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经学通论 |
释义 | 经学通论又名《五经通论》。研究“五经”著作。五卷。清皮锡瑞撰。初刊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皮锡瑞,字鹿门,一字麓云。自署所居为“师伏堂”,学者因称师伏先生。生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卒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湖南善化(长沙)人。光绪八年举人。曾在湖南、江西两地几个书院中讲学。著作极丰,最著名的是《经学历史》和《经学通论》。 《经学通论》包括《易经通论》、《尚书通论》、《诗经通论》、《三礼通论》、《春秋通论》各一卷。内容上包括对诸经的撰著流传、内容要义、以及历代考证注疏的得失、读书的治学研究门径等问题的简要阐述,计有二百余论题。皮氏在《序》中就指出,六经是孔子所定;汉初人以为孔子作经之说必有依据;后汉古文说乃尊周公以抑孔子;晋宋以下专信《古文尚书》、《毛诗》、《周官》、《左传》,而大义微言不彰;宋元经师不信古文,亦有特见;清代经学复兴,尤其是古文家深得圣经微旨。可见,皮氏著此书的主旨是从今文经学立场来论评经学问题。关于《易经》,他认为,孔子继伏羲画八卦、文王重卦之后,自作自解了卦爻辞、《彖》、《象》、《文言》,他对历代《易》家作了评价,在《易》学观上倾向于义理派。关于《尚书》,皮氏强调指出,西汉伏生所传《今文尚书》不伪,而《古文尚书》不可信,治《尚书》不能违逆伏生所传之义。关于《诗经》,皮氏认为今文家之《诗》序可信,而《毛诗》则不可尽信,《毛诗》之义不及齐、鲁、韩三家之义。关于《三礼》,他认为汉初没有“三礼”之区分,这种区分是从郑玄开始的。他在高度评价郑玄《三礼》注解的同时,又指出郑玄以《周礼》为经礼,《仪礼》、《礼记》为曲礼之说是错误的。“三礼”皆周时之礼,《礼经》(《仪礼》)是孔子所作,《周官》出于六国时人,《礼记》始撰于叔孙通。皮氏还对前代经师关于许多具体礼制的解释作出裁度,并强调“六经”之义以《礼》为最重要。关于《春秋》,皮氏认为是孔子所作,是孔子对旧史进行增损改益而后成,非徒因旧史。他特别强调《春秋》是经而非史,《春秋》中有微言大义,它为后人立法。故学《春秋》当重义不重事,事只是用来明义的。董仲舒深得《春秋》大义,微言大义存于董子书中。于《春秋》“三传”,他推崇公羊、谷梁二传,而对《左传》多加贬斥,认为《春秋》是经,而《左传》是史,当区分二者。 皮锡瑞是清代今文经学的重要人物,《经学通论》是其经学研究的代表性著作,涉及的问题很广,论证也很简要,对初学和专门研究经学者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经学通论》的版本有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湖南思贤书局刊本。民国间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国学基本丛书》和《万有文库》本。一九五四年北京中华书局排印本,一九八二年北京中华书局校正重印本。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