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石钟山记》
释义

《石钟山记》

宋·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11)也,而况石乎! 至唐李渤(12)始访(13)其遗踪(14),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15)。自以为得之(16)矣。然是说也,余尤(17)疑之。石之铿然(18)有声者,所在皆是(19)也,而此独以钟名(20),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21),余自齐安(22)(23)行适(24)临汝(25),而长子迈将赴(26)(27)之德兴(28)(29),送之至湖口(30),因(31)得观所谓石钟者(32)。寺僧使小童(33)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34),余固(35)笑而不信也。至莫(36)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37)欲搏人(38);而山上栖鹘(39),闻人声亦惊起,磔磔(40)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41)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42)也。余方心动(43)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44)如钟鼓不绝(45)。舟人(46)大恐(47)。徐(48)(49)(50)(51),则(52)山下皆石穴罅(53),不知其浅深(54),微波入焉(55),涵澹(56)澎湃(57)(58)(59)(60)也。舟回至两山(61)间,将入港口(62),有大石当(63)中流(64),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65),与风水相吞吐(66),有窾坎镗鞳(67)之声,与向(68)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69)(70)。因(71)笑谓迈曰:“汝识(72)之乎? 噌吰者,周景王(73)之无射(74)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75)之歌钟(76)也。古之人(77)不余欺(78)也!”

事不目见耳(79)闻,而臆断(80)(81)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82)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83)虽知而不能言(84)。此世所以(85)不传也。而陋者(86)(87)以斧斤(88)(89)击而求之(90),自以为得其实(91)。余是以(92)记之,盖(93)(94)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注释】①《水经》:我国古代第一部记述水道河系的专著。相传是汉人桑钦撰,有人认为是晋人郭璞所著。也有人认为该书创自东汉,说法不一。北魏郦道元为《水经》作注,叫《水经注》。

②彭蠡(lǐ):即鄱阳湖,在今江西北部。

③焉:兼词,于此。

④郦元:《水经注》作者郦道元的省称,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

⑤“下临”四句:当引自《水经注》,但不见于今本,苏轼所看到的是此书未残本。临,对着。鼓,振动。搏,击,拍。洪钟,大钟,是古代一种打击乐器。

⑥是说:这种说法。

⑦以:把。

⑧磬(qìng):古代用玉或石制成的一种打击乐器。后来寺庙里,拜神时用来敲击的一种铁或铜制的器物,也叫磬。

⑨置水中:省略句,即“置于水中”。

⑩虽:即使。

(11)鸣:使动用法,使……鸣。

(12)李渤:洛阳人。唐宪宗时做过江州(今江西九江)刺史,著有《辨石钟山记》,对石钟山的命名作过解释。

(13)访:探寻。

(14)遗踪:旧址,指石钟山所在地。

(15)“扣而”五句:这是李渤《辨石钟山记》中的话。扣,敲。北音,原作“北声”。聆,细听。函胡,同“含糊”,声音浑厚、模糊。清越,清脆、响亮。桴(fú),鼓槌。响腾,声响飞扬。响,声音。腾,传播。余韵徐歇,余音缓缓消失。韵,这里指声音。徐,慢。歇,止。

(16)得之:找到了这个原因。之,石钟山命名的原因。

(17)尤:更加。

(18)铿(kēng)然:形容声音洪亮。

(19)所在皆是:到处都是这样。是,这样。

(20)名:取名,命名。

(21)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公元1084年农历六月初九。元丰,北宋神宗的年号。

(22)齐安:旧郡名,今湖北黄冈。

(23)舟:名词作状语,乘船。

(24)适:往。

(25)临汝:今河南临汝。

(26)赴:赴任,就职。

(27)饶:饶州,州治在今江西鄱阳。

(28)德兴:饶州属县,今江西德兴。

(29)尉:县尉。

(30)湖口:今江西湖口,位于鄱阳湖与长江连接处。

(31)因:因而。

(32)所谓石钟者:叫它做“石钟”的山。

(33)小童:这里指未成年的杂役。

(34)硿(kōng)硿焉:形容敲击石块发出的声音。硿硿,拟声词。焉,相当于“然”,拟声词词尾,“……的声音”。

(35)固:副词,本来。这里引申为“自然”。

(36)莫:同“暮”,晚上。

(37)森然:阴森恐怖的样子。

(38)搏人:抓人。搏,击,这里是“抓”。

(39)栖鹘(hú):宿巢的老鹰。鹘,一种鹰类猛禽。

(40)磔(zhé)磔:鸟叫声,这里用作动词。

(41)且:表并列,相当于“边”。

(42)鹳(guàn)鹤:形状像鹤而顶部不红的一种水鸟。

(43)心动:心惊。

(44)噌吰(chēng hóng):这里形容钟声洪亮。

(45)绝:止。

(46)舟人:船夫。

(47)大恐:十分惊恐。

(48)徐:慢。

(49)而: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的连词。

(50)察:细看。

(51)之:代发声之处。

(52)则:同“乃”,表对上句的解释,原来是。

(53)罅(xià):缝隙,裂缝。

(54)浅深:偏义复词,义在“深”。

(55)焉:兼词,于之。

(56)涵澹:水流动荡的样子。

(57)澎湃:波浪撞击的声音。

(58)而:因而。

(59)为:形成。

(60)此:指噌吰之声。

(61)两山:指上钟山和下钟山。

(62)港口:支流入口处,与今义不同。

(63)当:正好处于。

(64)中流:河流中间。

(65)窍:窟窿。

(66)吞吐:吸进吐出。

(67)窾(kuǎn)坎镗(tāng)鞳(tà):前二字为击物声,后二字为钟鼓声。

(68)向:先前。

(69)乐作:音乐奏起。作,起,这里是“演奏”的意思。

(70)焉:语助词。

(71)因:于是,因而。

(72)识:识别,辨别。

(73)周景王:东周国君。

(74)无射(yì):钟名,周景王二十四年(前521)铸成,见《国语·周语》。

(75)魏庄子:名绛,春秋时晋国大夫。

(76)歌钟:编钟,由若干音调不同的钟组成的一种乐器。《左传·襄公十一年》记载,晋侯把郑国送的编钟等乐器半数分赠魏庄子。

(77)古之人:指郦道元。

(78)不余欺:宾语前置,即“不欺余”,没有欺骗我。

(79)目、耳:名词作状语,亲眼、亲耳。

(80)臆断:凭主观猜测下结论。臆,名词作状语,凭主观。

(81)其:代“事”。

(82)殆(dài):大概,恐怕。

(83)渔工水师:渔夫船工。

(84)言:指用文字表述、记载。

(85)所以:……的原因。

(86)陋者:指见闻有限、知识浅薄的人。

(87)乃:副词,竟然。

(88)斤:斧子一类的工具。

(89)考:敲,击。

(90)之:代石钟山得名的原因。

(91)实:指事情的真相。

(92)是以:即“以是”,因此。

(93)盖:连词,表示下一句说的是上一句的原因。

(94)叹:叹惜。

【译文】《水经》上说:“鄱阳湖口有座石钟山。”郦道元认为,这山下面临深潭,微风掀起波浪时,水和石互相撞击,发出的声音像大钟一样。这种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现在把钟和磬放在水里,即使大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音,何况石头呢! 到了唐代,李渤才寻访了它的遗迹,在潭边上找到两座山石,敲着听听它的声音,南边的山石声音浑厚而模糊,北边的山石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的敲击停止以后,声音还在传播,余音慢慢消失。他自己认为找到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了。然而这种说法,我更加怀疑。能敲得发出铿锵作响的山石,到处都有,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

元丰七年农历六月初九那天,我从齐安乘船到临汝去,正好大儿子苏迈将要到饶州德兴县做县尉,送他到湖口,因此能够看到这座叫做“石钟”的山。庙里的和尚叫小童拿一柄斧头,在杂乱的石壁中间选择一两处敲打它,发出硿硿的响声,我自然就觉得可笑不相信。到了晚上,月色明亮,我独自和迈儿坐小船,到绝壁下面。大石壁在旁边斜立着,高达千尺,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阴森森的想要扑过来抓人似的;山上栖息的鹘鸟,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在高空中磔磔地叫着;还有像老头子在山谷中边咳边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我正心中惊恐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噌吰的声音像击鼓敲钟一样不停。船夫非常害怕。我仔细地观察,原来山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不知它的深浅,微微的水波进入里面,冲荡撞击,便形成这种声音。船划回到两山中间,快要进入支流入口处,有块大石头挡在水流中心,上面可以坐百来人,中间是空的,有很多窟窿,风吹浪打吞进吐出,发出窾坎镗鞳的声音,跟先前噌吰的声音互相应和,好像音乐演奏起来一样。我因而笑着对迈儿说:“你辨得出这种声音吗?发出噌吰响声的,那是周景王的无射钟;发出窾坎镗鞳响声的,那是魏庄子的歌钟。古人没有欺骗我们啊!”

事情没有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主观地推断它的有无,能行吗?郦道元见到和听到的,大概和我的见闻相同,可是说得不够详尽;一般做官读书的人又总不愿夜晚乘小船停靠在绝壁下面,所以没有谁能了解真相;而渔夫船工,虽然知道却不能用文字表达。这就是这座山命名的真实缘由在世上没能流传下来的缘故啊。而浅陋的人竟用斧头敲击石头的办法来寻求用钟命名的缘由,还自己认为得到了它的真相。我因此把上面的情况记载下来,既叹惜郦道元记叙的简略,更笑话李渤见识的浅陋。

字数:4190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