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註釋】:

耨:

①鋤草的農具,似鋤。《呂氏春秋·任地》:“其耨六寸,所以間稼也。”《齊民要術·耕田》:“為耒耜鋤耨,以墾草莽。”②鋤草。《孟子·梁惠王上》:“深耕易耨。”

以:

①任用;使用。《楚辭·九章·涉江》:“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②緣故;原因。《詩經·邶風·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③認為。《戰國策·齊策一》:“皆以美於徐公。”④介詞。1. 表示使用的對象。用;拿。《韓非子·難一》:“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陷:戳穿。)2.表示動作的涉及對象。與;同。《儀禮·鄉射禮》:“主人以賓三揖。”3. 表示動作的原因。因;因為。《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孫臏以此名顯天下。”4.表示動作的方式和依憑。憑借……身份;按照。《論語·學而》:“使民以時。”(使:役使。)5.表示動作的時間。在;於。《呂氏春秋·孟春》:“天子乃以元日祈谷於上帝。”(元日:吉日。)6. 表示動作的目的。曹操《步出夏門行》:“東臨碣石,以觀滄海。”⑤連詞。1.表示並列、相承等關系。相當於“而”。《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城高以厚,地廣以深。”《國語·晉語四》:“狐偃,其舅也,而惠以有謀。”(惠:通“慧”。聰明。)2. 表示目的。為瞭;以便。《戰國策·東周策》:“秦假道於周以伐韓。”(假道:借路。)⑥助詞。用在往、來、上、下、內、外、前、後、左、右、東、西、南、北等方位詞前,表示對方位、時間、數量的限制。《呂氏春秋 · 上農》:“凡民自七尺以上,屬諸三官。”(三官:指農工商三種職業。)⑦通“已”。1.已經。《三國志·魏志·杜襲傳》:“吾計以定。”2.停止。《孟子·梁惠王上》:“無以,則王乎?”

時:

①季節;指四季。《論語·陽貨》:“四時行焉。”②特指農時。《孟子·梁惠王上》:“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傢可以無饑矣。”③光陰;時光;時候。《呂氏春秋·首時》:“天不再與,時不久留。”④指按照規定的時間。南卓《羯(jié)鼓錄》:“黃幡繟亦知音,上嘗使人召之,不時至,上怒,絡繹遣使尋捕。”⑤時辰;時候。《莊子·養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時。”⑥其時;當時。魏禧《大鐵椎傳》:“時座上有健啖者,貌甚寢。”(健啖:食量過人。寢:醜陋。)⑦機會;時機;時運。《論語·陽貨》:“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新唐書·武平一傳》:“時不再來,榮難人借。”(榮:榮華富貴。)⑧合時;應時。《莊子·秋水》:“秋水時至,百川灌河。”⑨時代;時世。《呂氏春秋· 察今》:“世易時移,變法宜矣。”⑩時勢;時尚。朱慶餘《近試上張籍水部》:“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11)副詞。用以表示時間。1. 表示行為不斷發生,相當於“常常”、“經常”。韓愈《行難》:“聖人不世出,賢人不時出。”(不世:罕有。)2. 表示行為偶爾發生,相當於“有時”、“時而”。杜甫《自閬(làng)中領妻子卻赴蜀山行三首》之三:“行色遞隱見,人煙時有無。”(12)通“伺(sì)”。等候。《論語·陽貨》:“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

飲:

(一)①喝。《詩經·鄭風·叔於田》:“巷無飲酒。”②飲料。《史記·秦始皇本紀》:“衣服食飲與繚同。”③飲食。《戰國策·秦策一》:“張樂設飲,郊迎三十裡。”④含;忍。江淹《恨賦》:“自古皆有死,莫不飲恨而吞聲。”⑤沒入;隱沒。《呂氏春秋·精通》:“養由基射,中石,矢乃飲羽。”(養由基:春秋時楚國大夫,以善射著稱。sì:同“兕”,獨角犀。) (二)yìn 給人或畜喝。《左傳·宣公二年》:“晉侯飲趙盾酒。”

食:

(一)①飯食;糧食。《韓非子·十過》:“財食將盡。”②食物。《左傳·隱公元年》:“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③吃。《史記·陳涉世傢》:“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④受納。《鹽鐵論·相刺》:“賢聖不能正不食諫諍之君。”⑤日、月虧缺的現象。後作“蝕”。《論語·子張》:“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食言]失信;不信守諾言。《史記·殷本紀》:“女(rǔ)毋不信,朕不食言。”(女:你。) (二)sì 拿東西給人吃;供養。《史記·淮陰侯列傳》:“解衣衣我,推食(shí)食(sì)我。” (三)yì人名用字。漢朝有酈食其(jī)。

得:

①獲取;得到。《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賢明之士思得明君。”②捉得;找到。《聊齋志異·促織》:“逐而得之。”③得意。《史記·管晏列傳》:“意氣洋洋,甚自得也。”④得到的莊稼;收獲;思想上獲得;心得。漢·晁錯《論貴粟疏》:“亡(wú)農夫之苦,有仟伯之得。”宋·王安石《遊褒禪山記》:“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⑤能;能夠《史記·項羽本紀》:“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⑥表示某種動作能做或可以做。前蜀·杜光庭《神仙感遇傳·羅公遠》:“試令羅公取,取不得則羅公輸,取得則僧輸。”⑦需要;應該;必須。《史記·項羽本紀》:“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⑧合適;正確。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於彼計則得。”《漢書·敘傳上》:“歷古今之得失。”⑨完成;完瞭。唐·白居易《琵琶行》:“十三學得琵琶成。”⑩通“德”。感激恩德。《孟子·告子上》:“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

所:

①處所;位置;地方。《墨子·號令》:“夜以火指鼓所。”《詩經·豳風·九罭》:“鴻飛遵渚(zhǔ),公歸無所。”(遵:沿著。渚:水中的沙洲。)②元、明時駐軍的一種建制。《明史·兵志二》:“度(duó)要害地,系一郡者設所,連郡者設衛。”(度:估量。)③不定數詞,附在數量詞後表示概數。《史記·李將軍列傳》:“未到匈奴陳二裡所,止。”(陳:同“陣”。)④量詞。計算房舍及其他處所。《宋書 ·沈慶之傳》:“居清明門外,有宅四所,室宇甚麗。”《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刺足陽明脈,左右各三所。”⑤助詞。用在動詞前,組成名詞性短語。1. 動詞後不再出現表事物的詞。《荀子·榮辱》:“此小人之所務而君子所不為也。”2. 動詞後用“者”或“的”表示事物。《戰國策·齊策四》:“視吾傢所寡有者。”3. 動詞後仍出現表事物的詞。《史記·項羽本紀》:“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⑥助詞。放在動詞前表示被動,多與“為”配合使用。《漢書·黃霸傳》:“食於道旁,乃為烏所盜肉。”(烏:烏鴉。)[所以]1.表示原因。《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傢之急而後私仇也。”2. 表示使用的東西。《墨子·公輸》:“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距:同“拒”。)3. 表示方法或憑借。《荀子·議兵》:“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


发布时间:

所在栏目:诗句大全·卷3
上一篇: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下一篇:把钓竿初冷,题诗笔未慵。
  • 耕耨以时,饮食得所。

    “耕耨以时,饮食得所。”诗句出处:《祝牛宫辞》;是唐朝诗人陆龟蒙的作品。

  • 【注释】:

    耨:

    ①锄草的农具,似锄。《吕氏春秋·任地》:“其耨六寸,所以间稼也。”《齐民要术·耕田》:“为耒耜锄耨,以垦草莽。”②锄草。《孟子·梁惠王上》:“深耕易耨。”

    以:

    ①任用;使用。《楚辞·九章·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②缘故;原因。《诗经·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③认为。《战国策·齐策一》:“皆以美于徐公。”④介词。1. 表示使用的对象。用;拿。《韩非子·难一》:“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陷:戳穿。)2.表示动作的涉及对象。与;同。《仪礼·乡射礼》:“主人以宾三揖。”3. 表示动作的原因。因;因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膑以此名显天下。”4.表示动作的方式和依凭。凭借……身份;按照。《论语·学而》:“使民以时。”(使:役使。)5.表示动作的时间。在;于。《吕氏春秋·孟春》:“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元日:吉日。)6. 表示动作的目的。曹操《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以观沧海。”⑤连词。1.表示并列、相承等关系。相当于“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城高以厚,地广以深。”《国语·晋语四》:“狐偃,其舅也,而惠以有谋。”(惠:通“慧”。聪明。)2. 表示目的。为了;以便。《战国策·东周策》:“秦假道于周以伐韩。”(假道:借路。)⑥助词。用在往、来、上、下、内、外、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方位词前,表示对方位、时间、数量的限制。《吕氏春秋 · 上农》:“凡民自七尺以上,属诸三官。”(三官:指农工商三种职业。)⑦通“已”。1.已经。《三国志·魏志·杜袭传》:“吾计以定。”2.停止。《孟子·梁惠王上》:“无以,则王乎?”

    时:

    ①季节;指四季。《论语·阳货》:“四时行焉。”②特指农时。《孟子·梁惠王上》:“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③光阴;时光;时候。《吕氏春秋·首时》:“天不再与,时不久留。”④指按照规定的时间。南卓《羯(jié)鼓录》:“黄幡繟亦知音,上尝使人召之,不时至,上怒,络绎遣使寻捕。”⑤时辰;时候。《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⑥其时;当时。魏禧《大铁椎传》:“时座上有健啖者,貌甚寝。”(健啖:食量过人。寝:丑陋。)⑦机会;时机;时运。《论语·阳货》:“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新唐书·武平一传》:“时不再来,荣难人借。”(荣:荣华富贵。)⑧合时;应时。《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⑨时代;时世。《吕氏春秋· 察今》:“世易时移,变法宜矣。”⑩时势;时尚。朱庆余《近试上张籍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11)副词。用以表示时间。1. 表示行为不断发生,相当于“常常”、“经常”。韩愈《行难》:“圣人不世出,贤人不时出。”(不世:罕有。)2. 表示行为偶尔发生,相当于“有时”、“时而”。杜甫《自阆(làng)中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之三:“行色递隐见,人烟时有无。”(12)通“伺(sì)”。等候。《论语·阳货》:“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饮:

    (一)①喝。《诗经·郑风·叔于田》:“巷无饮酒。”②饮料。《史记·秦始皇本纪》:“衣服食饮与缭同。”③饮食。《战国策·秦策一》:“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④含;忍。江淹《恨赋》:“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⑤没入;隐没。《吕氏春秋·精通》:“养由基射,中石,矢乃饮羽。”(养由基:春秋时楚国大夫,以善射著称。sì:同“兕”,独角犀。) (二)yìn 给人或畜喝。《左传·宣公二年》:“晋侯饮赵盾酒。”

    食:

    (一)①饭食;粮食。《韩非子·十过》:“财食将尽。”②食物。《左传·隐公元年》:“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③吃。《史记·陈涉世家》:“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④受纳。《盐铁论·相刺》:“贤圣不能正不食谏诤之君。”⑤日、月亏缺的现象。后作“蚀”。《论语·子张》:“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食言]失信;不信守诺言。《史记·殷本纪》:“女(rǔ)毋不信,朕不食言。”(女:你。) (二)sì 拿东西给人吃;供养。《史记·淮阴侯列传》:“解衣衣我,推食(shí)食(sì)我。” (三)yì人名用字。汉朝有郦食其(jī)。

    得:

    ①获取;得到。《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贤明之士思得明君。”②捉得;找到。《聊斋志异·促织》:“逐而得之。”③得意。《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洋洋,甚自得也。”④得到的庄稼;收获;思想上获得;心得。汉·晁错《论贵粟疏》:“亡(wú)农夫之苦,有仟伯之得。”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⑤能;能够《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⑥表示某种动作能做或可以做。前蜀·杜光庭《神仙感遇传·罗公远》:“试令罗公取,取不得则罗公输,取得则僧输。”⑦需要;应该;必须。《史记·项羽本纪》:“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⑧合适;正确。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于彼计则得。”《汉书·叙传上》:“历古今之得失。”⑨完成;完了。唐·白居易《琵琶行》:“十三学得琵琶成。”⑩通“德”。感激恩德。《孟子·告子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所:

    ①处所;位置;地方。《墨子·号令》:“夜以火指鼓所。”《诗经·豳风·九罭》:“鸿飞遵渚(zhǔ),公归无所。”(遵:沿着。渚:水中的沙洲。)②元、明时驻军的一种建制。《明史·兵志二》:“度(duó)要害地,系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度:估量。)③不定数词,附在数量词后表示概数。《史记·李将军列传》:“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陈:同“阵”。)④量词。计算房舍及其他处所。《宋书 ·沈庆之传》:“居清明门外,有宅四所,室宇甚丽。”《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刺足阳明脉,左右各三所。”⑤助词。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1. 动词后不再出现表事物的词。《荀子·荣辱》:“此小人之所务而君子所不为也。”2. 动词后用“者”或“的”表示事物。《战国策·齐策四》:“视吾家所寡有者。”3. 动词后仍出现表事物的词。《史记·项羽本纪》:“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⑥助词。放在动词前表示被动,多与“为”配合使用。《汉书·黄霸传》:“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乌:乌鸦。)[所以]1.表示原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2. 表示使用的东西。《墨子·公输》:“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距:同“拒”。)3. 表示方法或凭借。《荀子·议兵》:“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


    发布时间:

    所在栏目:诗句大全·卷3
    上一篇: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下一篇:把钓竿初冷,题诗笔未慵。

  • 发布时间:

    所在栏目:诗句大全·卷3
    上一篇: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下一篇:把钓竿初冷,题诗笔未慵。
  • 诗文 耕耨以时,饮食得所。
    释义
    • 耕耨以時,飲食得所。

      “耕耨以時,飲食得所。”詩句出處:《祝牛宮辭》;是唐朝詩人陸龜蒙的作品。

    四牸三牯,中一去乳。天霜降寒,納此室處。
    老農拘拘,度地不畝。東西幾何,七舉其武。
    南北幾何,丈二加五。偶楹當閑,載尺入土。
    太歲在亥,餘不足數。上締蓬茅,下遠官府。
    耕耨以時,飲食得所。或寢或臥,免風免雨。
    宜爾子孫,實我倉庾。
    四牸三牯,中一去乳。天霜降寒,纳此室处。
    老农拘拘,度地不亩。东西几何,七举其武。
    南北几何,丈二加五。偶楹当闲,载尺入土。
    太岁在亥,余不足数。上缔蓬茅,下远官府。
    耕耨以时,饮食得所。或寝或卧,免风免雨。
    宜尔子孙,实我仓庾。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0 0: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