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至于临大事,决大疑,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 |
释义 | 至于临大事,决大疑,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注释】 选自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 垂绅正笏:指端庄严肃。绅,大带。笏,官员上朝时记事的手板。 不动声色:施政稳当沉着。 措:安置。 泰山之安:安如泰山,像泰山一样稳固安定。 【赏析】 宋仁宗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韩琦因病自请由并州武康军节度使改知相州,就任不久,在州署后园建了一座“昼锦堂”。十年之后(公元1065年),欧阳修写了这篇《相州昼锦堂记》,赞赏韩琦是安天下的社稷之臣: “至于临大事,决大疑,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 意思是:至于面临国家大事,对大问题严肃认真地决策,施政稳妥,不动声色地就能使天下安如泰山,可称为社稷的重臣了。 宋仁宗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韩琦入朝为相,五年后仁宗去世,曹太后与英宗不和,两宫矛盾日深。英宗治平二年,朝廷又兴“濮议”之争。在这多事之秋,宰相韩琦的处境非常艰难。为了支撑朝政,他必须要拿出自己的见解和办法来,然而这需要不计个人安危的胆识与气魄。据《宋史》本传记载:“嘉祐、治平间,再决大策,以安社稷。当是时,朝廷多故,琦处危疑之际,知无不为,或谏曰:‘公所为诚善,万一蹉跌,岂惟身不自保,恐家无处所矣。’琦叹曰:‘是何言邪!人臣尽力事君,死生以之,至于成败,天也。岂可豫忧其不济,遂辍不为哉!’闻者愧服。”由此可知,韩琦确能弃生死以安保社稷,所以受到史书的高度评价。 欧阳修也是以社稷为重的朝臣。韩琦与范仲淹进行庆历新政时,欧阳修就是坚定的支持者,后来又与韩琦共事多年,一同调和两宫矛盾,一同卷入“濮议”之争,所以对韩琦所面对的矛盾深有体会,对韩琦所处的艰难感同身受,对韩琦所起的重要作用给予充分肯定,赞扬他是不动声色就能安天下如泰山的“社稷之臣”。 《汉书·项籍传》中有:“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反之,富贵而归故乡,那就如同衣锦昼行,人人可见,皆以为荣。所以,从名字看,“昼锦堂”似乎有彰显自己荣耀富贵之意。然而非也。韩琦仕宦多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出将入相”,功在天下,而不在一时一乡之荣。韩琦自己在《昼锦堂诗》中说过:“公余新此堂,夫岂事饮宴。亦非张美名,轻薄诧绅弁。重禄许安闲,顾己常兢战。”韩琦的理想是“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所以新堂以《昼锦堂》名,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注:“濮议”之争:宋仁宗死,没有儿子,欧阳修遂与韩琦等议立英宗。英宗是濮安懿王赵允让的亲生子。濮王死后,英宗按例追赠尊亲。有人认为,英宗只能称生身之父允让为皇伯,不能称父。欧阳修力辟其非,御史弹劾欧阳修“首开邪议”,欧阳修著《濮议》反驳。史称“濮议”之争。这场宫廷风波的一个结果,就是使得欧阳修“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了。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