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民为淮南王歌》 |
释义 | 《民为淮南王歌》一尺布,尚可缝; 一斗粟,尚可舂。 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汉·司马迁《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汉书》载此歌末句作“兄弟二人不相容。”《淮南子》高诱“叙”所录为:“一尺缯,好童童;一升粟,饱蓬蓬。兄弟二人不能相容。”“缯“是绸绢的总名; “童童”洁净光泽的样子。 这是一首讽刺汉文帝兄弟相残的歌谣。文帝六年(前174),他的异母弟淮南王刘长谋反,被废为庶人流放蜀郡(今四川)。流放途中刘长绝食身亡。于是,文帝十二年(前168)民间开始流传这首歌谣。 歌辞用语俚俗,直承《诗经》国风兴而比的手法,以细微而又不值钱的一尺布、一斗粟来起兴作比:穷苦人家,有尺布即可缝而共衣,斗粟就能舂而共食,相处和睦。而刘恒、刘长贵为帝、王,富甲天下,却还要兄弟相争彼此残杀。人们不禁要问,他们所高喊的孝悌之情到哪里去了?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