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註釋】:

疑:

①疑惑;猜疑;懷疑。《孫子·謀攻》:“三軍既惑且疑,則諸侯之難至矣。”《韓非子·說難》:“其傢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智:用如意動。認為聰明。)《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見:被。)又為名詞。疑問。《列子·湯問》:“其妻獻疑曰……”宋濂《送東陽馬生序》:“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②猶豫。《韓非子·解老》:“必成功,則其行之也不疑。”《呂氏春秋·不廣》:“成教垂名,於此乎在矣,君其勿疑。”③畏懼。《管子·小問》:“駮食虎豹,故虎疑焉。”劉蛻《與京西幕府書》:“富貴固不足疑其來,爵土固不足畏其大。”④相似。《呂氏春秋·疑似》:“疑似之跡,不可不察。”⑤古代官職名。《禮記·文王世子》:“虞、夏、商、周,有師、保,有疑、丞。”(師、保、丞:官名。)⑥通“擬”。比擬。《呂氏春秋·慎勢》:“立天子不使諸侯疑焉。”賈誼《論積貯疏》:“遠方之能疑者,並舉而爭起矣。”

懷:

①胸前;胸懷。《論語·陽貨》:“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曹植《七哀詩》:“原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②抱或揣在胸前。《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於是懷石遂自沉汨羅以死。”③懷孕。左延年《苦哉篇》:“五子遠鬥去,五婦皆懷身。”④包藏;隱藏。古樂府《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自由:由自己。)《戰國策·魏策四》:“懷怒未發。”⑤思念。《詩經·周南·卷耳》:“嗟我懷人,寘彼周行。”(寘:放置。周行:大路。)⑥心意;心情。王羲之《蘭亭集序》:“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信:確實。)⑦安撫。《淮南子·泰族》:“大足以容眾,德足以懷遠。”《左傳·僖公七年》:“懷遠以德。”⑧歸向;歸附。《舊唐書·賈敦頤傳》:“政化清靜,老幼懷之。”⑨賜予;贈送。《詩經·檜風·匪風》:“誰將西歸,懷之好音。”(好音:好消息。)

無:

①沒有。跟“有”相對。陸遊《遊山西村》:“山重水復疑無路。”②副詞。表示否定,相當於“不”。《商君書·農戰》:“民以此為教,則粟焉得無少,而兵焉得弱也?”③連詞。表示條件,相當於“無論”、“不論”。《詩經·魯頌·灃水》:“不小不大,從公於邁。”④通“毋”。不要。《古詩源·箜篌引》:“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當奈公何!”⑤非;不是。《管子·形勢》:“則國非其國,而民無其民也。”⑥語氣詞。用於疑問句末,表示疑問,相當於“否”。白居易《問劉十九》:“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所:

①處所;位置;地方。《墨子·號令》:“夜以火指鼓所。”《詩經·豳風·九罭》:“鴻飛遵渚(zhǔ),公歸無所。”(遵:沿著。渚:水中的沙洲。)②元、明時駐軍的一種建制。《明史·兵志二》:“度(duó)要害地,系一郡者設所,連郡者設衛。”(度:估量。)③不定數詞,附在數量詞後表示概數。《史記·李將軍列傳》:“未到匈奴陳二裡所,止。”(陳:同“陣”。)④量詞。計算房舍及其他處所。《宋書 ·沈慶之傳》:“居清明門外,有宅四所,室宇甚麗。”《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刺足陽明脈,左右各三所。”⑤助詞。用在動詞前,組成名詞性短語。1. 動詞後不再出現表事物的詞。《荀子·榮辱》:“此小人之所務而君子所不為也。”2. 動詞後用“者”或“的”表示事物。《戰國策·齊策四》:“視吾傢所寡有者。”3. 動詞後仍出現表事物的詞。《史記·項羽本紀》:“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⑥助詞。放在動詞前表示被動,多與“為”配合使用。《漢書·黃霸傳》:“食於道旁,乃為烏所盜肉。”(烏:烏鴉。)[所以]1.表示原因。《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傢之急而後私仇也。”2. 表示使用的東西。《墨子·公輸》:“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距:同“拒”。)3. 表示方法或憑借。《荀子·議兵》:“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

憑:

①盛;大。《列子· 湯問》:“帝憑怒。”②煩悶;憤懣。張衡《西京賦》:“雖斯宇之既坦,心猶憑而未攄。”(斯:此。宇:指天地。攄:抒發。)③登臨。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憑覽周地險,高標絕人喧。”④欺凌。《南史·梁武帝紀上》:“戎狄內侵,憑陵關塞。”⑤靠;倚著。李群玉《湖寺清明夜遣懷》:“獨憑危檻思淒然。”⑥依靠;依仗。陸機《苦寒行》:“猛虎憑林嘯。”⑦根據;依據。《隋書·禮儀志一》:“丈尺規矩,皆有準憑。”⑧滿。屈原《離騷》:“眾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⑨任憑。元稹《城外回謝子蒙見諭》:“稚女憑人問,病夫空自哀。”⑩請;請求。曹松《己亥歲二首》:“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11)同“馮(píng)”。徒步涉水。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永寧寺》:“不意兆不由舟楫,憑流而渡。”(兆:人名。楫:船槳。)

虛:

①大土山。《詩經·鄘風·定之方中》:“升彼虛矣,以望楚矣。”②廢墟。《漢書·賈誼傳》:“凡十三歲,社稷為虛。”③集市。柳宗元《童區(ōu)寄傳》:“去逾四十裡之虛所賣之。”④空虛。《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⑤空著。《戰國策·齊策四》:“梁王虛上位。”⑥虛假。《楚辭·九章·惜往日》:“聽讒人之虛辭。”⑦副詞。徒然,白白地。李商隱《安定城樓》:“賈生年少虛垂涕。”(賈生:漢代賈誼。)⑧指清靜無欲的內心境界。《老子》第十五章:“致虛極,守靜篤。”

聽:

①聽。《荀子·勸學》:“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②聽取;接受。《論語·憲問》:“君薨,百官總己以聽於塚宰三年。”《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丞相入奏事,坐語移日,所言皆聽。”③考察。《戰國策·秦策一》:“且(陳)軫欲去秦而之楚,王何不聽乎?”(去:離開。之:往。)④偵察;耳目;間諜。《荀子·議兵》:“且仁人之用十裡之國,則將有百裡之聽。”(用:治理。)⑤治理;審理。《論語·顏淵》:“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⑥廳堂。後作“廳(廳)”。《世說新語·黜免》:“大司馬府聽前有一老槐,甚扶疏。”(大司馬:官名。掌管國傢軍事。扶疏:枝葉茂盛。)⑦聽憑;任憑。《漢書·薛宣傳》:“賣買聽任富吏。”《莊子·徐無鬼》:“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

多:

①數量大,與“少”相對。《孟子·公孫醜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指得治國之道,即行仁政。寡:少。)王維《相思》:“願君多采擷。”②勝過;超過。湯顯祖《紫簫記·巧探》:“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相如:司馬相如,漢辭賦傢。王粲:漢魏間人,貌美多才。)③稱贊;著重。《史記·季佈欒佈列傳》:“諸公皆多季佈能摧剛為柔,朱傢以此名聞當世。”《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士亦以此多之。”④過分的;多餘的。《莊子·漁父》:“今子既上無君侯有司之勢,而下無大臣職事之官,而擅飭(chì)禮樂,選人倫以化齊民,不泰多事乎?”(飭:整頓。泰:太,過於,過分。)劉劭《人物志·體別》:“夫在多疑。”⑤增多。《荀子·天論》:“因物而多之,孰與騁能而化之?”⑥通“哆”,不正。《法言·吾子》:“中正則雅,多哇則鄭。”(哇:淫邪的樂聲。)⑦副詞。表示限定。約相當於“隻”、“僅僅”。朱浮《為幽州牧與彭寵書》:“此猶河濱之民捧土以塞孟津,多見其不知量也。”《論語·子張》:“人雖欲自絕,其何傷於日月乎? 多見其不知量也。”

無:

①沒有。跟“有”相對。陸遊《遊山西村》:“山重水復疑無路。”②副詞。表示否定,相當於“不”。《商君書·農戰》:“民以此為教,則粟焉得無少,而兵焉得弱也?”③連詞。表示條件,相當於“無論”、“不論”。《詩經·魯頌·灃水》:“不小不大,從公於邁。”④通“毋”。不要。《古詩源·箜篌引》:“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當奈公何!”⑤非;不是。《管子·形勢》:“則國非其國,而民無其民也。”⑥語氣詞。用於疑問句末,表示疑問,相當於“否”。白居易《問劉十九》:“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端:

①正;直;端正。《魏子》:“形端則影直。”又公正。賈誼《治安策》:“於是皆選天下之端士孝悌博聞、有道術者以衛翼之,使與太子居處出入。”②事物的一頭或一方。《孫子兵法·勢篇》:“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③開頭;發端。王安石《荀卿》:“知己者,智之端。”④緣由;來由。陸機《君子行》:“禍集非無端。”⑤量詞。佈帛長度單位。倍丈為端。一說六丈為端,又說一丈六尺為端。《鹽鐵論·力耕》:“中國一端之縵。”⑥審視;細看。司空圖《障車文》:“且子細思量,內外端相,事事相稱,頭頭相當。”⑦副詞。1. 正好。張說《破陣樂》:“正屬四方朝賀,端知萬舞皇威。”2.終究。蔡伸《滿庭芳》:“端不負平生。”3. 究竟。陸遊《幽事》:“餘年端有幾?”


发布时间:

所在栏目:诗句大全·卷3
上一篇:病书凭昼日,驿信寄宵鞭。

下一篇:方寻魂飘飖,南梦山岖嶔。
  • 疑怀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疑怀无所凭,虚听多无端。”诗句出处:《秋怀》;是唐朝诗人孟郊的作品。

  • 【注释】:

    疑:

    ①疑惑;猜疑;怀疑。《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韩非子·说难》:“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智:用如意动。认为聪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见:被。)又为名词。疑问。《列子·汤问》:“其妻献疑曰……”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②犹豫。《韩非子·解老》:“必成功,则其行之也不疑。”《吕氏春秋·不广》:“成教垂名,于此乎在矣,君其勿疑。”③畏惧。《管子·小问》:“駮食虎豹,故虎疑焉。”刘蜕《与京西幕府书》:“富贵固不足疑其来,爵土固不足畏其大。”④相似。《吕氏春秋·疑似》:“疑似之迹,不可不察。”⑤古代官职名。《礼记·文王世子》:“虞、夏、商、周,有师、保,有疑、丞。”(师、保、丞:官名。)⑥通“拟”。比拟。《吕氏春秋·慎势》:“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贾谊《论积贮疏》:“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

    怀:

    ①胸前;胸怀。《论语·阳货》:“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曹植《七哀诗》:“原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②抱或揣在胸前。《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于是怀石遂自沉汨罗以死。”③怀孕。左延年《苦哉篇》:“五子远斗去,五妇皆怀身。”④包藏;隐藏。古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自由:由自己。)《战国策·魏策四》:“怀怒未发。”⑤思念。《诗经·周南·卷耳》:“嗟我怀人,寘彼周行。”(寘:放置。周行:大路。)⑥心意;心情。王羲之《兰亭集序》:“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信:确实。)⑦安抚。《淮南子·泰族》:“大足以容众,德足以怀远。”《左传·僖公七年》:“怀远以德。”⑧归向;归附。《旧唐书·贾敦颐传》:“政化清静,老幼怀之。”⑨赐予;赠送。《诗经·桧风·匪风》:“谁将西归,怀之好音。”(好音:好消息。)

    无:

    ①没有。跟“有”相对。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②副词。表示否定,相当于“不”。《商君书·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弱也?”③连词。表示条件,相当于“无论”、“不论”。《诗经·鲁颂·沣水》:“不小不大,从公于迈。”④通“毋”。不要。《古诗源·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当奈公何!”⑤非;不是。《管子·形势》:“则国非其国,而民无其民也。”⑥语气词。用于疑问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否”。白居易《问刘十九》:“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所:

    ①处所;位置;地方。《墨子·号令》:“夜以火指鼓所。”《诗经·豳风·九罭》:“鸿飞遵渚(zhǔ),公归无所。”(遵:沿着。渚:水中的沙洲。)②元、明时驻军的一种建制。《明史·兵志二》:“度(duó)要害地,系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度:估量。)③不定数词,附在数量词后表示概数。《史记·李将军列传》:“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陈:同“阵”。)④量词。计算房舍及其他处所。《宋书 ·沈庆之传》:“居清明门外,有宅四所,室宇甚丽。”《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刺足阳明脉,左右各三所。”⑤助词。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1. 动词后不再出现表事物的词。《荀子·荣辱》:“此小人之所务而君子所不为也。”2. 动词后用“者”或“的”表示事物。《战国策·齐策四》:“视吾家所寡有者。”3. 动词后仍出现表事物的词。《史记·项羽本纪》:“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⑥助词。放在动词前表示被动,多与“为”配合使用。《汉书·黄霸传》:“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乌:乌鸦。)[所以]1.表示原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2. 表示使用的东西。《墨子·公输》:“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距:同“拒”。)3. 表示方法或凭借。《荀子·议兵》:“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

    凭:

    ①盛;大。《列子· 汤问》:“帝凭怒。”②烦闷;愤懑。张衡《西京赋》:“虽斯宇之既坦,心犹凭而未摅。”(斯:此。宇:指天地。摅:抒发。)③登临。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凭览周地险,高标绝人喧。”④欺凌。《南史·梁武帝纪上》:“戎狄内侵,凭陵关塞。”⑤靠;倚着。李群玉《湖寺清明夜遣怀》:“独凭危槛思凄然。”⑥依靠;依仗。陆机《苦寒行》:“猛虎凭林啸。”⑦根据;依据。《隋书·礼仪志一》:“丈尺规矩,皆有准凭。”⑧满。屈原《离骚》:“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⑨任凭。元稹《城外回谢子蒙见谕》:“稚女凭人问,病夫空自哀。”⑩请;请求。曹松《己亥岁二首》:“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11)同“冯(píng)”。徒步涉水。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不意兆不由舟楫,凭流而渡。”(兆:人名。楫:船桨。)

    虚:

    ①大土山。《诗经·鄘风·定之方中》:“升彼虚矣,以望楚矣。”②废墟。《汉书·贾谊传》:“凡十三岁,社稷为虚。”③集市。柳宗元《童区(ōu)寄传》:“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④空虚。《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⑤空着。《战国策·齐策四》:“梁王虚上位。”⑥虚假。《楚辞·九章·惜往日》:“听谗人之虚辞。”⑦副词。徒然,白白地。李商隐《安定城楼》:“贾生年少虚垂涕。”(贾生:汉代贾谊。)⑧指清静无欲的内心境界。《老子》第十五章:“致虚极,守静笃。”

    听:

    ①听。《荀子·劝学》:“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②听取;接受。《论语·宪问》:“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丞相入奏事,坐语移日,所言皆听。”③考察。《战国策·秦策一》:“且(陈)轸欲去秦而之楚,王何不听乎?”(去:离开。之:往。)④侦察;耳目;间谍。《荀子·议兵》:“且仁人之用十里之国,则将有百里之听。”(用:治理。)⑤治理;审理。《论语·颜渊》:“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⑥厅堂。后作“廳(厅)”。《世说新语·黜免》:“大司马府听前有一老槐,甚扶疏。”(大司马:官名。掌管国家军事。扶疏:枝叶茂盛。)⑦听凭;任凭。《汉书·薛宣传》:“卖买听任富吏。”《庄子·徐无鬼》:“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

    多:

    ①数量大,与“少”相对。《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指得治国之道,即行仁政。寡:少。)王维《相思》:“愿君多采撷。”②胜过;超过。汤显祖《紫箫记·巧探》:“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相如:司马相如,汉辞赋家。王粲:汉魏间人,貌美多才。)③称赞;着重。《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以此名闻当世。”《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士亦以此多之。”④过分的;多余的。《庄子·渔父》:“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而下无大臣职事之官,而擅饬(chì)礼乐,选人伦以化齐民,不泰多事乎?”(饬:整顿。泰:太,过于,过分。)刘劭《人物志·体别》:“夫在多疑。”⑤增多。《荀子·天论》:“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⑥通“哆”,不正。《法言·吾子》:“中正则雅,多哇则郑。”(哇:淫邪的乐声。)⑦副词。表示限定。约相当于“只”、“仅仅”。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此犹河滨之民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 多见其不知量也。”

    无:

    ①没有。跟“有”相对。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②副词。表示否定,相当于“不”。《商君书·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弱也?”③连词。表示条件,相当于“无论”、“不论”。《诗经·鲁颂·沣水》:“不小不大,从公于迈。”④通“毋”。不要。《古诗源·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当奈公何!”⑤非;不是。《管子·形势》:“则国非其国,而民无其民也。”⑥语气词。用于疑问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否”。白居易《问刘十九》:“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端:

    ①正;直;端正。《魏子》:“形端则影直。”又公正。贾谊《治安策》:“于是皆选天下之端士孝悌博闻、有道术者以卫翼之,使与太子居处出入。”②事物的一头或一方。《孙子兵法·势篇》:“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③开头;发端。王安石《荀卿》:“知己者,智之端。”④缘由;来由。陆机《君子行》:“祸集非无端。”⑤量词。布帛长度单位。倍丈为端。一说六丈为端,又说一丈六尺为端。《盐铁论·力耕》:“中国一端之缦。”⑥审视;细看。司空图《障车文》:“且子细思量,内外端相,事事相称,头头相当。”⑦副词。1. 正好。张说《破阵乐》:“正属四方朝贺,端知万舞皇威。”2.终究。蔡伸《满庭芳》:“端不负平生。”3. 究竟。陆游《幽事》:“余年端有几?”


    发布时间:

    所在栏目:诗句大全·卷3
    上一篇:病书凭昼日,驿信寄宵鞭。

    下一篇:方寻魂飘飖,南梦山岖嶔。

  • 发布时间:

    所在栏目:诗句大全·卷3
    上一篇:病书凭昼日,驿信寄宵鞭。

    下一篇:方寻魂飘飖,南梦山岖嶔。
  • 诗文 疑怀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释义
    • 疑懷無所憑,虛聽多無端。

      “疑懷無所憑,虛聽多無端。”詩句出處:《秋懷》;是唐朝詩人孟郊的作品。

    孤骨夜難臥,吟蟲相唧唧。老泣無涕洟,秋露為滴瀝。
    去壯暫如翦,來衰紛似織。觸緒無新心,叢悲有馀憶。
    詎忍逐南帆,江山踐往昔。
    秋月顏色冰,老客志氣單。冷露滴夢破,峭風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腸中轉愁盤。疑懷無所憑,虛聽多無端。
    梧桐枯崢嶸,聲響如哀彈。
    一尺月透戶,仡栗如劍飛。老骨坐亦驚,病力所尚微。
    蟲苦貪剪色,鳥危巢焚輝。孀娥理故絲,孤哭抽餘思。
    浮年不可追,衰步多夕歸。
    秋至老更貧,破屋無門扉。一片月落床,四壁風入衣。
    疏夢不復遠,弱心良易歸。商葩將去綠,繚繞爭馀輝。
    野步踏事少,病謀向物違。幽幽草根蟲,生意與我微。
    竹風相戛語,幽閨暗中聞。鬼神滿衰聽,恍惚難自分。
    商葉墮幹雨,秋衣臥單雲。病骨可剸物,酸呻亦成文。
    瘦攢如此枯,壯落隨西曛。褭褭一線命,徒言系絪缊。
    老骨懼秋月,秋月刀劍棱。纖輝不可幹,冷魂坐自凝。
    羈雌巢空鏡,仙飆蕩浮冰。驚步恐自翻,病大不敢凌。
    單床寤皎皎,瘦臥心兢兢。洗河不見水,透濁為清澄。
    詩壯昔空說,詩衰今何憑。
    老病多異慮,朝夕非一心。商蟲哭衰運,繁響不可尋。
    秋草瘦如發,貞芳綴疏金。晚鮮詎幾時,馳景還易陰。
    弱習徒自恥,莫知欲何任。露才一見讒,潛智早已深。
    防深不防露,此意古所箴。
    歲暮景氣幹,秋風兵甲聲。織織勞無衣,喓喓徒自鳴。
    商聲聳中夜,蹇支廢前行。青發如秋園,一剪不復生。
    少年如餓花,瞥見不復明。君子山嶽定,小人絲毫爭。
    多爭多無壽,天道戒其盈。
    冷露多瘁索,枯風曉吹噓。秋深月清苦,蟲老聲粗疏。
    赬珠枝累累,芳金蔓舒舒。草木亦趣時,寒榮似春馀。
    悲彼零落生,與我心何如。
    老人朝夕異,生死每日中。坐隨一啜安,臥與萬景空。
    視短不到門,聽澀詎逐風。還如刻削形,免有纖悉聰。
    浪浪謝初始,皎皎幸歸終。孤隔文章友,親密蒿萊翁。
    歲綠閔以黃,秋節迸又窮。四時既相迫,萬慮自然叢。
    南逸浩淼際,北貧磽確中。曩懷沉遙江,衰思結秋嵩。
    鋤食難滿腹,葉衣多醜躬。塵縷不自整,古吟將誰通。
    幽竹嘯鬼神,楚鐵生虯龍。志士多異感,運鬱由邪衷。
    常思書破衣,至死教初童。習樂莫習聲,習聲多頑聾。
    明明胸中言,願寫為高崇。
    幽苦日日甚,老力步步微。常恐暫下床,至門不復歸。
    饑者重一食,寒者重一衣。泛廣豈無涘,恣行亦有隨。
    語中失次第,身外生瘡痍。桂蠹既潛朽,桂花損貞姿。
    詈言一失香,千古聞臭詞。將死始前悔,前悔不可追。
    哀哉輕薄行,終日與駟馳。
    流運閃欲盡,枯折皆相號。棘枝風哭酸,桐葉霜顏高。
    老蟲幹鐵鳴,驚獸孤玉咆。商氣洗聲瘦,晚陰驅景勞。
    集耳不可遏,噎神不可逃。蹇行散馀鬱,幽坐誰與曹。
    抽壯無一線,剪懷盈千刀。清詩既名脁,金菊亦姓陶。
    收拾昔所棄,咨嗟今比毛。幽幽歲晏言,零落不可操。
    霜氣入病骨,老人身生冰。衰毛暗相刺,冷痛不可勝。
    鷕鷕伸至明,強強攬所憑。瘦坐形欲折,腹饑心將崩。
    勸藥左右愚,言語如見憎。聳耳噎神開,始知功用能。
    日中視餘瘡,暗隙聞繩蠅。彼嗅一何酷,此味半點凝。
    潛毒爾無厭,馀生我堪矜。凍飛幸不遠,冬令反心懲。
    出沒各有時,寒熱苦相凌。仰謝調運翁,請命願有征。
    黃河倒上天,眾水有卻來。人心不及水,一直去不回。
    一直亦有巧,不肯至蓬萊。一直不知疲,唯聞至省臺。
    忍古不失古,失古志易摧。失古劍亦折,失古琴亦哀。
    夫子失古淚,當時落漼漼。詩老失古心,至今寒皚皚。
    古骨無濁肉,古衣如蘚苔。勸君勉忍古,忍古銷塵埃。
    詈言不見血,殺人何紛紛。聲如窮傢犬,吠竇何誾誾。
    詈痛幽鬼哭,詈侵黃金貧。言詞豈用多,憔悴在一聞。
    古詈舌不死,至今書雲雲。今人詠古書,善惡宜自分。
    秦火不爇舌,秦火空爇文。所以詈更生,至今橫絪缊。
    孤骨夜难卧,吟虫相唧唧。老泣无涕洟,秋露为滴沥。
    去壮暂如翦,来衰纷似织。触绪无新心,丛悲有馀忆。
    讵忍逐南帆,江山践往昔。
    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疑怀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一尺月透户,仡栗如剑飞。老骨坐亦惊,病力所尚微。
    虫苦贪剪色,鸟危巢焚辉。孀娥理故丝,孤哭抽余思。
    浮年不可追,衰步多夕归。
    秋至老更贫,破屋无门扉。一片月落床,四壁风入衣。
    疏梦不复远,弱心良易归。商葩将去绿,缭绕争馀辉。
    野步踏事少,病谋向物违。幽幽草根虫,生意与我微。
    竹风相戛语,幽闺暗中闻。鬼神满衰听,恍惚难自分。
    商叶堕干雨,秋衣卧单云。病骨可剸物,酸呻亦成文。
    瘦攒如此枯,壮落随西曛。褭褭一线命,徒言系絪缊。
    老骨惧秋月,秋月刀剑棱。纤辉不可干,冷魂坐自凝。
    羁雌巢空镜,仙飙荡浮冰。惊步恐自翻,病大不敢凌。
    单床寤皎皎,瘦卧心兢兢。洗河不见水,透浊为清澄。
    诗壮昔空说,诗衰今何凭。
    老病多异虑,朝夕非一心。商虫哭衰运,繁响不可寻。
    秋草瘦如发,贞芳缀疏金。晚鲜讵几时,驰景还易阴。
    弱习徒自耻,莫知欲何任。露才一见谗,潜智早已深。
    防深不防露,此意古所箴。
    岁暮景气干,秋风兵甲声。织织劳无衣,喓喓徒自鸣。
    商声耸中夜,蹇支废前行。青发如秋园,一剪不复生。
    少年如饿花,瞥见不复明。君子山岳定,小人丝毫争。
    多争多无寿,天道戒其盈。
    冷露多瘁索,枯风晓吹嘘。秋深月清苦,虫老声粗疏。
    赪珠枝累累,芳金蔓舒舒。草木亦趣时,寒荣似春馀。
    悲彼零落生,与我心何如。
    老人朝夕异,生死每日中。坐随一啜安,卧与万景空。
    视短不到门,听涩讵逐风。还如刻削形,免有纤悉聪。
    浪浪谢初始,皎皎幸归终。孤隔文章友,亲密蒿莱翁。
    岁绿闵以黄,秋节迸又穷。四时既相迫,万虑自然丛。
    南逸浩淼际,北贫硗确中。曩怀沉遥江,衰思结秋嵩。
    锄食难满腹,叶衣多丑躬。尘缕不自整,古吟将谁通。
    幽竹啸鬼神,楚铁生虬龙。志士多异感,运郁由邪衷。
    常思书破衣,至死教初童。习乐莫习声,习声多顽聋。
    明明胸中言,愿写为高崇。
    幽苦日日甚,老力步步微。常恐暂下床,至门不复归。
    饥者重一食,寒者重一衣。泛广岂无涘,恣行亦有随。
    语中失次第,身外生疮痍。桂蠹既潜朽,桂花损贞姿。
    詈言一失香,千古闻臭词。将死始前悔,前悔不可追。
    哀哉轻薄行,终日与驷驰。
    流运闪欲尽,枯折皆相号。棘枝风哭酸,桐叶霜颜高。
    老虫干铁鸣,惊兽孤玉咆。商气洗声瘦,晚阴驱景劳。
    集耳不可遏,噎神不可逃。蹇行散馀郁,幽坐谁与曹。
    抽壮无一线,剪怀盈千刀。清诗既名脁,金菊亦姓陶。
    收拾昔所弃,咨嗟今比毛。幽幽岁晏言,零落不可操。
    霜气入病骨,老人身生冰。衰毛暗相刺,冷痛不可胜。
    鷕鷕伸至明,强强揽所凭。瘦坐形欲折,腹饥心将崩。
    劝药左右愚,言语如见憎。耸耳噎神开,始知功用能。
    日中视余疮,暗隙闻绳蝇。彼嗅一何酷,此味半点凝。
    潜毒尔无厌,馀生我堪矜。冻飞幸不远,冬令反心惩。
    出没各有时,寒热苦相凌。仰谢调运翁,请命愿有征。
    黄河倒上天,众水有却来。人心不及水,一直去不回。
    一直亦有巧,不肯至蓬莱。一直不知疲,唯闻至省台。
    忍古不失古,失古志易摧。失古剑亦折,失古琴亦哀。
    夫子失古泪,当时落漼漼。诗老失古心,至今寒皑皑。
    古骨无浊肉,古衣如藓苔。劝君勉忍古,忍古销尘埃。
    詈言不见血,杀人何纷纷。声如穷家犬,吠窦何誾誾。
    詈痛幽鬼哭,詈侵黄金贫。言词岂用多,憔悴在一闻。
    古詈舌不死,至今书云云。今人咏古书,善恶宜自分。
    秦火不爇舌,秦火空爇文。所以詈更生,至今横絪缊。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3:5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