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矛盾 |
释义 | 矛盾说话不能自相矛盾,否则就会违反逻辑思维规律,被人称为语病。可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却可以故意运用自相矛盾的话语,来加强表达效果,如“这宁静的夜并不宁静”,“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之类。这种修辞方式,叫“矛盾”。 矛盾修辞的客观基础是存在于客观事物深层的矛盾辩证关系。如果表层自相矛盾的话语能够揭示出存在于客观事物深层的矛盾辩证关系,就可以获取语言的哲理性和逻辑力量,并使之精炼、严谨、含蓄,用之于说理;如果表层自相矛盾的话语只是主观臆想,客观事物并不具备这种矛盾辩证关系,就会造成主客观的不和谐,色彩感情上的强烈反差。用于抒情,可以将感情表达得深沉、强烈、含蓄,用于叙述和描写,能够构成讽刺、幽默,给语言增添盎然情趣。由此可见,运用矛盾修辞说理,是立足于矛盾的辩证统一;运用它抒情,则是着重于矛盾的无法统一;运用它叙述描写,只需把矛盾摆出,并不要求统一,就能收到良好的修辞效果。 矛盾是一种运用广泛、表现力很强的修辞方式。有时用它来制作警策、格言,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给人以启迪;有时用它来描写人物复杂的矛盾性格和矛盾感情,增强艺术形象的感染力;有时用它讽刺和嘲笑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使其增恶,令人同情,叫人悲喜交集。矛盾修辞还可以制作相声、戏剧曲艺中的笑料与插科打诨,激发观众的笑声,使人欢愉。 矛盾修辞的语言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构成材料上看,可以是词语,也可以是句子。用词语构成的矛盾,一般常作句子的某种成分,或者反义词并举,或者同义词前冠加否定词构成矛盾形式,用于描述事物或人物的某种复杂的特征和属性;用句子构成的矛盾,却常常反映事物的整体性质和规律。从表现形式上讲,矛盾修辞有连续式和间隔式两种。连续式矛盾是将自相矛盾的话语相邻地组合在一起,间隔式矛盾则是在矛盾的话语中间隔着其它话语。 矛盾修辞可以增加语言的意蕴,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以它特有的文采和审美情趣显示出其它辞格无法替代的艺术魅力。 1.我追求的是不表演的表演,是生活而不是演戏。(姚忠礼《啊,明星》) 评析 “不表演的表演”是指演技的臻于完美、自然、和谐,演员和角色融为一体,是艺术表现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正所谓“无技巧的技巧”。矛盾的语言道出了艺术的某种规律性。 2.困难真的不在这无缘的一世 我们的难题是 挥别之后 如何能永远以一种 冰般冷静又火般热烈的心情 对你 (席慕蓉《时光九篇·难题》) 评析 运用矛盾修辞抒情,可以将情感表达得深沉、强烈、含蓄,能够表现出人物复杂、细腻的心态。诗中的“无缘”一词是说因为种种原因,爱情的不可能实现。但是,人的感情又岂能控制自如?“火般热烈”的感情,需要用“冷静”去制约,恋情之烈、之深和无奈由此可见。强烈地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3.电影和观众见面后,更引起了人们的哀叹:不唱歌的卡拉斯,已经不是卡拉斯了。(秦浩《歌剧女神卡拉斯》) 评析 卡拉斯是以歌声赢得观众,而获得称誉的。卡拉斯的名字和歌声紧密相连。矛盾的语言写出了人们对歌唱家卡拉斯不唱歌而去演电影的不满心情和失望情绪。 4.为扬旗般的高举的手臂歌唱 为路障般的不举的手臂歌唱 …… 我歌唱这不和谐中的和谐 …… 因为我们有高举的和不举的手臂 出现在中国的风景线上 (刘祖慈《为高举的和不举的手臂歌唱》) 评析 举手或不举手是赞同或不赞同的一种表达思想意愿的方式。当各级人民代表能够庄严地代表人民行使代表权力举手或不举手时,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民主权力得到充分的显示。诗歌采用借喻手法,本体不直露,犹如蒙上了一层轻纱,显得有些朦胧,大大激发了读者探视的兴趣。诗中“不和谐中的和谐”一语,表现了作者对政治民主的热情歌颂。矛盾而又含蓄的诗句,给人以广阔的联想天地。 5.读者来信问我:劳改队中是否也有不幸中的幸运儿?读者提出的质询,使我从褪色的记忆中,想起来“同窗”索泓一。(从维熙《凤泪眼》) 评析 矛盾格的运用,能够使句子呈现出广阔的生活内涵,使思想深化。“不幸中的幸运儿”表现了人们对人间正义、真情、善良的渴望。 6.那悲哀和希望揉和的颜色呵, 那苦涩和甜蜜调成的颜色呵, 那活跃着一代人的生命的颜色呵! (李小雨《红纱巾——写在第二十九个生日时》) 评析 诗中的“颜色”一词指的是生日礼物——红纱巾的颜色。纱巾的轻柔、冰冷的质感,让人联想起冰冷的眼泪;纱巾鲜艳、热烈的“红色”,让人联想到燃烧的火苗、令人惊心的闪电和青春的血液,诗人赋予红纱巾深刻的内涵,它象征着诗人度过的充满悲哀和希望,苦涩和甜蜜的29个春秋,象征着在动乱中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的风采。反义词对举是矛盾修辞的常用形式,它以强烈的反差,寓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让人回味不已。 7.我不知道它是在岩缝的哪一处破芽而出,只看着它从缝穴里伸展出来的最初的嫩枝。这棵嫩枝在岩石的悬崖上,沉着地、缓慢地跋涉,攀登,开拓着本没有路的路,本没有前方的前方。(刘再复《榕树,生命进行曲》) 评析 文中运用矛盾手法制作的语句:“开拓着本没有路的路,本没有前方的前方,表现出一种探索、进取精神。作者是在写榕树,但又不仅仅是写榕树,他写出了一种坚韧、刚毅、执著追求的人格。 8.我做宫女第一。标致无人能及。腮边花粉糊涂,嘴上脂胭狼藉。秋波俏似铜铃,弓眉弯得笔直。春纤十个擂槌,玉体浑身糙漆。柳腰松段十围,莲瓣滩船半只。杨娘娘爱我伶俐,选做霓裳部色。只因喉咙太响,歌时嘴边起个霹雳。身子又太狼亢,舞去冲翻了御筵桌席。皇帝见了发恼,打落子弟名籍。登时发到骊山,派到温泉殿中承值。(洪升《长生殿·窥浴》) 评析 这是一段运用矛盾手法描写一个丑宫女形象的文字。作者用主观臆想和客观实际所造成的不和谐构成讽刺、幽默的效果。在传统戏剧中丑角的这种插科打诨的方式,常能引起观众发笑,起到“醒睡”的作用,从而在艺术鉴赏中获得盎然的情趣。这种靠矛盾修辞产生的艺术效果,是语法、逻辑无法达到的。 9.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周恩来语) 评析 “无字句处读书”是指读生活这本大书,作者用矛盾手法制作的比喻,启发人们在生活中观察、体验和思索。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实践出真知”,生活的无字书,每个人都需要细心阅读。 10.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评析 用水来写愁,可见愁之深,之长,之难以排解。用“抽刀断水”来写情,生动地显示出诗人力图摆脱精神苦闷的要求。诗人将主观愿望(断水、销愁)与客观效果(更流、更愁)组合成了强烈的对比,并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中,表达了深愁似海的思想感情。意蕴幽深、动人。 11.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小玩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贾平凹《丑石》) 评析 一块天降陨石,因为其形怪陋,不能做日常之用,被人称为“丑石”。然而这块丑石终以本身特殊的科研质地,显示出其美的价值。“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看似有悖常理,却是符合审美规律,揭示了隐藏在客观事物深层的矛盾的辩证统一关系。作者运用矛盾手法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见解,给作品的意蕴增添了哲理,收到了很强的艺术效果。 12.永别了啊 孤立在高高的山脊上的你 如果从开始就是一种 错误 那么 为什么 为什么它会错得那样的美丽 (席慕蓉《无怨的青春·距离》) 评析 “错”通常是无法和“美丽”联系在一起的。诗人有意将两个相矛盾词语的强行组合,激发着读者去探索诗的含蕴。那种对爱的执著与叹息,对“爱”的无悔的表白深深地引起了一些读者的共鸣。 13. 每家出五毛钱,在不足一百户的小村庄,居然凑了二十多元。多么大的一个数字和多么小的一个数字。(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评析 “二十元”就金钱本身而言,是个微小的数字,但是,它表达了一个普通乡村的农民在文革十年中,对一个“右派”婚事的祝贺,那份忠厚、善良,其价就无比了。矛盾的语言通过“钱”的数量大小的透视,揭示了“特殊历史时期”中“人”的高贵“价值”。叙述之后的这句议论,幽默、风趣中不乏哀伤和泪水。 14.书,是生活中最好的调味酒。 读书有益,也可能有害。 而不读书则是绝对有害。 菲尔丁说:“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 这话没错,但也不必为此走向另一个极端,夸大书籍对于人的品格的影响,更多的情况是:好人读了坏书仍是好人,坏人读了好书仍是坏人。 (汪国真《书韵》) 评析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和多面性,作者说的“有益”与“有害”看似矛盾,却反映出书的内容与接受主体——读者的关系,具有较为丰富的内涵,揭示出了生活的辩证法。而这正是矛盾修辞产生的客观基础。 15.哦,那时真是个孩子,是个只愿幻想愿意笑愿意交朋友愿意活得清白而认真的孩子! 后来就有什么东西穿透了生命,就心寒了,就有点“老庄化”了,就有点鄙视世人了。胆子越来越小,也越来越大。话语越来越少,脚步越来越重。(陈霆《闲散的季节》) 评析 “胆子越来越小,也越来越大”,写出了经历了许多人生体验以后若干人的心态。何处为小,何处为大,个中滋味,读者不难体会。有同感的人,从矛盾的语言形式中,看到了复杂的社会现象,品到了不少人生滋味,矛盾手法开拓了语言的容量,给读者不尽的回味。 16.你有你的铜枝铁杆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舒婷《致橡树》) 评析 这是一首爱情诗,它以“铜枝铁杆”的橡树和具有“红硕的花朵”的木棉为喻,象征男性美和女性美。诗句“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揭示出艰难的爱情旅程,象征着新时代人们所追求的那种平等、高尚和伟大的爱情。由于修辞色彩涂抹在生活的深刻内涵上,使得此诗倍加感人。 17.我不能准确地描述我现在的心情,我整个人好像蹒跚在一个非常荒诞而又非常合理的梦中。(张贤亮《绿化树》) 评析 通过矛盾手法对作品人物“我”的心情描写,揭示出“十年内乱”中一代人的特殊感情,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洞察与理解。语言深沉含蓄,令人回味。 18.但是为什么,为什么啊, 天安门下这冰淇淋, 烫了我的血, 烫了我的心, 成了滚烫滚烫的冷饮?! (王辽生《致北京》) 评析 反常的语言可以反映作者反常变异的心态。如果没有对祖国神圣的爱心和一片赤子情怀,如果没有光辉革命传统的天安门给诗人的无限联想,冰凉的“冰淇淋”怎么会变成滚烫?运用矛盾修辞需要特殊的语境,才能真切地表达出诗人对北京、对天安门的特殊感受。 19.它盼望什么呢?我不知道。 犹如我不知道, 它摇曳的枝叶, 是挣扎,还是舞蹈。 是的,它活得多别扭, 但绝不会死去。 它不断延伸的岁月, 把孤独者并不孤独的宣言, 写在天空。 (傅夭琳《七层塔顶的黄桷树》) 评析 作者表面写的是七层塔顶的黄桷树,实际上写的是在一个特殊年代中,遗失了青春年华,在苦涩的环境中不懈奋斗的一代人,他们虽然在生活的“夹缝”中寂寞地活着,可是他们有理想,有信念,并在勇敢地抗争,所以他们既是孤独地前行,又是不孤独地活着,在理想的支撑下,把自己的宣言写上天空。矛盾的语言挖掘出生命的力量,给人以壮美之感。 20.花落才有花开,有散才能有聚,若没有了那一份遗憾,又何来狂喜?若没了那一份无奈,又怎么懂得珍惜?(亦然《只在乎曾经拥有》) 评析 矛盾手法写出的花落花开的自然现象,表达出一种生活哲理与人生况味。悲欢离合本是矛盾辩证的统一,懂得这一点,也就懂得了生活的底蕴。 21.只要有爱情, 鱼在水中游, 鸟在天上飞, 黑夜也透明; 失去了爱情, 断了弦的琴, 没有油的灯, 夏天也寒冷。 (艾青《关于爱情》) 评析 “爱情”是文学作品经常吟咏的主题,作者通过一连串的比喻,写出了独特的心理感受,对爱情的理解作出了深刻的、形象化的说明。“黑夜也透明”、“夏天也寒冷”是一种强烈的主观感受,与生活的事理存在着不和谐的矛盾,然而正是这种不和谐与主客观的不统一,造成了诗歌所需要的抒情色彩和气氛。 22.他端详着那块从不离身的小镜子,他觉得照片上的她,离得她既很近又很远。(李国文《危楼记事》) 评析 矛盾修辞擅长于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很近”是虚指,指照片上的“她”;“很远”是实指,指实际上“她”所在的地方。矛盾的语言写出主客观的矛盾,表现出“他”对“她”又熟悉,又生疏,又热爱,又冷漠的复杂心境。 23.但是,如今提笔来写这幢互相谗嫉又互相亲昵,互相捣鬼又互相拥抱的危楼居民,不得不回到那灰暗的阴霾的十年里去。(李国文《危楼记事》) 评析 两组反义词连用,深刻地描写出了危楼居民之间的复杂感情和人际关系。揭示出人性的不同层次。这是一种主观与客观的矛盾统一,深藏在客观事物的深层,赖此矛盾修辞手法才得以揭示和阐发。 24.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吕本中《采桑子》) 评析 这里写的是一个闺中女子对恋中人的复杂心态。诗人以月正反设喻,含蓄细腻地表现出一个女子的忠贞而热烈的爱情。“不似”写月亮无处不在,表现了“她”希望与思念的人“只有相随无别离”的美好愿望。“却似”写月亮的阴晴圆缺,以月圆时少而月亏之日多,抒发了她与恋中人“难得团圆”的怨恨。月亮的光照与阴晴圆缺本来都是自然界的现象,用来抒写人物的心情,巧妙而动人。委婉、幽长的情味,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25.他尽量忍着笑说:“我们这里有这么一个人,大家都叫他‘会说假话的老实人’! 到今天还是这样叫他,他也不见怪,只是笑下子。(艾芜《南行记新篇·山村之夜》) 评析 “说假话”与“老实人”似乎是不能联系在一起的,既然联系起来了,就会有独特的表意内容:读者可以从中思索,性格与语言、社会与个性之间矛盾的深刻内涵。矛盾修辞在描写人物性格和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与多面性上,有着很强的表现力量。 26.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绝不是平凡的树! (茅盾《白杨礼赞》) 评析 作者笔下的白杨树,在西北的土地上随处都可以看到,所以它是极普通的。但作者又从这白杨树上看到了北方农民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性格,于是它又变成了不平凡的树。从普通到不平凡可以见出作者观察的细致和体味的深刻。 27.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 高等良将怯如鸡, 寒素清白浊如泥。 (汉民歌) 评析 只是客观地一组组地摆出矛盾,用不着评说,揭露与讽刺的效果自在其中。关键在善于把精心选择、提炼的矛盾事物集中起来,加以对照,矛盾修辞才能显示出强大的表现力。 28.娘懊悔当初没把她的那双脚裹死。如今脚不是脚,头也不是头了。(楚良《一个女人和她的四个丈夫》) 评析 “脚不是脚”即“不是脚的脚”;“头也不是头”,即“不是头的头”。属于前加否定词构成的矛盾语句。作者描写了女主人公因为在旧社会没有裹脚所带来的不幸遭遇,揭示了封建恶习的残忍和丑恶,言简意深地涵盖了几十年的人生变迁,活现了人物生活的艰辛、曲折,收到了“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的特殊表达效果。 29.她感到需要见到陈实,但又害怕见到陈实,她需要见到当年的她,又害怕见到昨天的她;她感到陈实与陈银娥,既是一个人,又不是一个人。(绍六《生活里没有观众》) 评析 矛盾格的修辞手段善于从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的辩证统一中——特别是语义和思想内容的高度统一中去探索表现形式,并从语义的特殊搭配中显示出不寻常的表达效果来。“既是一个人,又不是一个人”十分传神地写出主人公的升降起伏与悲欢离合,炼一句而擎起全篇。 30.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陆定一《老山界》) 评析 运用矛盾修辞,写出了声音的复杂感与层次感。不但可以开拓意境,还可以使音调和谐,平仄协调,节奏鲜明。 31.看着你就是一种痛苦 真不忍心再多看你一眼 看着你就是一种幸福 忍不住再看你一眼 (靳晓静《我爱,以我的血液》) 评析 作者采用矛盾的方式,把幸福与痛苦的矛盾心理表达得十分真切,动人。间隔相对的矛盾句式,给人一种回环往复的情趣,不仅表现了事物相互关联,生活复杂多变的辩证关系,而且抒发了相互依恋的绵密情意。 32.而习惯是一种何等不可思议的力量! 它能把一切可笑的和可泣的、可怜的和可叹的、可鄙的和可赞的、可恶的和可爱的统一起来,维系着一个伟大的落后的国家。(陈祖芬《祖国高于一切》) 评析 作者把种种矛盾着的现象对列出来,表现出社会习惯力量的巨大,寄托了对祖国的深情,浓烈的忧患意识洋溢在字里行间。 33.足够了! 就这么一句—— “我爱你!” ——笼统,而又具体。 军人,对于情意的表达, 简练到没有任何修饰和絮语。 (李松涛《就这么一句,足够了》) 评析 “笼统”指的是简练的语言,“具体”说的是深挚的感情。矛盾的语言形式,既写出了军人的个性,又写出了军人对祖国,对爱人无限忠诚的情意。 34. 门打开了,露出一张脸。从未见过的陌生的面孔,却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一对和我一样忧郁的眼睛,一脸的落寞,仿佛已和他相识了漫漫一生。(江一萍《杏的故事》) 评析 “陌生”是指外貌的生疏,描写的是人物客观实际,“熟悉”是指心灵的相通,抒发的是主观的心理感受。运用矛盾手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收到一箭双雕的表达效果。把矛盾着的客观实际和主观感受统一起来,抒发了似曾相识的悲怨感情。 35.而二十年后,仍是雨,仍是山,仍是一把半旧的雨伞,她的脚步却无法匆匆了。她不能不想起由于模糊而益显真切的故园的倦柳愁荷。(晓风《雨之调》) 评析 岁月使故乡的影象模糊了,乡情却又使它在记忆中“益显真切”。二十年酿就的乡情,浓醇似酒,矛盾手法把游子的思乡之情表现得异常深切动人。 36.……至于战士的深情,你小小的团泊洼怎能包容得下! 不能用声音,只能用没有声音的“声音”加以表达。 (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 评析 诗中“没有声音的‘声音’”,指的是人的“心声”。“十年动乱”时期,人们没有言论自由,只好将美好的愿望和愤恨埋藏在心底。诗人寓深沉于矛盾的语言之中,激发着读者的共鸣。 37. 你,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大庆女儿,你到底叫什么名字?萨尔图——一个有月亮的地方的人们说,“她的丈夫叫耿玉亭。”(茹志鹃《离不开你》) 评析 文中“陌生”与“熟悉”的内涵需要仔细体味。对于作者来说,初接触这个大庆女儿,自然感到陌生。但她任劳任怨、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又是千万个劳动者所共有,所以让人感到熟悉。运用了矛盾手法既对人物性格作出了简练的概括,又写出了对人物的评价和赞美。 38. 我的童年既漫长而又短促,整整赶上了一个抗日战争的全程。我随母亲从皖南逃到江西,忽东忽西,忽西忽东。烧木炭的老式卡车震耳的隆隆声,深山老林里的火把,偶尔飞来的子弹的尖啸声……(吴泰昌《有星和无星的夜》) 评析 这是用矛盾手法抒写的有关童年的感受,从孩子的眼光看,童年和灾难的生活显得漫长,从成人角度,便觉得人生中的童年又何其短促! 生命的感怀,人世的颠沛全都融入那矛盾而又充满深情的艺术语言中,引发人们对于生活的珍爱。 39.在家的时候,他经常敞开那扇没有门的门,到中心来看电视,聊天、喝茶、陪客人。(茹志鹃《条件成熟以后》) 评析 “门”是“门面”和“门框”的统一称呼。“没有门的门”中的两个“门”字,字面虽同,涵义却异。前者指“门面”,后者指“门框”。有意运用模糊概念造成矛盾语,也是矛盾修辞的常用形式之一。文中“没有门的门”一语,写出了“他”居家环境的简陋,在幽默、风趣的情味中,透露出“他”开朗、豁达的风貌。 40.初恋的秘密是种藏不住的秘密,它怕被人知道,又喜欢被人知道;它还是一种甜蜜的痛苦,折磨人的快乐……(冯骥才《爱之上》) 评析 初恋的心情是极其矛盾的。痛苦中有甜蜜,欢乐中有烦恼。羞怯使他严守着心中的秘密,快乐又希望有人分享。矛盾修辞以它矛盾并举的独特语言形式,和辩证的表意方法将初恋的心态描写得维妙维肖。 41.公仆们的“蓝鸟”在大街上来去 留下主人等五十年代的班车 站牌只好铁青着脸 想说什么又说不出 等车成了很耐心的话题 而路突然平坦的坎坷 (周所同《随意道来》) 评析 运用矛盾手法揭示出一种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诗人从“公仆”和“主人”的不平等待遇中,突然发现马路的平坦中有了坎坷。深刻的寓意,引发读者联想,见仁见智。 42.和我们读些特极作品一样,评价的好和实际的好,常常总不吻合,看来权威的眼睛并不权威。(李国文《危楼记事》) 评析 作者借助矛盾的语言将敏锐的艺术触角,深探到生活的纵深处,去寻觅、开掘那闪烁着生活露珠的哲理。以“权威的眼睛并不权威”的矛盾语言形式,概括了生活中,所谓权威“名不副实”的现象,显得幽默、深刻、有趣。 43.近年时事颠倒,竟有全非以为是者,口撰数语以嘲之;“京官穷的如此之阔,外官贪的如此之廉,鸦片断的如此之多,私铸禁的如此之广,武官败的如此之胜,大吏私的如此之公。”(程世爵《笑林广记》) 评析 通过一组组矛盾的语句,讽刺了封建社会的丑陋现实。“穷”、“阔”、“贪”、“廉”等一对对矛盾对立的词语勾勒出一幅丑态百出的世相,并增添了幽默情趣。 44.同志,当你需要一个科学的灯塔, 当你需要榜样的时候, 我建议 向居里夫妇 学习! 不学无术不过是清醒的白痴, 炫耀愚昧粗野早该受到鄙夷。 浮到现代科学文化的 水平上来吧, 别像沙蚕似的匍匐在海底。 (张学梦《现代化和我们自己》) 评析 矛盾修辞具有深刻的辩证涵义。说某些人“清醒”是因为他们不同于生理上的“白痴”,说他们“白痴”;是因为不学无术,头脑毫不“清醒”。运用矛盾手法展开的说理,深刻、透彻,科学文化与“四化”建设的关系,在诗歌中得到形象的说明。 45.如今你在哪里,我是绝无可能知道了。只消一步就走进的那个世界如此贴近又如此遥远。多少回梦里依稀,一睁开眼,我就给远远推开。站在你的墓碑前,一种沁凉的,从不曾有的宁静浸透全身,连叹息也淹没的宁静。(黄一鸾《寄至何方》) 评析 生与死的界限通过矛盾的说法表达得十分贴切,语言真挚,充满着作者对亡母的思念和悲痛的感情。 46.我回到市委大楼上班了。这里的一切都如此熟悉又如此陌生。成堆的问题和困难,三倍于此的牢骚。闲谈、疏懒和不负责任。(张弦《未亡人》) 评析 “熟悉”与“陌生”本是两个对立的概念,连用在一起却产生了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10年动乱之后,人与社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是某些官场的作风、态度、习气居然和先前无异! 矛盾修辞手法,不仅写出了人物的特殊感受——“熟悉又如此陌生”;而且还通过这种感受的抒发,揭示了某些社会弊端。下语平易,用意精深。 47.这一天,死去的伟人在诗的国度里永生,这一天,活着的小丑在人们心上被埋葬。(贺梦凡《这一天》) 评析 真正的精神之美能够超越时空,在永恒的王国里飞翔,矛盾手法写出了精神的伟大与永存。“生”与“死”这组具有强烈反差的反义词,增强了诗的感情浓度和幽深意味。 48.一座死去一千多年也活了一千多年的城池,孤独地守望着高原的天空。(张际会《古城堡上读晚霞》) 评析 这座城池在历史上曾经是繁华的、热闹的,而今却成了一片死寂,一块废墟,充当历史的见证人。矛盾手法生动地描写出这座城池的历史变迁,也客观地评价了这座城池的历史价值。在客观的描写中溶进了主观的感受,给人以苍凉、悲壮之感。 49.熟悉的生活环境,往往也是最陌生的。(华田《浪花集》) 评析 因为熟悉,便熟视无睹,有时会突然感到陌生。这个由矛盾手法揭示出的生活体验与感受,展示了事物的辩证规律。 50.它是这样伟大, 它的花纹,它的色彩, 包罗了广渺的宇宙, 概括了浩瀚的世界; 它是这样渺小, 如我的诗行一样素洁, 风凄厉地鞭打我, 终不能把它从我的手心夺回。 (舒婷《珠贝——大海的眼泪》) 评析 矛盾手法的表现力在于启迪人们对人生和社会作更深的思索与品味,诗中的“伟大”与“渺小”反映出一种哲理,读者不仅能从诗行中看出诗人的探索轨迹,同时在启发中也思索着自我的价值与意义。 51.我家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评析 “似乎”表不肯定;“确凿”表肯定。两个相矛盾的语气副词连用,勾画出了作者的思维轨迹。在因为对往事的回忆而造成的间断停顿中,蕴含着作者对故园和童年的深切怀念。 52.明明知道你不会来,但仍然虚掩着门,渴望奇迹在瞬间迸出耀眼的火花,我知道等待是一种痛苦的幸福,然而我愿意,原意在这无望的等待里将深沉的思念从明眸中取出,浸在夜色温柔的水中,让一种发烫的情致在夜的深渊中静静地徘徊,悄悄地流出一些久蓄胸怀的郁闷,或许这样心情会解脱片刻,然后再让厚重的夜幕遮住这瞬间跳出的羞涩。(刘绪英《爱,在夜色中徘徊》) 评析 “幸福”和“痛苦”本是两个不相容的概念,但用在这里,巧妙地表达了女性恋爱期间的心理,作者运用矛盾的自白,与心中的爱恋对象进行感情的交流,纯真的感情,委婉、素净的语言,给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53.让他融入无端的圆环吧, 他就是一切,他一切都不是。 无休止的追求…… (姚莽《墓志铭》) 评析 如果说圆圆的坟墓是一个无端的圆环,让他融入就会出现“他就是一切,他一切都不是”的循环往复。在浩漫的历史长河中,人生不过是短暂的一瞬,生命有限,理想与事业无限,在无休止的追求中,人们会与天地永存。作者将比喻、序换、矛盾等多种修辞手法熔为一炉,形成了奇特的构思、奇特的表现形式、奇特的意境。 54. 四十年来画竹枝, 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 画到生时是熟时。 (郑板桥《题画竹》) 评析 郑板桥以诗、书、画并称于世。这是一首他谈画竹心得的七绝。诗中的“生”指的是新颖、独创的艺术境界,“熟”是说纯熟的技巧;“生”、“熟”构成的矛盾辩证关系,深刻地说明了“由生到熟”、“由熟到生”的艺术创作规律,表现了郑板桥在艺术创作道路上的不懈追求的探索精神。 55. 为了忘却的记念 (鲁迅杂文篇名) 评析 用矛盾手法制作文章标题,能够以其深邃的内涵,发人深思。题中的“忘却”有两种含义:一是说一味悲痛、消沉无益,不如暂时忘却忧伤,用韧的战斗来纪念烈士;二是说为了使烈士的牺牲不被人掩盖、忘却,鲁迅挺身而出,以笔抒发了自己强烈的悲愤和对烈士的崇敬,启发人们英勇战斗。 56. 为了进攻而防御,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正面而向侧面,为了走直路而走弯路。(《毛泽东选集》194页) 评析 战争不仅仅是斗勇,而且是一场智力竞赛,有时的迂回、曲折、倒退貌似与战争的整体构想不和谐、唱反调,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前进。这是唯物辩证法在现实中的真正掌握与运用。作者运用矛盾手法深刻地阐述了自己的军事思想。 57.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郁达夫《故都的秋》) 评析 “像花而又不是花”不是作判断,而是描写主观感觉。介于二者之间的推测语气,调和了语言之间的反差,浓化了感情,增加了韵味。 58.信曰:“此在兵法,顾诸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评析 死生存亡是两对矛盾对立体,但在特定条件下却可以互相转化。韩信正因为懂得这个道理打了胜战,成为杰出的军事家。矛盾修辞揭示出存在于事物深层的辩证关系,并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59. 在没有见到贝汉廷时,我曾猜测过他的风貌。见了面之后,我觉得他——也像,也不像。像,他确实有点科学家的味道,讲起话来有根有据,像计算机一样精确,又像水银一样灵敏。不像嘛,那么小小的个子,穿一件破衬衣,一条短裤(据说要一直穿到下雪),待人彬彬有礼,哪里像个威严的船长呢! (柯岩《船长》) 评析 “像”与“不像”是一组矛盾对立体,中加的语气副词“也”,调和了事物之间的反差,增添了柔和的推测语气,最适用于心理描写。这是矛盾修辞的一种变体。 60.请望一望,望一望, 张志新的眼睛—— 那一双深沉的眼呵, 是两颗晶莹的星星。 …… 像历史一样多情啊, 又像历史一样无情。 (舒直言《真诚》) 评析 用“历史”来比喻“眼睛”,显得新颖、奇特而深沉。“无情”与“多情”构成的矛盾,揭示烈士被“四人帮”迫害致死的悲剧,展示出英雄“壮怀激烈”的“忠诚”与“爱憎”。人民永远怀念张志新,这是历史的“多情”,“丑类”的垮台与消失,这是历史的“无情”。矛盾手法较好地表达了生活的诗情与哲理,强烈地撞击着读者的心灵。 61.四周一片晶莹的寂静。时间从天外滑失。河流凝了欢歌,鸟儿收了翅子,连清凉的风也放慢了脚步。世界只剩了一种声音,如我们心灵默然的絮语,喧闹又无声,邈远又实在。一种浓郁的温情泛滥了无边的视野:安宁,温馨,欢愉。(廖华歌《洁白的音韵》) 评析 作者对心灵絮语的矛盾描述,揭示了心灵絮语的无声、邈远的外在形式和喧闹、实在的内在实质,并把它们统一在安宁、温馨、欢愉的氛围中,创造了一种恬适的意境,荡涤着人们的心志。矛盾修辞以其宽阔、幽深的语言容量,优美地表现出了作者的独特感受,给读者带来清新的气息。 62.欲寄君衣君不还, 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 妾身千万难! (姚燧《寄征衣》) 评析 诗名《寄征衣》,实际写的是寄征衣前的心态。那种细腻、痛苦、深沉的对“君”的爱就是通过“欲寄”又“不寄”的矛盾心理描写表现出来的。极富情韵,含蓄隽永,显示出矛盾修辞在抒情功能上的艺术魅力。 63.北方的青纱帐啊, 北方的青纱帐! 你为什么那样遥远, 又为什么这样亲近? (郭小川《甘蔗林——青纱帐》) 评析 《甘蔗林——青纱帐》是一首发扬革命历史传统,展望未来的抒情诗。诗人用矛盾手法对往昔的游击战场“北方青纱帐”,抒发了“遥远”又“亲切”的独特感受。“遥远”显示出时空的距离;“亲切”流露了诗人对革命事业的赤诚胸怀。变化的视点,沟通了过去与现实,诗的主题在矛盾的语句里蕴藏。 64. 白石湖公社防汛工作组使命结束的最后一天,就这样有滋有味而又单调枯燥,懒散舒服而又难以忍耐地开始了。(陈世旭《惊涛及续篇》) 评析 “特别的一天”,往往有特别的生活内容。因此,人物也会产生特别的心理感受。虽然这一天还没有开始,但是,矛盾手法已经多侧面、多角度地揭示出它的复杂而丰富的底蕴,展示了人物异于往日的变化心理,为故事的展开,作了提示性的概括。 65.一切似乎都逝去了,一切似乎都遗留下来了。仿佛是不再痛苦的痛苦,仿佛是不再悲哀的悲哀。(钱钢《唐山大地震》) 评析 写出人们对唐山大地震的反思,婉转地说明人们痛定思痛,在废墟上重建家园的感情。矛盾格的使用富有哲理性,并产生出强大的逻辑力量,构成了极富魅力的艺术格言。 66.幸福是甚么? 听我告诉你, 含义有很多。 它像一首诗, 又像一支歌。 有苦又有甜, 有悲又有乐。 (歌词《幸福是甚么?》) 评析 矛盾手法展示了生活的宽阔与复杂。复杂多样的生活,自然会有复杂多样的感受,“苦甜悲乐”准确、精练地概括了幸福的内涵。幸福不是主观臆想,而是来源于生活中的执著追求,歌词中的哲理,令人思索。 67.面目黧黑,长手大脚的神农氏, 跋山涉水,走遍神州大地, …… 揩一把胸前、额上的汗, 摩挲着腿胫上皲裂的皮, 包扎紧渗出血滴的脚—— 忧郁的微笑,欢乐的叹息…… (朱健《湖的传奇》) 评析 “忧郁的微笑,欢乐的叹息”构成了两组矛盾语,表现出一种历史的沉重感。既显示出生命的深厚、悠远、辽阔,又显示出它的悲寂、坚韧和浓烈。宽慰的调子和深邃的呻吟,相连又相依。 68.既是忠实的,又是势利的;既是高尚的,又是猥琐的……狗在人类的心目中,真是一个极复杂的形象;说得好听一点儿,即所谓一个笔画并不繁难的狗字,却包含着极丰富的内容而存在于人类的观念之中。也正是由于此,古往今来,才出现了既有人声色俱厉地斥骂他人如狗,也有人毫无愧色地声称自己是狗的极为有趣的社会现象。(商子雍《蛇年说狗》) 评析 这种对狗的形象截然不同的评价,反映出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上的差异,角度的不同现出不同的特征。苏东坡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尽了这个道理。矛盾修辞手法能够揭示事物的多侧面,使事物显得极富立体感,并由此而产生异样的情味。 69.斯馨不知道江东弟子长得如何模样,几年小说读下来,她只能想像他应该怎样怎样。英俊潇洒这一点自然不用说,斯馨觉得在漂亮这字眼之外,江东弟子脸上应该有一种愁苦之色。他的小说老是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悲哀,男女主角总在一种苍凉的气氛中了结,爱是一种悲剧,不爱也是一种悲剧。故事难免重复,正因为重复,斯馨从作品中不断看到作家本人的影子。这影子虚虚的,又非常实实在在。(叶兆言《半边营》) 评析 “影子虚虚的”是实指,指未曾见过面的作家本人;“实实在在”是斯馨通过作品中的了解在脑海里勾勒的作家形象。用矛盾手法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委婉而细腻,丰富又多彩。 70.关于丧失土地的问题,常有这样的情形,就是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原则。(《毛泽东选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评析 在议论性文体中,使用矛盾修辞可以反映事物的矛盾辩证哲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有人称之为警句的则是。 71.正常就是不正常,她的一双大脚招来了不少骂。(楚良《一个女人和她的四个丈夫》) 评析 畸形的社会造就畸形的心态。一双正常的天然大脚被视为不正常,并由此而遭非议。矛盾手法从侧面揭露并抨击了旧中国社会戕害妇女的裹脚恶习。 72.坐着就想睡,躺下睡不着;新的记不住,旧的忘不了。(侯宝林语,摘自《播撒欢乐的人——记侯宝林的童年》) 评析 四句矛盾的语句,饶有情味地概括了老年人的特征。生动而形象,简练又含蓄。 73.正因为我爱你,所以我不能爱你。(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评析 一句自相矛盾的话语,蕴含了非常丰富的内涵。为什么因为爱而不能爱?是环境使然?人为的限制,还是出自崇高的或者是卑下的动机?矛盾手法揭示了人物复杂的内心冲突,展示出人物性格的多层次。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