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白朗《月夜到黎明》 |
释义 | 白朗《月夜到黎明》白朗《月夜到黎明》 月夜里,飘着幽灵样的轻风,随着银色的月影,它也悄悄地爬进我的窗棂。在这所高耸的小楼中,我蜷卧在床上,享受这风与月的温存。温存呵,它们比睡在我身边的孩子的嫩红的小脸更加温存。 1939年10月 【鉴赏】 《月夜到黎明》的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触觉,在浓浓诗意中传达出了坚定的斗争信念,在迷离的梦境中渲染出了澎湃的爱国豪情,使之成为一篇极具个性的作品。 首先,文章在构思上独辟蹊径,以梦境为主要内容,以 “我”在梦中的行踪为线索,串联全文。一开始,文章以细腻优美的笔触,勾画出一幅月夜入眠的温馨画面,为“我”进入梦境作好了铺垫。梦境之初,踽踽独行的“我”就遇到了星群的跟踪、讥笑,但这并没有改变“我” 的坚定。翻山越岭的跋涉之后,“我”初次向世界唱出了战斗的歌声,表达了反抗侵略、争取自由的决心,形成了梦境中的第一个高潮。紧接着一声霹雳,又将梦境带入了黑暗的低谷。作者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渲染出黑暗势力对革命力量的扼杀、吞蚀,营造出一派恐怖肆虐的气氛。一起一落、跌宕起伏地写出了革命历程中必然会遭到的挫折。一叶小舟的到来,使梦境开始走出低谷。经过艰苦的搏击,“我”终于看到了光明,还看到无数的同路人正朝着共同的目标奋进,这里又掀起了第二个高潮,展开了一幅壮阔宏大的图景。此时作者巧妙地以一声鸡鸣使梦境戛然而止,醒后的“我”在对孩子唱出的催眠歌中表达出了对光明未来的向往,对下一代寄予的殷切希望,是梦中高潮的延续,全文结束于激昂向上的袅袅余音之中。结构的精心谋划,正是本文不同寻常之处。 其次,文章虽以抗敌救国为主题,却不是空洞说教和口号语言的堆砌,而是寓爱国救亡于诗意中,绘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诗与画的编织中完成了主题的传达。作者以梦境入文,使文章脱离了就实论实的弊端,借用梦的虚幻、跳跃,创造出了诗的意蕴、节奏,极富迷离朦胧的飘渺之美。语言富于变化,急缓张弛,也增强了一种诗的韵律感。开篇月夜图的勾勒采用舒缓的笔调,悉心点染出柔情的诗韵; 梦中攀越青春峰峦的过程则采用排比,在一泻千里的气势中写下了行云流水的诗行; 黑暗与光明的斗争历程更是以急促短句的组合写出了剑拔弩张、惊心动魄的战斗诗篇。 再次,象征、拟人手法的运用也起到了深化文章表现力的作用。题目就是一个象征,表面而言是实指 “我” 从月夜入眠到黎明醒来的时间过程,实际上更象征了争取民族自由的革命事业必将由黑夜走向光明,迎来胜利。文中以星群象征投降派、以黑暗象征反动恐怖势力、以舟子象征革命的引航人、以数不清的小船象征革命的同路人……如此种种,都赋予了梦境以深刻的含义,更形象、更简约。作者还把月、风、星、峰峦、黑暗等拟人化,赋予不同的人格:或温柔缠绵,或狂暴凶狠,或猥亵阴森,或庄严安详……这样行文更加生动活 泼而摇曳多姿,并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