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王维的朋友圈之二:张九龄 |
释义 | 王维的朋友圈之二:张九龄 开元九年 (721) , 王维二十一岁擢进士第, 解褐太乐丞。这年的秋天, 太乐丞王维因为“舞黄狮子”犯禁 (《黄狮子》这种舞蹈, 皇帝不在时不能演出) , 获罪贬官。被逐出京城, 贬为济州寺仓参军。随后, 进入人生地失落、官场失意达十余年。 王维命运出现的最重大转折, 是因为遇到一位白发朋友———张九龄 (678—740) 。 开元二十一年 (733) , 张九龄任中书令 (相当于宰相) 。开元二十二年, 王维写了一首《上张令公》诗, 诗曰: 珥笔趋丹陛, 垂珰上玉除。步檐青琐闼, 方幰画轮车。市阅千金字, 朝闻五色书。致君光帝典, 荐士满公车。伏奏回金驾, 横经重石渠。从兹罢角牴, 且复幸储胥。天统知尧后, 王章笑鲁初。匈奴遥俯伏, 汉相俨簪裾。贾生非不遇, 汲黯自堪疏。学易思求我, 言诗或起予。当从大夫后, 何惜隶人馀。 初唐、盛唐的年月, 投诗干谒, 一则要个官做, 二则求个衣食帮助, 十分流行, 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姚铉《唐文粹》专辟“自荐书”两卷。王维同年出生的李白“遍干诸侯”, 同时的杜甫留下来的干谒诗达三十来首。用诗这种雅形式做伸手要官的俗勾当, 让诗人后来的崇拜者读了, 难免心中戚戚, 有些尴尬。王维的干谒诗不多, 只有一两首。 干谒诗, 表扬与自我表扬相结合, 既要拍人家马屁, 又要自我夸耀, 分寸不易把握, 写好甚难。王维这首《上张令公》, 前十六句赞颂张相功勋, 基本得当, 没有肉麻, 后六句自我推荐, 也没有把尾巴翘上天。 张九龄是个文官, 对王维诗才十分欣赏, 见到这首干谒诗, 果断地起用了王维。 开元二十三年 (735) , 王维受知于张相而出任中书省的右拾遗。右拾遗, 级别不高, 但位置重要, 其职责是批评朝政, 谏诤皇帝, 弹劾大臣, 同时还有举贤荐才的职能。这一年, 他三十五岁。 王维上任不久, 写了《献始兴公》, 感谢张九龄的知遇之恩: 宁栖野树林, 宁饮涧水流。不用坐粱肉, 崎岖见王侯。鄙哉匹夫节, 布褐将白头。任智诚则短, 守任固其优。侧闻大君子, 安问党与雠。所不卖公器, 动为苍生谋。贱子跪自陈, 可为帐下不。感激有公议, 曲私非所求。 这首献诗极为不俗。诗上来就说, 我宁可栖荫于荒野树林, 宁可饮山间流水, 而不愿低声下气去见王侯。我就是一介匹夫, 一辈子布衣也不会失节。我虽才疏智短, 但是固本不苟。前八句写胸中激烈跟悲愤, 表明自己的傲骨。这不像是给提携自己的上级的拍马屁的话, 倒像是像老朋友吐出的心里话。诗人接着说, 我佩服您“动为苍生”的济世精神, 我跪而陈述, “可为帐下否”, 配做您的部下吗?感谢张公公心任用, 但愿不是私心关照于我。这些低回慷慨之言, 都是对精神知音说的话。所以, 我认为张九龄是王维的白发朋友。 王维在右拾遗任上颇受张九龄赏识, 再加上他诗人风度, 才情洋溢, 很快名满天下。 开元二十四年 (736) 十一月, 张九龄罢相, 被逐出京华, 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大唐从此进入李林甫“当政”时期。王维不忘亦恩师亦朋友的张九龄, 写《寄荆州张丞相》:“所思竟何在, 怅望深荆门。举世无相识, 终身思旧恩。方将与农圃, 艺植老丘园。目尽南飞雁, 何由寄一言。” 王维深情地怅望着恩师所在的荆州, 一句“举世无相识”, 说出了远离白发师友的巨大孤独感;一句“终身思旧恩”, 道出了感恩报恩的真诚心;接着写自己也想归隐农圃, 不与“他们”玩了, 真可谓“直朴, 深致”。 张九龄收到王维的诗作, 作《复王维》:“荆门怜野雁, 湘水断飞鸿。知己如相忆, 南湖一片风。”他以“知己”称谓王维, 可见, 两人不仅仅是上下级关系, 更是精神上的朋友。 “老”朋友张九龄是王维复出做官、名扬天下之一大关键。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