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祁连之声:裕固族东部地区的民间音乐
释义

祁连之声:裕固族东部地区的民间音乐

在甘肃河西走廊的中部、雄伟的祁连山北麓,居住着历史悠久的裕固族。裕固族有两种不同的民族语言,一种是东部裕固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另一种是西部裕固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讲东部裕固语的裕固人多住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区的康乐、杨哥、寺大隆、青龙以及大河区的景耀和马蹄区的友爱等地。上述地区都处于祁连山区,因此,裕固族东部地区的民间音乐是名符其实的祁连之声。
裕固族溯源于唐代的回鹘之一支,这部分回鹘人,《元史》称“撒里畏吾”,《明史》称“撒里畏兀尔”,都是裕固人自称的音译。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命大将速不台西征,进入“撒里畏吾”地区。十四世纪中叶之后,讲突厥语的“撒里畏兀尔”逐渐和进入“撒里畏吾”故地的蒙古部落融合,形成了裕固族。讲东部裕固语的裕固人主要是十三、十四世纪进入“撒里畏吾”地区的蒙古部落的后裔。
东部裕固语保留了较多古代蒙古语的成分,包括词汇和某些语音特点,特别是词首古音h保留的相当多。因而东部裕固语在蒙古语族的诸语言中,更接近于十三、十四世纪的古代蒙古语,而与现代蒙古语有较显著的差异。
东部裕固人大多从事牧业生产,他们信仰喇嘛教和一种叫“罕点格耳”的原始崇拜形式。东部裕固人传统的音乐分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两部分。民间音乐的主要体裁是民歌,宗教音乐包括喇嘛教音乐和敬“罕点格尔”的音乐。
与裕固族西部民歌相比较,东部民歌更具粗犷、奔放的气质,分“长调”、“短调”两类。前者音域较宽,常用自由延长音和节奏的增损使曲调更自由辽阔,歌腔富于装饰,清丽婉转,音调高亢悠扬,热情奔放。后者音域较窄、曲调流畅、节奏规整、律动鲜明、结构均衡。
“长调”称为“顿”,一般用诗作词,有牧歌、婚礼歌、叙事歌等不同的题材,因为它是东部裕固人的先民——十三、十四世纪时进入“撒里畏兀尔”地区的一批蒙古部落的歌,东部裕固人又称它为“蒙曲”。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推测,蒙古族民歌的发展经历过一个由短调发展为长调,又从长调渐变为短调的过程(参阅乌兰杰《蒙古族古代音乐舞蹈初探》,第230—247页,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把“蒙曲”和蒙古族民歌加以比较便会发现,它的节奏比蒙古族短调自由,又比蒙古族长调规整。结合东部裕固语和裕固人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情况来看,它可能保留了蒙古族短调发展为蒙古族长调的某一个中间阶段的特点,因此值得注意。(谱例见下页)
“短调”一般不用诗作词,包括“奶幼畜歌”、“催眠曲”、“学步歌”及“扞毡歌”等多种不同的类别,其中又以“奶幼畜歌”和“学步歌”最有特色。“奶幼畜歌”是唱给母畜听的歌。每当幼畜生下后,常有母畜有认幼畜,不让幼畜吸奶的情况。为了不使幼畜饿死,牧民便把幼畜偎在母畜乳下,一边抚摸母畜的腹、背,一面唱歌催其下奶。此类民歌有奶绵羊羔歌、奶山羊羔歌、奶牦牛犊歌、奶犏牛犊歌、奶黄牛犊歌、奶驼羔歌、奶马驹歌等。唱词多为虚词,同时还插入一些规劝或责骂母畜的话。用于不同畜种的奶幼畜歌虚词不同,曲调各异。奶幼畜歌的词曲均不甚定型,带有即兴性。由于奶羊羔时常伴有有节奏的抚摸母羊的动作,所以奶羊羔歌结构整齐,律动明显。奶幼畜歌深情甜美,凄切委婉,母畜听了即由躁动转为安静,温顺地哺乳幼畜。

紫红的檀香 (裕固族东部长调)


奶绵羊羔歌 (裕固族东部短调)

中速,稍快


“学步歌”是幼儿开始学走路时,大人在前面边逗引边唱的歌,只有三小节,唱词亦十分简单。

学 步 歌


除本民族固有的歌种长调,短调外,裕固族人民在文化交流中还吸收了回族和东乡族的“少年”、藏族的山歌,分别用汉语和藏语演唱,但在曲调上已多少不同地具有裕固族东部民歌的某些特征。
裕固族的喇嘛庙中,有咏经、做法、跳神的音乐,所用乐器有招军、单面鼓、海螺号、唢呐等,曲调和当地藏族寺院完全相同。
负责敬奉“罕点格尔”的人,裕固语叫“也赫哲”,当地汉族称“师公子”。担任者多为男性,有父子相传的,也有自发的。请“也赫哲”敬神一般每年两次,一次在正月,一次在秋后。“也赫哲”敬神时,有一整套歌曲,这些歌曲,在东部地区也是用西部裕固语演唱的。
裕固族东部民歌和西部民歌一样,都采用五声音阶,以羽、徵、角三个调式最常见;大都为由两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常用二拍子、三拍子和四拍子。
东部民歌常用前长后短、前松后紧的节奏型。如×××,× ××,×××××等,这是因为东部裕固语常在单词的第一个音节出现长元音,为了突出长元音,就要使用时值较长的音符。
东部民歌多采用五度——四度骨架,这种骨架有三个支点音,上、中、下三个支点音之间的音程分别是五度和四度,中支点音负担支柱音的功能,上、下两个支点音则是半支柱音。东部民歌的旋律一开始大都围绕着半支柱音进行,作为支柱音的中支点音被遮掩起来,最后“千呼万唤始出来”,在终止时方才出现。这种揭示调性的方法很独特,给人以“曲终声尽意未尽”的感觉。
东部民歌多采用抛物线型旋律线条。旋律从下支点音开始,逐渐上升到上支点音,在半支柱音上形成高潮。旋律的顶点(同时也是紧张度的顶点)大致在全曲二分之一处,再逐渐下降到主音结束。抛物线型旋律线构成鲜明而富有表情的波浪,旋律显得广阔、舒展、柔和。它的比较复杂的形式是波浪型,旋律呈波状环绕着调式骨干音进行。
东部民歌中采用的五度——四度调式骨架和抛物线型旋律线条,在东乡、保安、土族民歌中也有运用。根据语言学家研究,这三个民族的语言和东部裕固语一样,都是从中古两支蒙古语中分化出来的。然而,在东乡、土、保安、裕固(东部)四个民族的民歌中,东部民歌和蒙古族民歌风格最接近。因此,东部民歌很可能保存了中古时期蒙古族西部民歌的某些形态。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0 5: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