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狼跋》 |
释义 | 《狼跋》载疐其尾②。狼后退又会被尾巴绊住。 公孙硕肤③,周公谦逊有着大美风度, 赤舄几几④。步履安重当政十分稳固。 狼疐其尾,狼后退被它的尾巴绊住, 载跋其胡。狼前进又踩住颔下悬肉。 公孙硕肤,周公逊位体现他的美德, 德音不瑕。令名卓著岂会犯有错误。 [注释] ①跋:脚踩。胡:颔下悬肉。②疐(zhi):踬,颠踬。③公:指周公。孙(xun):通“逊”。硕:大。肤:美。④赤舄(xi):以金为饰的红色鞋子。儿几:步履稳重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赞颂诗。《诗序》说:“《狼跋》,美周公也。周公摄政,远则四国流言,近则王不知。周大夫美其不失其圣也。” 诗中所赞美的周公,姓姬名旦,为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因其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他是西周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曾辅佐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王朝。武王死后,成王幼弱,当时天下初定,周公恐政局有变,及践阼代成王,摄政当国。其兄弟管叔、蔡叔、霍叔等不服,散布流言,诬其有觊觎王位之心,并联合商纣王之子武庚及东方夷族发动叛乱周公遂挥师东征平叛,使天下重归安定。及成王年长,乃还政逊位。此诗背景大致如此。 全诗共两章,均以意思相同的兴句起头。首章前二句“狼跋其胡,载疐其尾”是说,狼的颔下有一悬肉,前进时则将其踩住,后退时又会被尾巴绊住。诗人以狼的前后有难来比喻周公当时的处境是进退维谷:前进一步,摄政当国,则流言四起,幼主生疑,有身遭不测之虞;后退一步,明哲保身,又恐天下因武王驾崩而生叛周之心,无以告先王在天之灵。但尽管如此,周公却不失其圣,终能成就王业,犹如老狼虽跋前疐后,却不失其猛,仍能杀伤禽兽。 周公是如何不失其圣的呢?后二句作了具体描述。“公孙硕肤”是说,成王虽不知其心,疑其有篡夺之志,但周公却毫无怨言,不生忿怼之意,终存敬畏之心,保持谦逊大美的风度,让时间和事实作证。“赤舄几几”是说,周公虽遭诽谤,却处变不惊,稳重如山,不废摄政之举。正因为如此,他最终得到成王的支持,诛除四凶,镇安朝野。 在摄政期间,周公掌握着最高的权力,于进退两难之间促使了王朝的巩固和发展。但他功成不居,在摄政七年后,成王长,能听政,便还政于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次章的主旨即是颂扬其还政逊位的美德。需要提及的是,首、次两章中都有“公孙硕肤”一句,其文字虽同,但意思稍有差异。句中“公”指周公,“孙”通“逊”,有二意:一为恭顺,谦逊,一为辞让,逊位。此句在首章中意为“周公保持着对成王的恭顺,体现着谦逊大美的风度”,在次章中则解为“周公逊位于成王,有着功成不居的美德”。 不失其圣,终成王业,还政逊位,德音不瑕,这就是诗歌所塑造的周公的形象。这一形象的特征在于:他既外施王者之政,又内具圣人之德,而后者是主导的一面,后者决定了前者。诗人歌颂的重点也正是放在其“内圣”上面,正如《诗序》所言,这是“周大夫美其不失其圣也”。 内圣外王之道,是儒家经常标榜的政治理想,而体现这一理想的最早的政治家,当是周公。我们从此诗中,不仅看到了文学,同时也看到了政治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