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禅心如可学,不藉鲁阳戈。
释义

禅心如可学,不藉鲁阳戈。

“禅心如可学,不藉鲁阳戈。”诗句出处:《晨自竹径至龙兴寺崇隐上人院》;是唐朝诗人许浑的作品。

佛寺通南径,僧堂倚北坡。藤阴迷晚竹,苔滑仰晴莎。
病忆春前别,闲宜雨后过。石横闻水远,林缺见山多。
欲结三天社,初降十地魔。毒龙来有窟,灵鹤去无窠。
客路随萍梗,乡园失薜萝。禅心如可学,不藉鲁阳戈。

《晨自竹径至龙兴寺崇隐上人院》唐朝诗人许浑的作品。

【注释】:

禅:

(一)①佛教用语。梵文“禅那”的省称。静思之意,为佛教的一种修行方法。引申为禅学、禅理。杜甫《饮中八仙歌》:“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②指与佛教有关的事物。刘基《春谷诗为竹西和尚赋》:“过桥禅杖落,坐石袈裟袒。” (二)shàn ①古代帝王祭祀土地的典礼。《史记·秦始皇本纪》:“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封:帝王祭天的典礼。望祭:祭山川的典礼。)②禅让。帝王让位于贤者。《汉书·董贤传》:“(哀帝)从容视贤笑,曰:‘吾欲法尧禅舜,何如?’”③替代。《庄子·寓言》:“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始卒若环:始终像绕圆圈一样循环。伦:理。这里指循环往复的规律。)

心:

①心脏。《淮南子·原道》:“心者,五脏之主也。”②通常指思维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则思。”《国语·周语上》:“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③挂怀;关心。唐顺之《与吕沃洲巡按书》:“两公者,一日居乎其位,一日心乎其民者也。”(乎:于。)④中央;中心。刘禹锡《洞庭秋月行》:“洞庭湖月生湖心。”⑤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吕氏春秋·季夏》:“季夏之月,日在柳,昏心中,旦尾中。”[心腹]1.要害之处。《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而敌家数道并进,已入心腹。”2. 亲信的人。

如:

①顺从;依照。《左传·僖公十五年》:“唯所如之,无不如志。”李朝威《柳毅传》:“毅如其言,遂至其宫。”②往;到……去。《汉书·燕王传》:“田生如长安,不见(刘)泽。”③似;像;如同。《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④及;赶得上。《论语·公冶长》:“弗如也! 吾与女弗如也!”⑤奈。“如……何”,相当于“奈……何”,把……怎么样。《孟子·滕文公下》:“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薛居州:人名,宋臣。)《列子·汤问》:“其如土石何?”⑥介词。相当于“于”。引进比较对象。《吕氏春秋·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渴。”⑦连词。1. 相当于“如果”,表示假设。《诗经·秦风·黄鸟》:“如可赎兮,人百其身。”2. 相当于“和”。表示并列。《仪礼·乡饮酒礼》:“公如大夫入。”(大夫:官名。)3. 相当于“而”。表示转折。至于;却。《论语·先进》:“如其礼乐,以俟君子。”4.相当于“或者”。表示选择。《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安:怎。方六七十:指纵横六七十里。邦:诸侯封国。)⑧助词。形容词后缀,相当于“然”,表示“……的样子”。《论语·乡党》:“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不如]也作“弗如”。比不上。岑参《石犀》:“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伯禹:大禹。)

可:

(一)①同意。《左传·隐公三年》:“公曰:不可。”②正确。《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使以臣之言为可,愿行而利其道;以臣之言为不可,久留臣无为也。”(使:如果。)③值得。白居易《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④能够;可以。《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⑤着实。《史记·田单列传》:“吾惧燕(yān)人掘吾城外冢墓,僇(lù)先人,可为寒心。”(僇:通“戮”。杀。此指戮尸。)⑥适合;适宜。张翰《杖赋》:“方圆适意,洪细可乎。”李渔《笠翁一家言·笠翁偶集·种植部》:“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此皆言其可目者也。”⑦痊愈。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瘦得浑如削,百般医疗终难可。”(浑:简直。)⑧当着,对着。周邦彦《南柯子》:“晓来阶下按新声,恰有一方明月可中庭。”(按:击,奏。一方:一块。)⑨副词。1.表示估计,相当于“大约”。王维《洛阳女儿行》:“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2.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李白《相逢行》:“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3. 表示反诘,相当于“岂”“哪”。《史记·项羽本纪》:“骓不逝兮可奈何!”方干《山中言志》:“潜夫自有孤云侣,可要王侯知姓名?”(潜夫:隐居的人。) (二)kè [可汗(hán)]亦作“可罕”。古代北方一些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号。古乐府《木兰诗》:“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帖:军中文告。)

学:

(一)①学习。《论语·季氏》:“不学,无以言。”②仿效。③学校。《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④学问;学识。《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其学甚博。”⑤学说;学派。《韩非子·显学》:“世之显学,儒墨也。” (二)jiào 教导。后作“教”。《墨子·鲁问》:“鲁人有因子墨子而学其子者。”

不:

(一)①不。《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诗经·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悬)特兮。”(特:三岁的兽。)②非;不是。《荀子·君道》:“能中是者取之,是岂不必得之之道也哉?”③无;没有。《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不德而有功。”④未。《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⑤句中助词。无实义。《逸周书·皇门》:“我不则寅哉寅哉!”[不禄]士死的讳称。《礼记·曲礼下》:“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 (二)fū花萼。后作“柎”。《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wěi)。”(常棣:即棠梨树。 鄂:同“萼”。 :有光采。)

藉:

(一)①垫子。《礼记·曲礼下》:“执玉,其有藉者则裼(xī)。”(裼:袒露内衣。)②铺;垫。《周易·大过》:“藉用白茅。”③坐卧在某物上。欧阳修《浮槎山水记》:“荫长松,藉丰草。”④凭借;依靠。《左传·宣公十二年》:“敢藉君灵,以济楚师。”(济:帮助。)《战国策·秦策三》:“此所谓藉贼兵而赍盗食者也。”(兵:兵器。赍jī:送东西给人。)《贞观政要·求谏》:“君欲知过,必藉忠臣。”⑤连词。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假使”。《史记·陈涉世家》:“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戍:征役。) (二)jí ①践踏;欺凌。《吕氏春秋·慎人》:“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不禁。”(夫子:先生。)《前赤壁赋》:“杯盘狼藉。”《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②藉田。天子借民力耕种的田。《礼记·祭义》:“昔者天子为藉千亩。”③通“籍”。登记。《晏子春秋·内篇问下一》:“(景公)命吏计公禀(廪)之粟,藉长幼贫氓之数。”(氓:民。)《墨子·号令》:“守必自异其人而藉之。”

鲁:

①嘉美;赞美。《史记·周本纪》:“周公受禾东土,鲁天子之命。”②迟钝,笨拙。《论语·先进》:“柴也愚,参也鲁。”③古代诸侯国名。周武王封弟周公旦于此。故都在今山东省曲阜市。

阳:

①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尚书·禹贡》:“岷山之阳,至于衡山。”《诗经·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曰:句首助词。无义。)地名第二个字为“阳”的,一般都来自这个意义。②太阳;阳光。《诗经·小雅 ·湛露》:“匪阳不晞。”(匪:非。晞:晒干。)《孟子 · 滕文公上》:“秋阳以暴(pù)之。”(暴:晒。)③温暖。《管子 ·地数》:“阳春农事方作。”④鲜明;明亮。《诗经·豳风·七月》:“我朱孔阳。”(朱:红色。孔:甚。)⑤表面上;假装。《韩非子·说难》:“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⑥古代哲学概念。与“阴”相对。用以概括诸事物两大对立面的一个方面。《楚辞·九章·涉江》:“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时不当:生不逢时。)⑦通“佯”。假装。《汉书·田儋传》:“儋阳为缚其奴。”⑧古邑名。春秋燕地。在今河北省唐县东。

戈:

①古代一种横刃长柄的兵器。《荀子·议兵》:“古之兵,戈、矛、矢而已矣。”②泛指兵器。《尚书·费誓》:“备乃弓矢,锻乃戈矛,砺乃锋刃,无敢不善。”③战争。《后汉书·公孙述传》:“偃武息戈,卑辞事汉。”


  • 上一篇:鸣蝉性分殊迂阔,空解三秋噪夕阳。
  • 下一篇:锦书若要知名字,满县花开不姓潘。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4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