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苏轼《淮上早发》原文、注释和鉴赏 |
释义 | 苏轼《淮上早发》原文、注释和鉴赏苏轼《淮上早发》 淡月倾云晓角哀,小风吹水碧鳞开。 此生定向江湖老,默数淮中十往来。 【注释】 (1)此诗作于哲宗元佑七年(1092)初,由颍州改任扬州知州途中,作者时年五十六岁。 (2)淡月倾云:朦胧的月亮,时而被云遮挡,时而又破云而出。晓角:军中早晨报时的号角声。角:一种军乐器。 (3)小风:微风。碧鳞开:碧绿河水被微风吹动,泛起鱼鳞般的波纹。 (4)“此生”句:作者预测自己,他这一辈子注定漂泊迁徙,一定奔波在江湖中老去。这话不幸言中。他人生最后半年,遇赦北归,竟病逝于赴常州道上。 (5)十往来:经过淮河,往返十次之多。 【赏析心得】 元佑七年(1092)初,作者由颍州改任扬州知州,匆匆赶路,淮上早发,即景写了这首遣怀之作。 “淡月倾云晓角哀,小风吹水碧鳞开。”这是一个春天的早晨,月亮出没于淡淡云层之中,还未下去,太阳尚未出来。军中号角已经吹响,尖锐凄厉,唤人起床,作者乘舟已经解缆起程了。淮河江面上,微风吹动,水中泛起鱼鳞般的波纹。年愈五十六岁的诗人,已经早生华发,他站立船头,看见凄清的江景,百感交集、感慨万分:“此生定向江湖老,默数淮中十往来。”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实行变法,其中已包括苏轼的改革主张,但丰富得多,也更为激进,可苏轼却站边保守派,反对新法。于是,从熙宁八年(1071)被贬为杭州通判时起,由杭州移知密州(1074),由徐州移知湖州(1079),因“乌台诗案”由湖州被捕入京(1079),由泗州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市)侯旨(1085),由南京归常州(1085),由常州赴知登州(1085),由汴京出任杭州(1089),自杭州召入汴京(1091),加上这一次由颍州改知扬州(1092),一共是十次往返淮河之上。作者屈指一数,这十次淮上往返,前四后六,自元丰八年(1085)三月,神宗逝世,哲宗即位,新法尽废。保守派上台后,由于他被召回京后主张对新法要“参用其长”,反对不加区别尽废作罢,与司马光争吵,大呼“司马牛,司马牛”,从而又得罪保守派,为其所不容。后面这六次,可是“托福”保守派,往返淮上啰!作者清楚,他这辈子注定要成为北宋朝廷党争的牺牲者。“此生定向江湖老”,命运决定身陷政治旋涡的他,只有在江湖上漂泊迁徙,耗其一生了。作者并不知道,更远的漂泊还在后面等着他呢。 纵观东坡一生,四十年仕宦生涯,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贬所和贬途中度过。他一生除散文等作品外,留存诗词约四千余首,可能相当部分是在贬谪逆境中写成。从这个角度看,逆境倒是东坡毕生文学成就的一大源泉。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