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然撫耒耜,回首煙雲橫。”詩句出處:《首春逢耕者》;是唐朝詩人柳宗元的作品。
南楚春候早,馀寒已滋榮。土膏釋原野,百蟄競所營。 綴景未及郊,穡人先耦耕。園林幽鳥囀,渚澤新泉清。 農事誠素務,羈囚阻平生。故池想蕪沒,遺畝當榛荊。 慕隱既有系,圖功遂無成。聊從田父言,款曲陳此情。 眷然撫耒耜,回首煙雲橫。
|
【註釋】:
眷:
①回頭看。《詩經·小雅·大東》:“眷言顧之,潸(shān)焉出涕。”(言:句中語氣詞。潸焉:流淚的樣子。涕:眼淚。)②顧念;愛慕。鮑照《夢歸鄉》:“沙風暗空起,離心眷鄉畿(jī)。”謝靈運《於南山往北山經湖中瞻眺》:“撫化心無厭,覽物眷彌重。”③恩遇;恩寵。《舊唐書·裴延齡傳》:“良以內顧庸昧,一無所堪,夙蒙眷知,唯以誠直。”劉義慶《世說新語·寵禮》:“王珣、郗超並有奇才,為大司馬所眷拔。”④親屬。白居易《自詠老身示諸傢屬》:“眷屬幸團圓。”然:
①燃燒。後來寫作“燃”。《孟子·公孫醜上》:“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②代詞。如此;這樣。《呂氏春秋·用眾》:“物固莫不有長,莫不有短,人亦然。”③對;贊同。《論語·雍也》:“子曰:‘雍之言然。’”④副詞。1.表示出乎意料,相當於“乃”、“竟”。《漢書·丙吉傳》:“君侯為漢相,奸吏成其私,然無所懲艾(yì)。”(艾:治。)2. 表示順承關系。相當於“便”、“就”。《莊子·外物》:“吾得鬥升之水然活耳。”⑤連詞。1.表示轉折關系,相當於“然而”。《左傳·僖公三十年》:“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2.表示讓步關系,相當於“雖然”。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七:“然憔悴,尚天真,纖腰細褪羅裙。”⑥助詞。1.用作形容詞或副詞詞尾,表示狀態,“……的樣子”。《詩經· 小雅·南有嘉魚》:“南有嘉魚,烝然罩罩。”2. 用於句末,表示比擬。《孟子·盡心上》:“道則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3. 用於句末,表示斷定,相當於“焉”、“也”。《論語·先進》:“若由也,不得其死然。”撫:
①撫摩。《禮記·喪大記》:“主人降,北面於堂下,君撫之,主人拜稽(qǐ)顙(sǎng)。”(稽顙:跪拜禮,額至地。)②按;握。《呂氏春秋· 舉難》:“桓公聞之,撫其仆之手。”③安撫;撫慰。《孟子· 梁惠王上》:“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④敲擊;拍打。《列子·湯問》:“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遏:止。)又撫弄;彈奏。庾信《春賦》:“玉管初調,鳴弦暫撫。”⑤撫養;撫育。《顏氏傢訓·兄弟》:“換子而撫,則此患不生矣。”⑥古代官名。巡撫的省稱。耒:
①古農具,形似木叉。《周易·系辭下》:“斫木為耜,揉木為耒。”②犁。《史記·淮陰侯列傳》:“農夫莫不輟耕釋耒,褕衣甘食,傾耳以待命矣。”耜:
①耒下鏟土的部分。《莊子·天下》:“禹親自操橐耜而九雜天下之川。”②泛指農具。《詩經·豳風·七月》:“三之日於耜。”③用耜翻土。《周禮·秋官·薙氏》:“冬日至而耜之。”回:
①旋轉;曲折環繞。《左傳·襄公十八年》:“右回梅山,侵鄭東北。”歐陽修《醉翁亭記》:“峰回路轉。”引申為掉轉方向,掉頭。屈原《離騷》:“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新唐書·張玄素傳》:“張公論事,有回天之力,可謂仁人之言哉。”引申為改變。《世說新語·雅量》:“王夷甫與裴景聲志好不同,景聲惡,欲取之,卒不能回。”②返回;恢復原狀。賀知章《回鄉偶書》:“少小離傢老大回。”《鬱離子·九難》:“靈藥千名,神農所嘗,起死回生,旋陰斡陽。”引申為回復。《夢溪筆談· 人事二》:“有一縣令使人,獨不肯去,須責回書。”③不正直;邪僻。《詩經·小雅·鼓鐘》:“淑人君子,其德不回。”《論衡·變虛》:“若德回亂,民將流亡。”又為偏私,袒護。《國語·晉語八》:“且秦楚匹也,若之何其回於富也。”④避讓;忌諱。《新序·雜事一》:“外舉不避仇讎,內舉不回親戚。”《後漢書·左雄傳》:“(左雄)奏案貪猾二千石,無所回忌。”⑤量詞。晏幾道《鷓鴣天》:“幾回魂夢與君同。”首:
①頭;腦袋。《楚辭 · 九歌·國殤》:“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挾:夾在腋下。秦弓:秦地出產良弓。懲:戒止;警戒。)《左傳·襄公十四年》:“唯餘馬首是瞻。”②首領;統帥者。《周易·乾卦》:“見群龍無首,吉。”③開始;首先。《老子》第二十八章:“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史記·陳涉世傢》:“陳勝雖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將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竟:終於。事:起義。)④第一。《漢書·匡衡傳》:“孔子著之《孝經》首章,蓋至德之本也。”⑤要領。《韓非子·心度》:“刑勝而民靜,賞繁而奸生。故治民者,刑勝,治之首也;賞繁,亂之本也。”(勝:盡。)⑥伏首認罪或揭發。《漢書· 文三王傳》:“置辭驕嫚,不首主令。”⑦向;朝著。司馬遷《報任安書》:“然陵一呼勞軍……北首爭死敵。”(死敵:殺敵。)⑧量詞。用於詩、文、歌曲等。《宋書·謝莊傳》:“所著文章四百餘首,行於世。”煙:
(一)①物質燃燒時產生的氣狀物。《國語 · 魯語上》:“既其葬也,焚,煙徹於上。”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墟裡上孤煙。”②泛指雲氣、霧靄等煙狀之物。陳子昂《春日登金華觀》:“山川亂雲日,樓榭入煙霄。”杜牧《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③煙熏所積的灰。可制墨。簡文帝《與湘東王書》:“煙墨不言,受其驅染。”晁貫之《墨經·松》:“墨取廬山松煙。”代指墨。庾肩吾《謝賚銅硯筆格啟》:“煙磨青石。” (二)yīn [煙煴]1.古人指天地未分時的混沌之氣。班固《東都賦》:“降煙煴,調元氣。”2. 為陰陽二氣和合的樣子。張衡《思玄賦》:“天地煙煴,百卉含葩。”3.雲煙彌漫的樣子。江淹《別賦》:“襲青氣之煙煴。”雲:
①同“雲2”。②說。《論語·子罕》:“牢曰:‘子雲:吾不試,故藝。’”(牢:人名。試:見用於朝廷。藝:多才藝。)③有。《荀子 ·法行》:“其雲益乎?”④代詞。如此。《史記·汲鄭列傳》:“汲、鄭亦雲,悲夫!”(汲、鄭:指汲黯、鄭當時二人。)⑤助詞。1. 用於句首。《詩經·鄭風·風雨》:“既見君子,雲胡不喜?”2. 用於句中。《後漢書·陳龜傳》:“雖歿(mò)軀體,無所雲補。”(歿:死。補:彌補。)⑥語氣詞。用於句末,表陳述語氣。《史記·伯夷列傳》:“餘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塚雲。”[雲雲]通“蕓蕓”。眾多貌。《莊子·在宥》:“萬物雲雲。”橫:
(一)①橫貫;橫放著。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雲橫秦嶺傢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天工開物·舟車·車》:“四輪者前後各橫軸一根。”②橫的方向。1. 東西向的。與“縱”相對。揚雄《太玄·玄瑩》:“立天之經曰陰與陽,形地之緯曰縱與橫。”范望註:“南北為縱,東西為橫。”2. 橫向的;橫著的。與“直”、“豎”相對。《呂氏春秋·貴直》:“行人燭過免胄橫戈而進。”3. 跟物體長的一邊垂直的。與“直”、“縱”相對。《天工開物·舟車·漕舫》:“凡風從橫來名曰搶風。”③橫貫;橫渡。《漢書·揚雄傳上》:“將祭後土,上乃帥群臣橫大河,湊汾陰。”(湊:奔赴。)④充滿。蘇軾《前赤壁賦》:“白露橫江,水光接天。”⑤廣;廣闊。范仲淹《嶽陽樓記》:“浩浩湯湯(shāng),橫無際涯。”(湯湯:水流大而急。)⑥錯雜。《孟子·滕文公上》:“洪水橫流,泛濫於天下。”⑦戰國時外交策略“連橫”的省稱。《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要在強兵,破馳說(shuì)之言從橫者。” (二)hèng ①蠻橫;強暴。《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丞相言灌夫傢在潁川,橫甚,民苦之。”《孟子·萬章下》:“橫政之所出,橫民之所止,不忍居也。”②意外;出乎意料;預料不到。《淮南子·詮言訓》:“內修極而橫禍至者,皆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