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荒芜了的花园 |
释义 | 荒芜了的花园只有有毒的恶草与刺人的荆棘生长着; 除了蟋蟀在草丛中悲鸣以外, 听不见别的声响了。 美丽的池从前淙淙地流过石桥的,现在因为没有人管理, 渐渐地干了——干得见底了。 美丽的花木从前灿灿微笑地盛开着的,现在因为没有人时时灌溉,也渐渐地萎枯尽了。 就是从前天天飞到园里唱夜之歌的夜莺, 也因为它的好朋友玫瑰死了,好久没有再飞来了。 有一天忽然有好几个人来到园里。 他们看见这座美丽的花园的凄凉情况, 几乎要痛哭了。 他们坐在快要坍倒的草亭破椅上,谈起这座花园的以前的美景,个个人脸上都显出追慕惋惜的神色。 一个人叹气道:“难道我们就任它长此荒芜了么?” 其余的人都毅然站起身来答道:“不,决不,我们应该大家努力把它整理好。” 于是他们跑到池旁, 坐在一块假山上,细细地讨论怎样改造这座荒芜的花园的方法。 青蛙带着满肚子的喜欢, 由池岸下石罅中跳出来听。 终夜悲鸣的蟋蟀也暂时停止了它的哭声, 由草丛中露出半个头来,看他们讨论。 他们悉心地讨论,还用粉笔在石上画了许多草图, 计划着将来园中的种种布置。 他们由黎明讨论到早餐过后,还没有商议好一件事。因为他们的意见有许多不能相同。 青蛙暗想道:“为什么他们还不动手作工, 只在那里滔滔不息地讨论呢?” 后来他们舍了将来的详细计划,转而讨论改造这座废园的入手的方法。 一个人说:“应该先把恶草和荆棘斫除掉, 然后才能把花木栽下。” 别一人说:“不然。应该先把花木运来, 然后再去斫伐恶草和荆棘, 因为——” 别一人说:“不然,我表同情于丫君的话。恶草和荆棘如果不先除去,佳木好花是决不能栽种的。因为——” 其余的人说:“不然,你的话错了。 我赞成B君的意见。因为——” 他们各举了许多理由,互相辩论看,还引了许多例来证明他们的话。 由早餐的时候一直辩论到正午,家家炊烟起了,还没有停止。甚至因为意见不合,他们至于互相谩骂……而且扭打了。 青蛙等得不耐烦了, 哭丧着脸,不高兴地,一步一步慢腾腾地仍旧走进石罅中去。 蟋蟀的希望也渐渐地减少了;它不愿意看见他们的争斗;终于把头缩回草丛中,跑到墙角下,拖长它的音调,重复曼声悲鸣起来。 荒芜了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
“清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中国人民所讽诵的一句格言。 寓言中的几个人物,都是清谈家。他们走进一座荒芜了的花园,面对花园凄凉的景象,想起花园以前的美景,个个难过得几乎要哭了,他们下决心要把这座花园整理好。应该说,他们的愿望还是真诚的。于是,他们进行细细的讨论,用粉笔在石上画草图,先“计划着将来园中的种种布置”,由于意见不能相同,“转而讨论改造这座废园的入手的方法”,结果又发生意见分岐,“他们至于互相谩骂……而且扭打了。”可悲的是,他们争论的并不是什么原则性的问题,如有人主张“应该先把恶草和荆棘斫除掉,然后才能把花木栽下”。反对者却认为“不然。应该先把花木运来,然后再去斫伐恶草和荆棘”。他们由黎明一直讨论到正午,时间在滔滔不息的讨论中流逝了,就这样,“荒芜了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 这篇寓言写于二十年代初。“五四”运动之后,面对灾难深重的祖国,不少知识分子纷纷提出救国的方案,他们发表滔滔不绝的演说,提出层出不穷的计划,由互相讨论发展为互相指责乃至于互相谩骂,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只有言论,没有行动。最后毫无结果。很显然,这篇寓言讽刺的,就是这种清谈风气。寓言中“荒芜了的花园”,暗喻当时的中国;寓言中的几个人,暗喻当时的清谈家。作者在寓言中反对坐而论道,实际上就是主张起而行事。作者认为拯救祖国,不能靠清谈,而要靠行动。他在短剧《春的中国》里借青年丁之口说明了自己的主张:“事情是人为的。无论什么事,只要去做,迟早便都可成功。虽然不能定成功于我们的手,终于要成功于我们的第二代,第三代,‘悲观’‘懒惰’及‘怀疑’乃成事之贼。真的,中国的事决不是无希望的,无可为的。”这段话可看作是这篇寓言寓意的正面阐发。作者的爱国热忱,十分感人:作者主张实践的观点,也难能可贵。 这篇作品在结构上有一特色——前后照应。它使作品的结构完整、谨严,主题突出: 其一,作品开头写“一座荒芜了的花园”,结尾又写“荒芜了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首尾照应,突出了清谈家的一事无成,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其二,作者用青蛙和蟋蟀前后情感的照应来讽刺清谈家。前面,青蛙和蟋蟀听到几个人讨论要整理这个荒芜了的花园,它们满怀希望;青蛙带着满肚子的喜欢,蟋蟀也暂时停止了它的哭声。但后来那几个人只是清谈,不动手作工,它们失望了,“青蛙等得不耐烦了,哭丧着脸,不高兴地一步一步慢腾腾地仍旧走进石罅中去。蟋蟀……重复曼声悲鸣起来。”这种前后强烈对比所造成的呼应,加强了对清谈家讽刺的力量。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