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慈姥竹》 - 唐·李白 |
释义 | 《慈姥竹》 - 唐·李白[唐]李白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 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 这首咏竹诗,李白写的是江岛上、丛石中的野竹。这种竹野生野长,有刚强的性格,充沛的生命力,从石丛中“攒”出来;长得青枝翠叶,迎风摇曳,不畏严寒。这种竹子做成笛箫等乐器,即就是吹不出龙吟之声,那吹奏凤曲应是很好的。诗的结句盛赞竹的品格,“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 蒲柳,即水杨。春回大地,它萧萧一时;秋风徐来,它叶落枝凋。常用来比喻衰弱的体质。《晋书·顾恺之传》:“蒲柳常质,望秋先零。”也用来比喻那些奴颜卑膝、得势一时的可怜虫。《红楼梦》第五回:“觑看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一个“凋”字,揭示出它随春而来,随秋而去,与时浮沉,不能自立于世的低贱品性。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梦游天姥吟留别》),当然“不学蒲柳”。“不学”二字流露出诗人对蒲柳的厌恶之情。 学什么呢?下句“贞心常自保”告诉了我们:愿做慈姥山上的竹子。竹,乃是伟丈夫。它钻石而生,独立特行;它凌霜傲雪,苍郁常青;它经汹汹涌风涛,却“受屈不改心”。“贞心”二字就展示了竹的这种高洁、遒劲、坚贞的内美。因此,诗人明确表示要“常保”这种贞心。一个“常”字“保”字,显露出诗人对竹子的敬慕之情。 李白这两句诗,一抑一扬,抑柳乃是为了扬竹。这一褒一贬,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竹的贞节美德。由于诗人运用了比喻对比的手法,使其性不离形,使其情不离形,在读者心目中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给人以感染,给人以启迪。要学慈姥竹的品格,做一个真正的人。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