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穷神 送走穷神迎财神
释义

穷神 送走穷神迎财神

送穷神表达了老百姓的一个愿望,就是希望摆脱穷困,生活得更富裕一些。而穷神则成了穷人的出气筒。清末文人俞樾曾经写过《送穷神》: “奉劝郎君小娘子,空去送穷神。”
古时候经济不发达,在农耕社会,人们普遍都比较穷困。老百姓穷惯了,穷怕了,都向往着富足的生活,因此每到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 “送穷” 。“送穷”一般都是在正月初六进行。
“送穷” 其实就是送穷神。
人们喜欢迎财神,迎福神,请神之后还要送神,例如送灶王爷。但是送灶王爷和送穷神不同,灶王爷也被送走之后是上天求福去了,而送穷神则是直接将贫穷扫地出门,这是一种古代特有的奇特习俗,随着社会的变迁,这种民俗现在已经消失了。
过去还有把穷神叫做穷子的,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宋朝的一本书就记载了关于穷神的故事,据说穷神原来是三皇五帝之一颛顼的儿子,这个孩子很特别,他从小因为体弱多病,身体比较差,经常生病,当他长大成人之后,身材还是非常矮小,性格和一般人不一样。他虽然出身贵胄之家,但是他不喜欢所有新东西,新衣服他要弄得破旧才肯穿。他也不肯吃山珍海味,每天只吃稀饭。


穷神像


别人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只好由着他的性子。后来,他不幸在正月初六的时候死了,人们也没有厚葬他,按照他平时的性格,简简单单地将他埋葬了。
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开来,人们相信颛顼的儿子死后,一定成了神,于是人们也纷纷祭祀起来,为的是送穷,因为颛顼之子生前就喜欢穷,死后成神同样是个穷神。所以,当人们觉得生活不如意的时候,就认为是穷神光顾自己的家,因此到了穷神的忌日,人们都要祭祀穷神,据说这样就能送走穷神。
以后人们每到正月初六都要祭祀穷神,渐渐地,人们把这种祭祀叫做送穷子。到了唐朝,民间送穷神的仪式已经相当盛行,唐朝人不仅祭祀穷神,还有写送穷文的习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就曾经写过一篇《送穷文》,记述了老百姓送穷的仪式,人们祭祀穷神的时候,要先作揖拜穷神,作揖的同时还要向穷神诉说自己的苦楚。例如作完揖之后说: “穷神啊,我早就知道您的大名啊,我也没有忘记你,今天是你的祭祀,我送些钱财给你,供养你,为你送行,我不会忘记你的恩情,等到明年的这天我还会照常供奉你的,请你放心,早早上路,一路走好! ”
人们送穷神说的话和送灶王差不多,但是送灶王的时候,人们想在灶王到天上报告之前,希望灶王能为自己多说些好话。而送穷神,则是希望尽快把穷神送走,希望他再也不要回来了。
人们不仅写文章送穷神,在唐朝这个诗歌的时代活跃着数不清的诗人,诗人们不免要吟咏送穷神的诗,有一首诗写道: “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这首诗描写了当时人们祭祀穷神,送走穷神的热闹场面。
民间送穷神的风俗一直盛行不衰,送穷神的风俗从唐到宋一直很流行。即使到了明清,人们还是沿袭着这个古老的习俗。清代著名的小说家、《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就曾经写过一篇《送穷神文》。历代不少野史笔记都有关于送穷神的记载,清末著名文人俞樾也曾经写过《送穷神》: “奉劝郎君小娘子,空去送穷神。”
大约由于送穷神的风俗源远流长,所以人们送穷神的日子还不太一样。据一些书中写道,人们一般在正月初七的前一天祭祀穷神并送走穷神。而有的地方则将正月二十九日定为送穷神的日子。还有把正月的最后一天,也就是传统中的晦日作为送穷神的日子。据有些书记载,穷神其实是死于晦日这天。这是三个比较流行的送穷神的日子,还有一些送穷神的日子。虽然人们送穷神的日子不大一样,但是心愿都是一样的,希望在新春来到的时候送走穷神,这样,当新的一年开始会有一个好的兆头,能够迎来富裕的日子。
到了这一天,人们先要打扫屋子,将屋子里的灰尘和一些没用的杂物全都清理掉,有些讲究的人家还要把那些废弃物扔到水里,认为这才算是真正的送穷。各地送穷神的风俗也不尽相同,各个时代送穷神的仪式也不尽相同。据一些书记载,送穷神的前一天,家家户户要将粪便归拢到一起,送穷神的当天,要做几个面饼把粪便遮起来,并一起推走,这样才能达到送穷的效果。唐朝送穷神的意思也非常独特,据韩愈的那篇《送穷文》说: 送穷神的时候,人们要用柳木做成船的形状,船上还要放一些象征性的供品,借柳木船送神,而南方的一些地方则以芭蕉代船送穷神。


招财进宝


在北京还有座穷神庙,但是罕有人知,这座穷神庙在阜成门和西便门之间,坐落于护城河外的一个偏僻之处,位于大道西边半里远的胡同里。穷神庙确实非常小,庙只有两米多高,一米多的进深,根本无法进去人,穷神确实名副其实,连庙也那么简陋,因为这里也只有穷人才会来祭祀。
穷神还是旧北京杠房伙计供奉的行业神。杠房就是早年间帮助人们筹办丧事的店铺。当时的杠房除了出租殡葬用具,还代为安排葬礼上的仪仗鼓乐之事。杠夫就是杠房伙计,出殡时抬棺木的苦力。
旧时代人们非常重视丧葬,葬礼和婚礼一起被称为红白喜事,白喜事指的就是丧葬。按照古人的观点,人死后还会到另一个世界生活,所以,对死去的父母长辈都要像生前一样照顾周到,因此,古代的丧葬是非常繁琐的。
从前人们在办理丧事的时候,是很讲究丧葬排场的。葬礼上的很多仪式都要请杠房来办理,于是,围绕着送葬形成了一个行业,这个行业因为老百姓的重视而显得很红火。但这个行业的人被称为下九流,社会地位不高,被人们瞧不起,收入也不高,所以从事这个行业的人都是些穷人,他们的住处十分都简陋,有时候甚至没有地方住。因此他们总是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穷神就成了他们寄托希望的所在,他们凑钱建起穷神庙,希望受到穷神的保佑,早日摆脱穷困。
穷神庙中的神像也很有意思,和其他衣帽光鲜、显得威严尊贵的神不同,穷神却是一副穷困潦倒的模样: 头戴一顶破毡帽,一身破旧的衣裳,手拿一把葫芦状的酒壶,穷神的这身打扮是典型的穷人形象。
穷神庙和送穷神都表达了老百姓的一个愿望,就是贫苦的百姓都想摆脱穷困生活,希望生活得更富裕一些。而穷神则成了穷人的出气筒,他们把自已穷困的处境归咎于穷神,于是人们便想出送穷神和立穷神庙这种办法,祈求摆脱穷困,祈求过上富裕的生活。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 8:4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