适应骑马的需要。蒙古族着袍有系腰带的习俗,束腰对长途骑马的人来说是必需的,这样既可保暖,又可使胸部宽敞,双臂活动不受牵制,易套马,引弓射箭。系腰带的习俗早在徐霆注《黑鞑事略》里就有载:“腰间密密打作细褶……又用红紫帛捻成线横在腰上,谓之腰线,盖欲马上腰围紧束突出,采艳好看。”长期以来,由于男子常年纵马奔驰,腰带是不可缺少的,所以称男子为“系腰带的人”,腰带逐渐成为男子权威的象征。
草原牧人着靴,这也是游牧民族服饰的主要特点。《释名》云:“古有舄履而无靴,靴字不见于经,而赵武灵王始服。”可见农耕民族所着之履(鞋)与游牧民族所着之靴有明显的差别。明《夷俗记》云:“女不为弓鞋,与男俱靴,靴之底甚薄,便于乘骑也。”在大漠区域内,牧人男女着靴是适应其牧业经济的特点和生活环境的。
草原民族的服饰具有自己的审美特征。“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游牧的自然环境和“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形成了草原牧人的审美特征。以妇女服饰为例,鄂尔多斯草原妇女的服饰是直身长蹄袖,下摆一直到脚腕处,四开身左右两边的开衩处有多种精美的装饰图案。阿拉善妇女身着的坎肩的袖口、领口、对襟和下摆之缘均有对比颜色的华丽镶边。布里亚特妇女在马甲边,半袖条、腰带饰条的镶边处均有刺绣花边或贴花,赤峰地区的妇女在服饰袖子的中部镶两段刺绣花条,也有三段或多段的。
美丽多彩的刺绣不仅装点妇女的服饰,而且也出现在男人的服饰上。男人所着之坎肩在领部、肩部、开襟处均有黑色的贴边,胸部贴边呈云状纹,与此对称在肩部又加一道刺绣花边,下摆处与云状纹内也有刺绣图案。男人帽子顶部有云形贴花图案,帽檐处有刺绣图案。
草原牧人服饰上的图案亦丰富多彩。其中包括:传统的几何图案,如云头纹、卷草纹、盘肠纹、棱形纹、卍字形,盘肠图形变化多样,属吉祥图案,犄纹与盘羊角相似。此外还有多种花卉图案,辽阔的草原生长着两千多种植物,这些植物为蒙古族的刺绣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在服饰的颜色上,草原人民偏爱鲜艳、光亮的色彩。这种偏爱特别体现在女性服饰上。其崇尚白色、天蓝色、红色、粉红色、黄色,摒弃黑色、灰色。服饰的光亮度,是蒙古民族审美趣味的再现,这种独特的审美趣味与审美意向缘于多彩多姿的草原,其服饰的颜色与广袤的草原相和谐。
草原牧人的服饰是历史的遗留物。布利亚特蒙古人以帽顶象征太阳,以帽缨象征阳光。元代蒙古人的栖鹰帽、土尔扈特妇女的陶尔其克帽正面都有火形图案,内蒙古博物馆现藏有蒙古族近代妇女所佩戴的银饰上有鸟形、蛇形图案,这都是古老的自然崇拜、动物崇拜、图腾崇拜的遗迹。牧人男子佩戴佛像,牧人妇女的银饰上刻有佛教法轮的图案,此为蒙古族信仰喇嘛教的折射,而其扣襟上、衣服上各种吉祥结的编织,表明了牧人渴望平安祥和的心理,服饰与社会、与宗教、与民间的心理状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0 7: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