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苏轼《宿九仙山》原文、鉴赏、赏析和解读
释义

苏轼《宿九仙山》原文、鉴赏、赏析和解读

【原文】


风流王谢古仙真,一去空山五百春。
玉室金堂余汉士,桃花流水失秦人。
困眠一榻香凝帐,梦绕千岩冷逼身。
夜半老僧呼客起,云峰缺处涌冰轮。


【鉴赏】
苏轼这首七律作于杭州通判任上,时年三十八。他本就好入名山游览,现在由于政治上的郁郁不得志,便更加寄情山水,他曾说“天教看尽浙西山”(《与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便留连”(《登惠山绝顶望太湖》),这首诗便是他熙宁六年(1073)游赏九仙山、夜宿无量院所作。
九仙山,诗人于题下自注:“九仙谓左元放、许迈、王、谢之流。”九仙山在杭州西,山上无量院相传为东晋葛洪、许迈炼丹处。首联叙题本事。一去,指王、谢仙逝,离开人世。五百春,举其成数而言。东晋开国元勋王导与孝武帝时的“风流宰相”①谢安,二人既是政治家,又好登山临水,苏轼慕之,因此特地从九仙之中提出他们二人作为代表,说具有超逸风度的王、谢二人,他们政事之暇,不喜处身人间烟火浓烈处,却常好登山临水,赏玩自然美景,真可称得上是古代仙人式的游山客(真,也就是仙的意思。)。可是自从他们逝世以后,到这座仙山来游赏的风流人物很少,光阴如白驹过隙,山一空就是五百年。这两句之中还含有诗人的言外之意:今日我逸兴勃发,步武王谢,登览此山,方使空山又有知音。
颔联点化本事。“玉室”句,《晋书·许迈传》载,许迈在写给友人王羲之的信中道:“自山阴至临安,多有金堂玉室,仙人芝草,左元放之徒汉末诸得道者皆在焉”,即此句所本。金堂玉室,指华美的道观,昔时仙人道士炼丹之地,今已成佛寺———无量院。余汉士,指院内尚竖立着左元放等得道之士的泥塑偶像。“桃花”句,陶渊明《桃花源记》记武陵人寻访到桃花源,遇居民“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秦人,指这些居民,这里代指王、谢等“九仙”。这一联说,诗人白昼游览九仙山时,只见山上桃花盛开,山涧流水淙淙,清静幽美,一似陶靖节笔下的桃源仙境,不过那些“秦人”却遍寻无着,唯在古玉室金堂之中,尚能瞻仰到左元放等人的塑像。真是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了。
颈联点题。岩,高峻的山。白日尽兴游览,晚上一进无量院,诗人便感到困惫不堪了,所以他赶忙钻进帐内,倒在床上。在缭绕帐边的浓郁香气中,迷迷糊糊,酣然入睡。不料,日有所思,便夜有所梦,一进梦乡,诗人恍恍惚惚,觉得自己又在那些数不清的高峻山峰之间游赏着,而山顶冷风凛凛,寒气逼身。这里“冷逼身”乃一笔兼写虚实二境。虚者,“冷逼身”乃诗人梦中所感也;实者,诗人睡在山上无量院中,山高本冷,又值深夜,冷风袭人,传导入梦,梦中人便觉得“冷逼身”了。
尾联写夜半赏月。冰轮,月亮。客,诗人自指,因其作客无量院,故云。夜半时分,诗人正游于梦境之中,却被无量院中老僧唤醒。原来老僧素知苏轼游兴最浓,故而唤他起来领略美景。诗人赶快披衣出屋,在老僧的指点下,翘首仰望天宇,只见云如峰群,缓缓移动,峰峦缺处涌出了一轮白玉盘也似的圆月,影影绰绰,似见吴刚蟾蜍,疑非人间,诗人快乐得几乎要“起舞弄清影”了。“云峰缺处涌冰轮”,清新自然,生动形象,是写景名句,无量院中有冰轮阁,即因此句得名。
这首诗在晤对美景、神交古仙人的描写之中,吐露了诗人带着一肚皮的不合时宜、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去寻求慰藉的情怀。然而,它没有露在诗的表面,而是织进了字里行间,须知人论世,方能味到。由此,这首诗也就比单纯的游山诗,更富意趣了。
〔注〕 ①风流宰相:《南史·王俭传》:王俭“常谓人曰:‘江左风流宰相,惟有谢安’,盖自况也。”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4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