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茅盾《白杨礼赞》赏析 |
释义 | 茅盾《白杨礼赞》赏析 茅盾《白杨礼赞》原文 看到白杨树,自然联想到茅盾的《白杨礼赞》。这说明《白杨礼赞》具有多么悠久的生命力! 在茅盾的笔下的白杨树,与大自然的白杨树不但貌合,而且神似。茅盾从外在方面这样描绘白杨树,它有着“笔直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还有着“笔直的枝”,“它所有的桠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叶子,宽大且片片向上;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从这些细致的描写中我们领悟到白杨树外观极为平凡,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可谓“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 面对白杨这种平凡的树,茅盾却以非凡的笔触描述其不平凡的气质,这才显示出茅盾的大手笔。 茅盾认为白杨树内质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不屈不挠,对抗着西北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这便是白杨树的非凡气势。 从白杨树的外貌到内质,可以看出茅盾笔下的白杨树是平凡的外观及非凡的内质的统一体。 如果说《白杨礼赞》的特点仅仅是上面所分析的这些,那么,还不能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这就是说,还要更深入下去发掘它的内核。 《白杨礼赞》告诉我们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这就是全文的文眼,它不仅赞扬北方农民朴质、坚强不屈,更为重要的是歌颂抗日战争中的民族解放斗争的精神。 《白杨礼赞》内涵不仅在于通过赞扬北方的农民讴歌中华民族的解放斗争的精神,而且还表现作者强烈的憎恶感情。作者说:“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些贵族化的楠木。”这里指斥了贵族化的楠木,也批评了赞美楠木的倒退的人们。茅盾当年是以贵族化的楠木象征国民党反动派的,这些表明他对国民党、倒退分子在抗战中所作所为的谴责、批评。 《白杨礼赞》之所以是传世之作,那是有因由的。这篇作品虽然写于1941年3月春,然而他对白杨树的感受,却是1940年离开新疆到延安途中获得的。当年华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敌后抗战,建立了强大的抗日根据地,而国民党却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茅盾目睹此种情景写下《白杨礼赞》,以抒发他的爱憎之情。 作品在艺术上是有感染力的。作者善于以北方习见而富有寓意的白杨树象征“真人真地”,在画面上的形象和气势,既明朗而又委婉,既含蓄而又揶揄,以此象征中华民族的高尚的精神,实属少见。 为了突出白杨树,作品在环境描写方面颇有讲究。如北方原野的黄土、麦浪的描写,虽然不是直接与白杨树有关系,然而对白杨树的描写却起着衬托的作用,突出了白杨树的壮丽、挺拔。 布局整饬而又环环深化。文章围绕讴歌白杨树,从外形到内核各个层面深入抒发,同时,开头、结尾相互呼应,这样一来强化了白杨树的英姿,给人留下难忘的记忆。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