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第一节 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 |
释义 | 第一节 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自然科学类文章,以前称科技类文章,是指研究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文章,如1986年高考题所选的关于哺乳鸟的文章,就是一篇自然科学方面的论说文,从1992年起,每年高考题都有一篇自然科学方面的现代文,如中微子、四角龙、外星人、造纸厂、生物降解等都属于科技类文章。许多学生做科技说明文的准确率非常低,常为此着急。其实,只要能够把握科技说明文的命题特点,运用有效的解题步骤,并加上有针对性的适量的训练,在短期内能够收到明显的效果。现结合近几年的高考题,谈谈科技说明文的命题特点和解题方法。 一、考查内容的新颖性 一般说来,自然科学类文章的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新科技、新发明的内涵; 2. 新发明的依据; 3.新科技、新发明的特点; 4.人们对新发明的评价; 5.新科技、新发明的操作程序、有关的设备、人员等; 6. 新科技、新发明的意义及应用。 二、设置选项的迷惑性 自然科学文章的考查以客观性选择题为主,其选项设置的迷惑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有意混淆。 例如1997年高考试题第2题的D选项就可以说是有意混淆了范围的大小。因为原文第二段说“肠脑中几乎能找到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所有物质……此外,肠脑中还存在多种被称为神经肽的脑蛋白、脑啡肽以及对神经起显著作用的化学物质”,而D项说成是“肠脑中所有的物质与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物质几乎相同”,显然是把“肠脑”的概念范围缩小了许多。 2. 偶然、必然有意混淆。 即把原文中的可能有意说成必然,把偶尔说成往往。 3. 已然、未然有意混淆。 有意把原文中的设想或推测说成已经。例如1998年高考题第4小题的C项就是把转基因作物可能带来的问题说成了已经带来新问题。 4. 以偏概全。 把其中一方面或一部分所具有的某些特点说成是所有同类事物所具有的特点。例如1998年高考题第3题的A项就是用棉花、玉米和西红柿等已经推广种植的品种概括了在实验室种的莴苣、西瓜、稻谷等品种。 5. 张冠李戴。 这种干扰项常常把甲的发明说成是乙的发明,或者把甲的特点说成是乙的特点。 6. 因果颠倒。 就是把因说成果,把果说成因。例如1999年高考题第2题B选项就是颠倒了因果关系。因为原文第二段指出“当钙离子流进心脏细胞时,就引起心脏收缩;当钙离子随即排出细胞时,心脏又开始舒张”,这是所有冬眠动物和非冬眠动物的“心脏工作原理”,而B选项却把它说成是“当心脏收缩时,钙离子就流进心脏细胞;当心脏舒张时,钙离子就从心脏细胞中排出”。 7.误划类别。 即把同类的拆开或把不同类的归在一起。 8. 无中生有。 原文中本无此意,而凭空捏造出这种说法。例如,1999年高考题第4题的B项“由于在美洲松鼠等冬眠动物体内找到了控制冬眠的遗传基因,因此人们对冬眠奥秘的传统解释产生了怀疑”就是如此。因为从原文第二段可以看出,科学家们认为传统的关于冬眠的奥秘的解释,只是没有触及冬眠的根本原因从而推测冬眠最终是由遗传基因所控制的。科学家的新发现只能说明他们的认识深化了一步,并不能说明他们怀疑或否定传统的对冬眠奥秘的解释。 9. 偷换概念。 这种选项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并不是一回事。比如1999年高考题第1小题的B选项,是因为偷换了概念才错的。因为原文第一段是说冬眠的哺乳动物在“更宽范围的调节性上”获得了进化,而B项偷换成了“在更宽的范围里发生了进化”。 三、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技巧 1. 把握重点句子。 自然科学类文章属于信息类文章,阅读中只有把握住里面的重要信息,才能对文章作出全面的准确的理解。可以说,含有信息的句子就是文章的重点语句。一般来说,有三类句子要重点阅读并加以理解落实: ①直接宣布新发现、新假想、新推测、新技术的句子;②阐明上述内容的正确性、合理性或操作过程的句子;③对于上述内容进行肯定性评价的句子。 2.认真阅读题干,明确解题要求。 题干,是选择辨析的限制,它往往能显示命题意图、答题方向,提供答题的范围等。为此,要认真阅读题干,一字一句数着读,找出考查的信息和设置题目的角度,然后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有重点地阅读全文,筛选与选项有关的信息。 3. 正确认识选择项。 由于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使用客观题来测试,于是就出现了选择项的意思与原文内容相比较的问题,只有比较出两者的异同才能选出正确选项。因此,必须了解选项设置迷惑性的特点,把选项和与选项有关的信息结合起来,仔细比较,把每个题目中设置的干扰项,从原文中找出依据一一加以排除。一般来说,确定一个选项的过程,就是排除其他三个选项的过程,只有找出排除的依据,才能做到答题正确。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选择项虽然在语言使用上与原文并不完全一致(尤其是概括性选择项),但只要与原文意思相同,应视为正确选项。 例如选出下面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一项。 A. 聚乙稀硫酸盐与脱氧核糖核酸结构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携带的“遗传信息”也不同。 B. 聚乙稀硫酸盐是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物质。 解题时,将选项与原文一一进行比较,B是正确的,比较容易判断;A似乎也与原文一样,其实不然。原文是“不具备”、“更不要说具有什么”,说明没有;而A句说两者不同,肯定它有。两者不一样,故A句不符原文。 4.复杂信息应把握其本质特征。 文章对主要信息的阐述,有时呈现多方位、多角度的复杂性,要真正掌握一个新信息,把握文意,必须掌握它的本质特征。 如1992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题: A. 它们的通信过程、传递路线和装置是基本相同的。 B. 中微子穿透力强,金属板对它也不会产生障碍。 C. 中微子能冲破水下和地下两大禁区,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通信方式。 D. 中微子通信和电磁波通信都是用来传输信息的。 文中就“中微子通信”和“电磁波通信”这两个重要概念所传递的信息是多方面的,试题紧贴文章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设了选项,让考生到原文中去辨别、筛选相应的重要信息,A项是从过程、装置等方面说的,B、C两项是从穿透力方面说的,D项则是关于两种通信所凭借的物质形式。经辨别、筛选可以知道B项是正确的。 高考现代科技文阅读测试,虽然涉及面十分广泛,但它的测试点十分明确。它以筛选文章信息、理解文章内容为中心来进行。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需要阅读的材料也越来越广泛,我们在阅读中就必须具有快速筛选的能力。总之,读解自然科学文章,一定要做到认真读、仔细辨,找出破绽,逐项突破。倘能如此,便可胜券在握了。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