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福昌官舍》 - 宋·张耒 |
释义 | 《福昌官舍》 - 宋·张耒宋·张耒 小园寒尽雪成泥, 堂角方池水接溪。 梦觉隔窗残月尽, 五更春鸟满山啼。 熙宁六年(1073),张耒举进士,初为临淮主簿,后为寿安县尉福昌县尉。寿安,治所在今河南宜阳县东,福昌镇则在今宜阳县西。此时作者身居下僚,公暇之余,写下了不少讴歌大自然或田园风光的好诗,单是以“福昌官舍”为题,就前后写了十余首绝句。 这首诗写的是初春景致,“小园寒尽雪成泥,堂角方池水接溪”,开篇扣住富有特征性的景物,点明冬去春来的时节。“雪成泥”可以有两种含意,一是指墙垣之下的残雪,经过漫长的冬日,现在已经融化殆尽,露出原来的泥土。一是残雪上布满了尘土,雪化之后,尘土留在了原处。“雪成泥”,正是初春时节北方随处可见而又富有特征的景物。“水接溪”,是指冰雪融化,小溪开冻,溪水重新汩汩流入庭院里的池塘。一、二两句写大地春回的自然景物,三、四两句写诗人在这大地春回之际的感受。“梦觉隔窗残月尽,五更春鸟满山啼”,诗人没有写登山、郊游,也没有写游园、观景,只是抓住一个小小的细节写来到身边的春意。梦醒之后,看到窗外残月已尽,新的一天就要到来。诗人感到春天的步履正是在这时光的推移中越来越近了,更不用说耳边又听到满山春鸟的欢鸣。它们向所有的人报告春的信息。 小诗四句,巧妙地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勾勒出充满春意的画面。“小园”是静态的场景,“雪成泥”却是动态的过程;“方池”是静态的场景,春水接溪又是一种动态的描绘,这种动静的结合与搭配,使整个画面充满了活力,而春意正是在这种活力中透露出来。动态的描写还在于诗人巧妙地运用动词。诗中连用两个“尽”字,“寒尽”就意味着春来;“残月尽”,就预告着黎明到。新的时节,新的时光,都将带来新的生气和希望。“水接溪”、“满山啼”,是利用声音的流动感,使整个画面更加充满生命力。这样的动词,使全诗飞动流走,怡澹闲远,韵味悠长。正如清人吴之振所说,张耒诗效法白居易,“工警不及白,而蕴藉闲远,别有神韵”(《宋诗钞》)。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