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第四節 澳門女神 |
释义 | 第四節 澳門女神澳門華人的女神崇拜十分普遍,幾乎隨處可見;舉凡有廟宇,大多有女神的供奉。 澳門的女神主要有三大類:俗神、道教之神、佛教之神,合計近三十種,遍佈澳路氹大小廟宇。 民間俗神有:女媧、痘母、金花娘娘、地母、花粉夫人、三婆、土地婆婆、轉心夫人、悅城龍母。 道教女神有:天后、桃花女、孟婆、后土、何仙姑、九天玄女。 佛教女神有:觀音菩薩、準提觀音、龍女等。 雖然在總體數量上澳門華人對男性神祇的崇拜遠遠超過女神,但就影響與分佈來說,女神卻大大超逾男神。其中,以觀音菩薩及天后的崇拜為最,遠勝男性神祇關公。 澳門廟宇普遍供奉的女神有四位:觀音菩薩(佛)、天后(道)、金花娘娘及痘母(民間俗神)。 這四位神祇,可以視作是四大女神。 四大女神 觀音屬佛界女神,來自印度,但在中國她被視為佛國衆菩薩之首,民間的封號為“大慈大悲觀世音”。澳門供奉觀音菩薩的廟宇有:蓮峰禪院、觀音古廟、普濟禪院、媽閣廟、藥王禪院、沙梨頭土地廟、竹林禪院、蓮溪廟、氹仔觀音岩、菩提禪院、路環觀音廟、九澳觀音廟、呂祖仙院、路環三聖廟等,佔澳門廟宇三分之一強。其重要的節日有觀音誕(農曆二月十九日)、觀音得道日(農曆六月十九日)、觀音升天日(九月十九日)及觀音開庫(正月廿六日)。 其中,象徵觀音向民間賜財之日的“觀音開庫”日,澳門多家供奉觀音的廟宇,總會人頭攢動,香火鼎盛,與平日大大不同。 天后是一位影響浩大的水神,環東南亞沿海地區廣被供奉。這位原籍福建漳州的女神,影響遍及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泰國及我國臺灣。在中國,以閩臺二地對天后的崇拜最普遍與熾烈。澳門供奉天后的廟宇有:蓮峰禪院、普濟禪院、天后古廟、氹仔及路環天后宮、媽閣廟共六家;舉凡臨水廟宇,大都有供奉天后。 在蓮峰禪院內一幀雍正元年古碑,誌載了天后及觀音兩女神顯靈的傳說,從中可以解釋這兩神廣被崇拜的奧秘:“五嶺之南,皆瀕大海,而澳門尤为南交極塞……然由陸而來,踰嶺度山路,纡而阻險;由海而至,巨浪滔天,洪濤盈日;非有神相,不敢鼓枻而行。側聞載貨之舟,當風波震作,輒有祥雲覆蓋,赤火駐桅,其舟遂定。卜者謂祥雲为觀音降神,赤火为天后顯聖。” 天后廣被崇拜,與歷代帝王的推崇有莫大關係。自宋代以來,天后被封谥四十餘次,這在中國的神祇中僅見。如明代她被封为“天妃”,在清代被封为“天后”。過去每逢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誕,澳門各廟宇俱大演神功戲賀之,這一活動延續至今。 嶺南女神 在四大女神中,祇有一位女神原產自嶺南,這女神即为金花娘娘。金花娘娘原为明代廣州一位會法術的巫女,死後被人供奉,指其人有異能,可佑護兒童成長。 金花與痘母,同为兒童保護神,故而常常被人一起供奉。痘母的主要異能是佑護兒童平安渡過“出痘”(天花)期。供奉這兩位女神的廟宇有包公廟、蓮峰禪院、蓮溪廟、康公廟、呂祖仙院、醫靈廟、觀音古廟等。另外,路環三聖宫亦供奉金花娘娘。 澳門的廟宇中,金花娘娘有多種分工。在蓮溪、包公二廟中,分別供奉了十五種金花娘娘另加三種男神,這十五種金花娘娘有白花夫人曹氏、養育夫人鄧氏、轉花夫人寧氏、送子夫人謝氏、紅花夫人葉氏、保胎夫人陳氏等等。 澳門女神崇拜豐富多樣,若按宗教分,有佛道及俗神;但若按歷史或職能分,則層次更多。比如,女媧廟中供奉的女媧,即为遠古之神,屬於生殖崇拜;又比如雀仔園福德祠、龍田村福德祠内供奉的土地婆婆,普濟禪院後山花園内的后土,天后古廟地母殿中供奉的地母,則反映了人們對土地的崇拜;悦城龍母、三婆、天后這三位女神屬於水神,則是水上人的保護神;孟婆是冥神;花粉夫人是娼妓之神等等——是澳門人多神崇拜的反映。 女神之謎 澳門人普遍供奉女神,從功能看這些崇拜帶有明顯的功利性,大多離不開傳宗接代、旺盛香火、家人平安的世俗性訴求。而女神又往往给人一種祥和、仁慈的印象,可以助人解脫苦難與困厄;人們期望通過她們帶來種種功利性的幸運,也就很正常。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