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注释】:

待:

①等;等候。《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②对待。《三国志· 吴书·吴主传》:“吾待蜀不薄。”③依赖;倚仗。《商君书·农战》:“故不待赏赐而民亲上,不待爵禄而民从事,不待刑罚而民致死。”(上:君主。致死:效命。)④防御;防备。《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今城郭不完,兵甲不备,不可以待不虞。”⑤须;需要。《史记·天官书》:“传其人,不待告。”[待年]1.等待年长。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天子聘公三女为贵人,少者待年于国。”2.指女子待嫁。颜延年《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收:

①拘捕;拘禁。《诗经·大雅·瞻印(仰)》:“此宜无罪,女反收之。”(女:同“汝”。)②收拢;聚集。《左传·隐公元年》:“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③收获;收割。李绅《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④收获物或收成。《吕氏春秋·季秋》:“藏帝藉之收于神仓。”⑤获得;获取。《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大王举梁、楚而西,务在入关,未及收河北也。”张居正《答楚按院陈燕野》:“不费兵力,收此奇功。”⑥取回。《汉书·昭帝纪》:“今年蚕麦伤,所振贷种、食勿收责。”(责:同“债”。)⑦征收。《盐铁论·非鞅》:“收山泽之税。”⑧收容;容纳;接受。《荀子·王制》:“收孤寡,补贫穷。”⑨收拾;收殓。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⑩约束;控制。吕岩《寄白龙洞刘道人》:“要取鱼,须结筌(quán);何不收心炼取铅?”(筌:捕鱼器。)(11)停止;结束。《礼记·月令》:“雷始收声。”谢榛《捣衣曲》:“见说平安收涕泪,梧桐树下捣寒衣。”

收拾:

①收取,收捡。《论衡·别通》:“萧何入秦,~~文书。”②整理,整顿。《后汉书·光武帝纪》:“家羸弱不能~~者,其以见钱谷取傭,为寻求之。”③解除,摆脱。《西厢记》本三折三:“毕罢了牵挂,~~了忧愁。”

拾:

(一)①捡起;捡取。《战国策·秦策一》:“期(jī)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懼。”(期年:一年。拾遗:捡取他人的失物。)②收拾;收敛。《论衡·别通》:“萧何入秦,收拾文书。”③射箭时用的皮制护袖。《国语·吴语》:“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胜未可成也。” (二)shè 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蹑足而上。《礼记·曲礼上》:“拾级聚足,连步以上。”

大:

(一)①与“小”相对。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战国策·燕策二》:“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②特指粗,形容条状物横剖面大。《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时有长人巨无霸,长一丈,大十围。”③扩大;光大。《荀子·成相》:“卑其志意,大其园囿,高其台。”《陈书·周弘正传》:“庶改浇竞之俗,以大吴国之风。”④程度深;声势大。晁错《削藩策》:“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⑤夸张;夸大。《史记·高祖本纪》:“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⑥尊贵的;重要的。《论语·颜渊》:“出门如敬大宾。”⑦尊崇;推重。《荀子·天论》:“大天而思之,孰若物畜而制之?”《汉书·王吉传》:“《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⑧敬词。《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鲁)肃抚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⑨排行第一;辈分较长。古乐府《孤儿行》:“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⑩加在“父”“母”之前,用以称呼祖父、祖母。《史记·留侯世家》:“韩破,良家童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归有光《项脊轩志》:“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11)表示超过。《战国策·秦策》:“亦无大大王。”(12)不详细,不准确。《新书·数宁》:“故圣之起,大以五百为纪。”(五百:指五百年。)(13)副词。很;极。《史记·张丞相列传(附申屠嘉)》:“(邓)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大夫]古代官职名。殷周时期,官分卿、大夫、士三级。秦汉时期,中央要职有御史大夫、谏大夫、光禄大夫、中大夫等。唐宋存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清代称高级文职阶官为大夫,并非实职(武官则称将军)。[大王]对帝王的尊称。《战国策·秦策一》:“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教:习。)[大方]专家内行。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二·闺秀画》:“三百年中,大方名笔,可与颉颃者不过二三而已。”(颉颃:相抗衡。) (二)dài 通“待”。要;打算。关汉卿《拜月亭》第三折:“安排香桌儿去,我大烧炷夜香咱。”[大夫]对医生的尊称。宋代医官设有大夫、郎、医效等。见洪迈《容斋三笔》卷十六。(三)tài ①同“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大上:德行最高者。)后一般写作“太”。②同“泰”。安泰;太平。《荀子·富国》:“故儒术诚行,则天下大而富,使而功。”(使:行使,使用。功:成功,获得好结果。)

翁:

①鸟颈的毛。《山海经·西山经》:“(鸟)黑文而赤翁。”(文:花纹。)②指父亲。《后汉书·华佗传》:“必是逢我翁也。”③指祖父。杜甫《示从孙济》:“阿翁懒惰久。”④丈夫或妻子的父亲。⑤泛指老年男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⑥敬称。《宋史·苏云卿传》:“无良贱老稚皆爱敬之,称曰苏翁。”(良贱:贵贱。)

贺:

①奉送礼物表示庆贺。《诗经·大雅·下武》:“四方来贺。”引申为庆祝;庆贺。《淮南子·人间》:“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杜甫《雨》:“始贺天休雨,还嗟地出雷。”②嘉赏;犒劳。《晏子春秋·外篇重而异者二十》:“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 子之治东阿也。’”③增加;增益。《仪礼·士丧礼》:“带用靲(qín)贺之,结于后。”(靲:竹篾。)

喜:

(一)①快乐;高兴。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喜庆的事。《史记·天官书》:“卿云,喜气也。”③爱好;喜爱。《吕氏春秋·疑似》:“褒姒不说,喜之。”④习惯或适合于某种环境条件。苏轼《格物粗谈·树木》:“松喜干,桧喜翼。”⑤容易发生。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卷五:“夏喜暴雨,冬则积雪,行人由之多致难艰。” (二)xī①游戏;嬉戏。《墨子·号令》:“五日官(阅),各上喜戏、居处不庄、好侵侮人者。”②通“”。酒食。 《诗经·豳风·七月》:“馌(yè)彼南亩,田畯(jùn)至喜。”(馌:给耕作者送饭。田畯:古代劝农的官。)③通“熙”。光明。扬雄《剧秦美新》:“百工伊凝,庶绩咸喜。”

兴:

①[动]起身,起 来。《论语·卫灵公》:“从者病,莫能~。”②[动]兴起,建立。《史记·文帝本纪》:“汉~,至孝文四十有余载。”③[动]发动。《史记·酷吏列传》:“汉大~兵伐匈奴。”④[形]兴盛。与“废”相对。《论语· 子路》:“事不成,则礼乐不~。”⑤(xing)[名]兴致,兴趣(后起意义)。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吾本乘~而行,~尽而返。”

醉:

①酒醉。《诗经·小雅·宾之初筵》:“宾既醉止,载号载呶(náo)。”(止:语气词。呶:喧闹。)《韩非子·说林上》:“醉寐而亡其裘。”②极端爱好。《庄子·应帝王》:“列子见之而心醉。”宋之问《送赵六贞固诗》:“心醉东郊柳。”


诗文 待收拾大翁,茶盐贺喜,兴村东醉。
释义

待收拾大翁,茶盐贺喜,兴村东醉。

“待收拾大翁,茶盐贺喜,兴村东醉。”诗句出处:《水龙吟》;是宋朝诗人曹勋的作品。

冻云阁雨,长风送雪,万里无凝滞。斜斜整整,纯白入素,应同太始。袁巷萧条,冷光寒透,有人曾至。但圆虚上下,澄明莹洁,如□□、混元气。时听松篁泻坠。任山川、珠联玉缀。一尘不染,一毫不现,真空妙治。祥应三白,润归多稼,已成丰岁。待收拾大翁,茶盐贺喜,兴村东醉。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 11:5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