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石窟传说也迷人
释义

石窟传说也迷人

炳灵寺石窟流传有许许多多的传说,这些传说增添了石窟的神秘与光彩,引得人们愈欲探寻究竟。
鬼窟唐述窟
炳灵上寺原称“唐述窟”,是古羌语“鬼窟”的音译。此名来源还有一段传说。东汉顺帝时中国道教兴起,皇上崇尚入迷,全国道观遍布,门徒众多。为修建一座雄伟的道观,天下的能工巧匠被遣往京城。有位名叫羊兀的道士,也被遣到洛阳。皇上穷奢极欲,大臣百般献媚,民众贫困疾苦,目睹这种情状的羊兀,深感痛心与绝望。羊兀见机逃出京城,立志遍游名山,寻觅理想之所。一日,他走到人迹罕至的小积石山,这里青山绿水,风景如画;奇峰顶上仙草茂盛,悬崖中间神工造穴。羊兀纵身跃入洞内,只见仙桃、仙果,玉液琼浆,锡箔钵盂,自然浮出;洞壁挂着鸿毛天衣,洞底是一泓清泉浴池。从此羊兀道人在洞里隐居,潜心修炼。有时他头戴逍遥巾,身穿红毛褂,飞渡万峰头,采仙草,制精饵,幽静恬然。后来附近一伙羌人骑马行至大寺沟口,见一怪物身穿雪白羽衣,时隐时现,忽大忽小,往来轻飘于山谷之中。众羌人惊吓而逃。此后,羌人时常在此处遇“鬼”(其实是羊兀道人),遂称它为“鬼窟”。
千梁无柱
炳灵寺石窟的天梯栈道令人叹为观止。据说这里古代的栈道已毁于战火,而今那些绝技已失传,但关于“千梁无柱”的故事却为人们津津乐道。相传十六国时西秦王非常崇信佛教,从西域请来著名高僧昙摩毗,奉为国师。工部、礼部二位大臣被责令随同国师前往人烟稀少的唐述谷建立寺塔,并开窟凿像。有一位出类拔萃的工匠鲁般矢命动工。他不但擅长雕梁画栋,还精通石匠技术,以“鉴山构石,接梁通水”法修架栈道。他首先在峭壁上凿一方形石孔,将木梁一头塞入山腹,另一头开卯立柱,上铺木板蜿蜒而上。栈道很快就铺到悬崖中间,万事齐备,只等第二天国师亲登。谁知一场大风暴将鲁般和工匠们血汗经营出的栈道毁于一旦,被冲塌的木梁、柱子横七竖八落了一地,鲁般见了无限惋惜。蜀道之法在唐述谷修建栈道行不通,他便抛开老经验,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终于想出了新方法,马上领着工匠动手修建。没过多久,“千梁无柱”的天梯栈道像一条飞龙,盘旋在万丈悬崖绝壁之上。国师赞道:“贫僧周游列国,今始见身怀鬼斧神工之技者!”他心血来潮,挥笔记述了这个登上天窟的日子,这一题记为我国石窟群中有明确记年的最早的一个。
时亮禹穴藏书
炳灵寺石窟中有一窟名叫“时亮窟”,唐人张族曾说:“此是神仙窟也。实天上之灵奇,乃人间之妙绝。”诗圣杜甫的秦州杂诗里有:“藏书闻禹穴,读记忆仇池。”这个“禹穴”指的正是“时亮窟”。相传晋初秦始元年,京城洛阳有位学识渊博的老儒生,临去世前将自己厚爱的甘肃陇段籍学生时亮唤到身边,嘱咐道:“老夫家有密传藏书五笥,乃大禹治水要诀的宝书。几百年来,中原刀光剑影不断,此书亦历尽沧桑,至今仍无一安稳妥当之处可藏之至千秋不朽。老夫夜梦大禹前来,密诉他当年导河积石山处有个洞穴,石柜五个恰好能装下祖传宝书,甚是稳妥。你是我贴心弟子,得意门徒,现将宝书交与你手,若未实现我愿,老夫九泉之下不会安息……”时亮含泪发誓粉身碎骨也要找到禹穴,把书藏好。料理了先生的丧事之后,时亮沿黄河古道直向上游行走,历尽艰险,终于找到悬崖之上的禹穴,里面果然有石柜五个。他设法用木头扎成木排,上面再堆集无数木材,待黄河水涨时上去。时亮放进宝书之后,便烧掉了和禹穴一般高低、堆积如山的木材。因此历来想上去看个究竟的人们只能徒然兴叹了。郦道元称它为“积书岩”。人们为纪念时亮,遂以其名称石窟。
乞善公主与“千手千眼”观音
炳灵寺石窟南壁,有个观音洞,洞内观音塑像长着千条胳膊千只手,每只手心有一颗眼珠闪闪发亮。传说古时炳灵寺附近有个名叫乞伏王的国王,养有三女乞颜、乞香和乞善。与两个姐姐不同,乞善沉默寡言,不学妖艳打扮,不学王子皇女的礼仪,不贪图安逸享乐,专做有益于百姓的事情,气得严酷的父王把她赶出宫门。乞善走投无路,只得出家在老君洞当了道姑。一年,乞伏王突然得了重病,需食亲生骨肉的一只眼和一只手。身边的二女不是又蒙眼睛又藏手,就是逃之夭夭,不见踪影。乞善得知消息,急返王宫,剜去自己的一只眼,又砍下自己的一只手给父王作药。乞伏王病愈后惭愧得老泪纵横,改过自新,变成了一个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君主。佛祖有感于乞善的孝心,遂赐给她还具“全手全眼”,但传旨者没听清,结果传成了赐她“千手千眼”。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5: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