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狄希 |
释义 | 狄希·干宝· 〔选自《搜神一记》〕 本篇原名《千日酒》,且饮酒人亦非姓玄名石,乃姓刘,名玄石。见载于张华《博物志》卷十,《杂说下》。与张华同时代人左思《魏都赋》中亦有“千日酒”故事。但他们只记有“中山酒家”,并不曾写酒家姓名“狄希”。而且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全篇仅80十余字,还是较《书钞》、《广记》所引稍为完整的。 何谓“千日酒”?据《周礼·酒正》注云:“清酒,今中山冬酿,接夏而成。”疏云:“昔酒为久,冬酿接春,清酒久于昔酒。” 清代梁章钜在《浪迹三谈》卷五中说到“千日酒”对曰:“是酒名千日者,极言其酿日之久,后人乃附会为一醉千日之说耳。” 事虽如此,而《千日酒》故事流传至今,经久不衰,这应当归功于东晋人干宝。 干宝在前人所作“千日酒”故事的基础上,对人物和情节大为增饰,事复文繁,幽默诙谐,读之不厌,堪称为志怪小说中的佳篇。 干宝的二十卷本《搜神记》卷十九载有此文,而那好酒者同前人所写一样,姓刘,名玄石。《搜神记》八卷本卷三所记故事情节与其大致相同,而将好酒者改为姓玄,名石。小说题目也改为《狄希》。 故事一开头,开门见山,先交待酒家姓名狄希,能造千日酒。“饮之千日醉”,五字一句便道出千日酒神奇怪异,暗叹狄希之才能。紧接写玄石好酒。文笔细腻,抑扬顿挫。先写酒未发,狄希不肯给他。玄石先退让一步,好言恳求:“纵未熟,且与一杯得否”,待饮完一杯,便进一步讨求,并情不自禁,连赞“美哉!”狄希就此止住,劝他别日再来,说“只此一杯,可眠千日也。”玄石别酒家而归时,已现怍色。这段文字写得相当精妙。写玄石好酒,情态活现,憨厚可爱。而写千日酒又从“酒发未定”入手,别具情趣。为引出下文,层层铺垫。 “旋至家,已醉死矣”。此句用一“旋”字;写出一“死”字,实在夸张之极。但想那玄石饮的乃是“千日酒”,旋即醉死,也当合情合理,读到这里,人只觉那酒奇,并不觉事伪。而“家人不知,乃哭而葬之”,这一富于戏剧性的情节,令人啼笑皆非。这一笔恰似平湖投石,水波涟漪,故事情节起落宕荡,引人入胜。 转眼三年已过,狄希忆起玄石应酒醒,前往石家探视、问询。不料,被家人告知:玄石归来即死,服丧已满三年。这大出狄希所料,赶紧告诉家人:玄石饮美酒而致醉眠千日,今日当醒。待家人凿冢破棺时,只“见冢上汗气彻天”,又一大胆夸张之笔,旨在写酒之威。那玄石张目开口便言:“快哉!醉我也!”好一个好酒的憨汉,一醉千日,醒来第一句还在为好酒称快,却不问自己如何被埋入土中千日。玄石好酒的形象被作者写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其他各种“千日酒”故事写到这里便打住收笔。干宝却增写一节。玄石在墓中醒来,只管问狄希:“你作何物也,令我一杯大醉,今日方醒。日高几许矣”,其嘴中喷出的酒气直冲墓上人鼻中,“亦各醉卧三月。”篇末又书一夸张之辞,幽默诙谐,别具奇趣。 故事短小精练,全篇仅二百六十余字,情节曲曲折折,妙趣横生。想象大胆,活泼新颖。三次运用夸张手法,使全篇首尾相贯,一气呵成。 这篇故事写人离不开写酒,写酒又离不开写人,通篇写人叙事,笔笔与“千日酒”相关。文中所叙:狄希酿酒,玄石饮酒、醉酒、醒酒,主旨皆在赞“千日酒”鲜美神奇,威力无比。全篇在构思运笔上围绕的中心还是“千日酒”。故事之所以显得精美新奇,引人入胜,更不能离开“千日酒”,而读者并不在乎酒家姓什名谁。所以,故事篇名似乎仍用《千日酒》更加切题,改为《狄希》倒觉不妙。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