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杰出政治家丘吉尔逝世
释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杰出政治家丘吉尔逝世

1964年末,是温斯顿·丘吉尔诞辰90周年。他收到了6万封贺信、贺电。许多伦敦人来到海德公园街的住所看望他。这天,他穿着按战时式样缝制的古怪服装,站在窗口向大家致意。他体力不支,明显地打不起精神。他已经非常衰老,时光无情地夺走了他昔日的风采。
1965年1月初,丘吉尔患了感冒而卧床不起。1月15日又因脑溢血而昏迷,这种昏迷状态持续了一个多星期,抢救无效于1月24日与世长辞。
英国政府为这位举世闻名的大政治家举行了国葬,其豪华、隆重程度简直可以与国王的葬礼相比。英联邦各国和许多其他国家的政府代表团参加了葬礼,最后在布拉顿古老教堂的小小墓地举行了丘吉尔遗体的安葬仪式。墓地在布伦海姆宫马尔巴罗公爵官邸的附近。
丘吉尔的一生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他虽然在不少问题上是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背道而驰的,但他不失为一位伟大的国务活动家。他勇敢、坚定,多才多艺,他有罕见的工作能力、出色的雄辨口才和评论家的才干,所有这些素质使他在政治舞台上取得了显赫的成就。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英国孤军作战时期,可以说是丘吉尔一生最光辉的时期。在那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年代,是他取代了绥靖分子张伯伦,挑起了抗战的大旗。他看到美丽的伦敦惨遭破坏,人们倒在血泊之中,便大声向群众疾呼:
“即便伦敦化为灰烬,也比沦为德国奴隶强多少倍!”
“不管付出多大牺牲,不管道路如何艰难,我们一定要战斗下去!胜利一定会到来!不获胜利誓不罢休!”
因此,每当人民谈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的胜利时,英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就自然会想到温斯顿·丘吉尔,想到这位叱咤风云的政治家,这位曾经统帅英国海陆空三军同法西斯作战的著名统帅。
温斯顿·丘吉尔于1874年11月30日晚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里。他的父亲伦道夫·丘吉尔勋爵,是马尔巴罗家族第7代公爵约翰·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和弗朗西斯公爵夫人的第3个儿子。
丘吉尔的父亲和他的祖父一样,都是保守党人。他们的显赫出身,使他们更易于步入政界。他的祖父曾是爱尔兰总督。他的父亲也曾获得了仅次于首相的最重要职务——财政大臣,而且还一度是下院领袖。
丘吉尔7岁的时候,他被送到了阿斯科特贵族学校学习。这是一所专为上流社会办的学校,学费昂贵,多年来一直保持着高傲的贵族传统。这里每个班只有10个学生,由头戴方帽、气派非凡的硕士教师任教,而且学校里的一切设备都是一流的。
阿斯科特的生活使丘吉尔的健康受到了损害。他在他的一部回忆录中写道:“我在那里度过了两年多的不安生活。我在功课方面收益甚少。学校的老师们看出我既落伍又早熟,所看的书超过我的年纪,然而在本班中却成绩最劣。他们对我大为不悦,施加种种强迫手段,但我顽强抵抗,我行我素,不受他人制约!”
由于丘吉尔的身体日益衰弱,根据家庭医生的建议,他被送到了布赖顿的预备学校就读。这里的教师后来回忆丘吉尔时认为,他是一个最执拗、最不守纪律的学生。在这里,丘吉尔学习了法语、历史,背会了许多诗歌。此外,他还学会了游泳,尤其喜爱骑马。
丘吉尔在布赖顿读了3年书后又进了哈罗中学。在入学考试时,他的数学考试不及格,拉丁文又是零分,学校是看在他父亲的面子上才录取了他。他被编在4年级学习成绩最差的一个班,最末的一个组。从此,他的名声大振,成了全校被人耻笑的倒数第3名。
丘吉尔不但学习成绩差,而且纪律也很差。不论是老师或是学生们自己定下的所有行为守则,他几乎都不执行,而且经常寻衅斗殴,自讨苦吃。有一次父亲走进孩子们正在玩打仗的房间,看到这种情形后就问丘吉尔:“你将来想干什么?”丘吉尔回答说:“当兵,那还有说的!”丘吉尔的回答,使他的父母下了决心,他们把丘吉尔转到了军校预备班读书。
丘吉尔虽然有了明确的目的,但他在报考英国有名的桑赫斯特军事学校时,却两次名落孙山。第二次落榜之后,父母采取断然措施,把他送进了一所补习学校。
1893年8月,他第三次报考桑赫斯特军校,终于被录取了。但可惜的是他没有象他父亲期望的那样进入步兵学科。因为他的成绩只够进入骑兵学科。
丘吉尔进入桑赫斯特军事学校后,烦恼、苦闷一扫而光。因为这里没有他讨厌的拉丁文、希腊文及其他课程。况且这里不是参谋学院,而仅仅是一所学习时间仅为18个月的骑士学校。跑马场上的训练给丘吉尔带来了很大的快乐。他多年来一直喜欢骑射,渴望向他的祖先约翰·丘吉尔一样从事戎马生涯。
丘吉尔骑兵学科毕业后,来到了英国第4骠骑兵团。然而,他发现军队内的循规蹈矩、逐渐晋升不是他要走的路,他为此而感到发愁。他一心想到战火纷飞的前线去镀金。恰好这时古巴响起了枪声,古巴人民开始了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斗争,西班牙政府派兵前去镇压。丘吉尔找到了机会,他和另一名同伴一起,到古巴去闻火药味去了。
古巴事件后,丘吉尔于1896年随他所服务的第4骠骑兵团被派往印度。在这期间,他把大量的时间都用来阅读和写作,经常把他的稿件寄往伦敦的《每日电讯报》和《先驱论坛报》。1898年3月,丘吉尔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著作《1897年马拉坎德野战军的故事——边境之战插曲》,全书约300页。当时丘吉尔刚刚23岁。这本书,使丘吉尔的名声大振,从此跻身于新闻界。
紧接着,丘吉尔写了他的第二部著作,小说《萨伏罗拉》。这部小说一问世,便引起了政治界和文化界的注视。
丘吉尔在这部小说问世后,参加了苏丹战争。他到苏丹来,不仅是为了打仗,更重要的是为了报道战争情况。他在骑兵团参加了战斗。这场战斗是英国军事史上骑兵对步兵发动的一次令人震惊的、最残忍的进攻。正是这场战争,使丘吉尔感到,“我对士兵的生活观察得越多,就越是不喜欢这种生活,而且更加相信这不是我的天职。”
苏丹战争后,丘吉尔开始写作他的第三部著作《尼罗河上的战争》。为了这部书,他不仅参加了战争,而且还在开罗搜集了大量的战争素材。
这部两卷本的《尼罗河上的战争》一问世,立刻轰动整个伦敦,震惊整个英国。
丘吉尔在《尼罗河上的战争》发表后不久,就以《晨报》随军记者的身份前往南非。他一来到前线,就迫不及待地随部队参加了一次侦察行动。然而,不幸的很,丘吉尔和他的伙伴们一起成了布尔人的俘虏。
在俘虏营,丘吉尔的处境非常危险。他虽然是新闻记者,但他参加了战斗,而这一点又是布尔人看见的。这样,按照南非当时战时法律,应该把他立即交付战时军事法庭,并可能在几分钟之后在一阵鼓声中被枪毙。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丘吉尔又被送回到战俘营,这才使丘吉尔松了一口气。但是,布尔人并不打算放掉他,因为他是一名贵族的儿子。
丘吉尔被关押到了比勒陀利亚师范学校里。与他同时关在一起的还有尼考森山峡战斗中被俘的英国军官。他们很快就发现这个禁锢他们的地方,在管理上有许多漏洞,他们经过反复商议,决定利用这些漏洞。于是,由丘吉尔草拟了一个越狱计划。随后,丘吉尔终于找到了机会,逃出了监狱。在一个好心的英国人的帮助下,躲过了搜寻他的南非当局,回到了德班。
这场奇遇给丘吉尔带来了巨大的政治资本,他成了凯旋归来的英雄,受到了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他的名字,不仅传遍了英国,还扩散到全世界,成发当时英国最走红的明星。
南非之行,不仅使丘吉尔写出了两部书,而且还为他进入议会铺平了道路。作为“战争英雄”,丘吉尔参加了1900年的下院竞选,赢得了胜利,当上了议员。
丘吉尔从不盲从,他很快就成了他的党的领袖们的一大难题。他关于社会改革的观点比较进步,不久他就成了一个名为休里根的“骨干小组”的重要成员。他开始挟击首相鲍尔弗,说他作为保守党人的立场站不住脚了。
1904年4月,丘吉尔与保守党正式断绝了关系,参加了自由党。1905年12月4日,鲍尔弗首相辞职,结束了保守党人的10年执政;自由党组织政府,开始了自由党人的统治。丘吉尔被任命为殖民地事务部次官。两年后,他任枢密顾问官。
在1906年的选举中,丘吉尔作为自由党人参加竞选。虽然保守党人指责他为“叛徒”,但他还是赢得了胜利。然而两年后,由于妇女问题,他遇到了麻烦,竞选失败。但这决不是丘吉尔同那个坚定的妇女帮的最后一次遭遇。后来在1910年,当他担任全权指挥伦敦警察的内政大臣时,又被卷入到妇女参政运动的“黑色星期5”,使他因此在议会中受到了保守党人的嘲弄。
丘吉尔在曼彻斯特西北选区失败后,又在敦提的补缺选举中东山再起。随后,他出任商务大臣。在这个时候,丘吉尔结识了克莱门蒂娜·奥格尔维·霍齐尔小姐。霍齐尔小姐是亨利·蒙塔古·霍齐尔爵士和第7代艾尔利伯爵的女儿亨里埃塔·布兰奇·霍齐尔夫人的女儿。丘吉尔同霍齐尔小姐于1908年9月12日在威斯敏斯特的圣玛格丽特教堂举行了婚礼。爱德华七世国王、亚历山德拉皇后和内阁成员都送了礼。
1910年10月,阿斯奎斯首相请丘吉尔担任爱尔兰事务大臣,被丘吉尔一口回绝了。因为许多政治家在这个职位上都结束了他们的政治生命。于是,阿斯奎斯又请他担任内政大臣。这是一个关键性的内阁职位——往往是通向首相职位的阶梯。
1911年10月23日,丘吉尔成了海军大臣——海军的内阁长官。在了解到英国海军现存的问题后,他着手推进海军舰艇和组织的现代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海军能够各就各位并作好战斗准备,应归功于他的预见。
然而,达达尼尔战役的失败,使丘吉尔的政治生涯降到了最低点。后来,尽管一个调查委员会认为不应该把达达尼尔战役的失败都归咎于丘吉尔,但结论来得太迟,对丘吉尔的损害已经造成。丘吉尔离开了海军部,任兰开斯特公爵郡大臣——一个闲职。不到5个月,丘吉尔就辞去了内阁职务。
他得到了陆军少校的任命,去前线英国近卫步兵第一团的一个营去见习。
在这期间,劳合·乔治设法搞垮了阿斯奎斯政府,于1916年12月6日当上了首相。他很想让丘吉尔入阁,但由于达达尼尔那场风波,他又不得不打消这种念头。然而,他还是于1917年让丘吉尔当上了军需大臣。
1922年,政界的更迭给了丘吉尔喘息的机会。劳合·乔治被博纳·劳领导的保守党人击败,丘吉尔失去了自1900年以来下院的席位。这使丘吉尔甚感气愤。1923年他在加莱斯特选区参加竞选,但以失败告终。
1924年迎来了丘吉尔一生中痛苦的时刻,他两次竞选下院议席均告失败。后来他参加了威斯敏斯特阿贝选区的竞选。这是议会的所在地,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保守党人的势力范围。丘吉尔认为自由党已被社会主义者渗透,不能再成为他的精神寄托。此外,由于派别斗争,自由党正逐渐失去它的风采。同年,丘吉尔作为一名宪政主义者在埃塞克斯的埃平选区参加大选。保守党人大胜,丘吉尔当选。但他并不指望被邀参加鲍德温政府。然而,鲍德温却请他入阁,并担任财政大臣一职。
丘吉尔得到了鲍德温的支持,使英镑恢复了战前的币值。作为一项战时措施,英国取消了金本位。丘吉尔的行动,暂时加强了英国的信贷,但却损害了英国的出口贸易。
在煤炭工业中,由于恢复金本位有使煤价过高而失掉出口销路的危险。煤价不得不降低,煤矿主随之降低工人的工资。这就导致了1926年的总罢工。5月3日,300万英国工人举行罢工,抗议削减矿工工资。
1929年,丘吉尔同鲍德温分道扬镳, 6月退出内阁。鲍德温附和国内的和平主义情绪,丘吉尔则不然。这对于丘吉尔的政治生涯来说是幸运的。如果他不同鲍德温分手的话,他肯定在分担鲍德温在日益严重的希特勒威胁前不重整军备的责任。
丘吉尔离开政府后,除了从事创作和绘画外,一直密切注视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他在下院的演讲议题已转到了德国。
在这期间,德国的纳粹党正在蓬勃兴起,攫取了德国政权。当时许多英国人都充分地意识到这将威胁英国在欧洲的利益,丘吉尔也越来越深刻地思考这个问题。1932年夏天,他在参观他的祖先马尔巴罗公爵当年作战的地区时,写道:“当我们经过这些美丽的地区,经过一个又一个古代名城的时候,我自然而然地了解到了希特勒的动向,我感受到了法西斯主义的侵略气氛,发现这是每一个纳粹党人心目中最主要的事情。”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出任总理,给德国以至欧洲带来了严重的不安。他强烈反对共产主义,反对民主主义,反对犹太主义,并叫嚷要把日耳曼民族统一在德意志帝国周围。希特勒在德国还通过报纸电台煽动德国民众的战争狂热。
德国正在肆无忌惮地扩充军事力量,而英、法、美各国竟保持沉默。这使意大利的墨索里尼也嚣张起来,他把黑手伸向了非洲的埃塞俄比亚。1934年12月,意大利向埃塞俄比亚派去了25万军队,第二年5月便占领了埃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使惊恐万状的塞拉西皇帝乘英国军舰仓惶出逃。
还有亚洲,在日本侵占了中国的东三省后,又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面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丘吉尔意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可怕信号就要出现了”,希特勒是欧洲致命的危险。
1937年5月28日,鲍德温由于年迈辞去首相职务,张伯伦接任。无疑,丘吉尔和张伯伦在对外政策上是存在着严重的分歧的。张伯伦是一个缺乏远见的政治家,他极力迎合希特勒,奉行绥靖主义政策。他主张祸水东引,推动德国苏联交战,英国则坐收渔翁之利。丘吉尔则认为,德国法西斯侵略势力的增加,不仅对苏联是个威胁,对英国和其它国家也是一个威胁。丘吉尔仔细阅读并充分研究过希特勒的《我的奋斗》。他清楚地知道,不能相信希特勒关于德国无意敌视英国的声明。
1938年英国和法国对希特勒的绥靖政策,导致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被肢解。丘吉尔忧心如焚,他以惊人的洞察力看到了孕育中的战争:“捷克斯洛伐克在英法两国的压力下被肢解,这意味着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的武力威胁缴械投降。这样既不会给英国,也不会给法国带来和平或安全。恰恰相反,这将使两个国家的处境更为软弱,更为危险。”“以为把一个小国投入虎口就可以得到安全,实在是致命的幻想。”
1939年9月1日拂晓4时45分,150多万德国军队一举越过波兰国境,兵分三路进逼波兰首都华沙。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此爆发。
英法两国同波兰订有同盟条约。根据条约规定,两国应当向波兰政府提供包括军援在内的一切援助。无论如何,英国总应主动对德宣战支援波兰。然而,张伯伦政府背弃诺言,逃避履行对波兰的义务而要同德国谈判和平解决波兰问题。这遭到了英国国内的一致反对。9月2日,下院爆发了一场危及政府的辩论,议员们要求英国政府对波兰履行义务。9月3日,张伯伦被迫对德宣战。
然而,张伯伦虽然对德宣战,但实际上战争并没有进行。英法两国政府在援助波兰的问题上袖手旁观,他们不想刺激德国人,深怕妨碍同德国的议和。英国人民对此深为不满。
为了平息国内的愤怒情绪,张伯伦被迫让丘吉尔重返内阁,担任海军大臣。
1940年5月7日,反对党就战争形势问题同张伯伦政府进行辨论。在随后对政府的信任投票中,张伯伦只获得了81票,遭到了惨重的失败。因为在通常支持政府多数票达240票之多。投票结果表明,张伯伦政府必须辞职。但是,由谁来担任首相却还是个谜。
1940年5月10日,张伯伦宣布辞职,解散政府。
当天下午6时,国王紧急召丘吉尔入宫觐见。国王对丘吉尔说:“我要请你组织政府。”丘吉尔表示欣然领命。就这样,丘吉尔临危受命,当上了大英帝国的战时首相。
“我满怀兴奋和希望地肩负起我的使命。我深信,人们不会让我们的事业遭到失败。在这个时候,我觉得我有权要求大家的支持,我说:‘起来,让我们共同前进。’”
对英国和对丘吉尔来说,这是“最光辉的时刻”的开始。
丘吉尔在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一卷中描述了他自己当上首相之后的心情:“在这场政治危机的最后这些忙乱的日子里,我始终没有感到格外的兴奋。我对事态的发展,全部加以接受。但是对于阅读这篇真实记载的读者们,我却不能隐瞒:我在大约3点钟上床时,强烈地感到自己如释重负。”
这个内心充满自信的人当然也知道,他的祖国现在实际上是孤军作战,受到德国和意大利的威胁。的确,在1942年11月4日阿拉曼战役结束之前,英国从未自己赢得过一次彻底的胜利。但是,丘吉尔以其充沛的精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过人的机敏投身于他的艰巨使命。他凭借这些品质建立了有26个国家参加的大同盟。
丘吉尔一当上首相,就让自由党和工党成员入阁,组成一个联合政府。他创立了5人战时委员会。经议会批准,成立了由他本人任大臣的国防部。他让黑斯廷斯·伊斯梅将军当他的顾问。丘吉尔实际上成了总司令。
向议会发表演说后仅仅16天,丘吉尔就面对敦刻尔克大撤退。在法国的英国远征面临德国陆军的包围和德国空军的俯冲轰炸,被赶下大海。
5月28日,丘吉尔通知议会,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已经投降。在这个坏消息公布一周后,丘吉尔宣布大部分被赶下大海的英国远征军已经平安回国。许多人为这一奇迹欢呼雀跃。
对英国人来说,这么多的丈夫和父亲虎口逃生,如果不值得欢呼的话,起码是应当感激的。
丘吉尔现在认识到,英国决不可能单独打赢这场战争。他指望从最可能的来源(美国)得到帮助。尽管那个国家是中立的,但罗斯福总统愿意给予“除参战之外的一切援助”。
罗斯福很快向英国提供了一批轻重武器,这是全部可以提供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武器。紧接着,美国用50艘旧驱逐舰换取英国西半球基地的99年租借权。
后来,在罗斯福总统的敦促下,1941年通过了“租借法案”。“给我们工具,我们能干好,”丘吉尔说。
在敦刻尔克之后,灾难接踵而至。丘吉尔极力想使法国继续抗战,提出建立法英联盟:具有共同的公民权、议会和军事指挥部。但为时已晚,6月21日法国投降了。
丘吉尔面对痛苦的选择。遵照他的命令,法国海军舰只的指挥官可以选择把舰只开往不列颠,驶向不受敌人威胁的港口,或者被英军火炮击沉。
丘吉尔预计到了即将来临的严峻考验:“我预计‘不列颠之战’就要开始了。基督教文明的生死存亡系于此战。我们英国人自身的生存以及我们的制度和我们的帝国是否能长期存在,也取决于这场战争。敌人的全部疯狂和力量很快将指向我们。”
在战斗的最初日子里,损失了数以百计的“旋风式”和“喷火式”战斗机;四分之一的战斗机飞行员伤亡;数以千计的平民丧生。
在那些日子里,丘吉尔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唐宁街10号或地下作战室度过的。周末,他就去郊外的首相官邸契克斯。
伦敦成了8个流亡政府所在地:比利时、荷兰、自由法国、挪威、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希腊和南斯拉夫。卢森堡大公国政府在加拿大。
丘吉尔忙于同这些政府结成大同盟,他要调解无聊的争吵,裁决无关紧要的对抗,平息自由法国领导人夏尔·戴高乐动辄发作的怒气。
在苏联、美国、中国和日本参战后,战争变为全球性的,丘吉尔为了保住联盟而东奔西走。他到过纽芬兰,三赴华盛顿,两赴魁北克和莫斯科,还去过渥太华、雅典、卡萨布兰卡、开罗(同罗斯福和蒋介石协商)、德黑兰和雅尔塔(同罗斯福和斯大林谈判),以及波茨坦(会见杜鲁门和斯大林)。他9次会见罗斯福,同罗斯福通信1千7百次。
1945年5月8日,丘吉尔广播了德国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但他警告说,日本“还没有被征服”。
丘吉尔已经接到通知,在新墨西哥爆炸了原子装置。他认为这种武器可以加速结束远东战争,也使得没有必要再请斯大林帮忙。丘吉尔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自从有了这种最新式武器,他从未怀疑杜鲁门会使用它。他说:消灭日本的抵抗力量可能需要损失100万美国人和50万英国人,“现在这种可怕的前景不会发生了”。
英国大选恰好在波茨坦会议之前。丘吉尔希望至少把他的政府维持到日本投降,但是,欧洲的危机过后,工党急于在国内进行较量。1944年底,共产党号召英国所有民主力量联合起来结束保守党人的统治。另外,丘吉尔的独断专行也引起越来越多的人们的不满。
竞选期间,丘吉尔在英国到处进行竞选旅行。丘吉尔没有把握住全国人民的情绪,他脱离了人民。与此相反,工党的领导人在竞选活动中却比较明智,因而使工党在选民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的波茨坦会议,是在英国大选揭晓以前开始的。丘吉尔带着以重新当选的胜利姿态前去赴会的。
这次选举结果完全出乎丘吉尔的意外,工党在下院得393席,而保守党及其追随者一共才得213席。这对丘吉尔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离职以后,丘吉尔开始创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一书,并获得了诺贝尔奖金。他虽已高寿,但仍精力充沛、勇气十足、壮心不已。然而,时光流逝,岁月无情,丘吉尔终究是老了。1951年11月英国大选,年迈体衰的丘吉尔时来运转,终于以微弱多数获胜,第二次当上英国首相。他已77岁。在这届任期内,他仍和从前一样,对国内事物很少过问,这方面的问题均由大臣们独自去处理。首相把主要精力放在外交上。他支持美国参加侵朝战争。1955年,保守党政府决定全力发展研制核武器,并于1957年5月15日试验成功第一颗氢弹。
50年代中期,丘吉尔的“冷战”政策破产了,作为冷战旗手的丘吉尔威信扫地。因而在保守党领导层中,愈来愈多地议论起丘吉尔辞职和保守党更换领导人的问题。
丘吉尔的辞职是平淡地进行的。人们以尊敬的心情欢送他。
1963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专门决议,庄严宣布温斯顿·丘吉尔为美国名誉公民。这项决议是由约翰·肯尼迪总统签署的。
丘吉尔离开政界后,过了10年的退休生活,于1965年1月24日与世长辞。一代巨星勋落了。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3: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