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爱护主人的大象 |
释义 | 爱护主人的大象有一天主人睡觉了,蚊虫飞来叮主人的脸。大象很心疼主人被蚊虫来咬, 于是举起右手, 用力往主人脸上一打。结果蚊虫没打着, 主人却痛得昏过去了。
这则民间寓言与唐代《法苑珠林》中一则佛经故事《打蚊》近似。《打蚊》写的是父与子, 这里是人与象。佛经故事本来就有不少来自民间,而以大象为主角更富有寓言特点和傣族地方特色,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它是一则有悠久历史的傣族民间寓言。 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 力大无比,连狮子和老虎都惧它三分。但它性情温和,可以被人驯化,成为生产劳动中的得力助手。我国傣族生活于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寓言反映了傣族人民驯象助劳的社会现象。但寓言中的“象”毕竟是象征性的。寓言要说明的不是人与象的关系,而是“善”(包括爱”)与“智”的关系,说明“智”对于“善”的重要性。 大象那么服从主人,并不是由于惧怕人的威力,而是出于对人的爱。它“非常爱护主人,主人说什么就马上去做什么”,为了防止“敌人”对主人的侵袭,它“一刻不离地站在主人身旁”,忠心可鉴。当蚊虫飞来叮主人时,它因心疼主人而举掌打蚊,可见爱之深。 可是它打错了,“蚊虫没打着,主人却痛得昏过去了”——岂止昏过去了呢,很可能是死了。大象是把蚊虫当成了侵袭主人的“敌人”,同时不知对这“敌人”只需轻轻一拂即可。这全由于它的“不智”所导致。大象是“善”而“愚”的象征。 善而愚非但没办成好事,反而办了大坏事。蚊虫是坏心来干坏事,大象是好心办坏事。可这一次的好心办坏事比坏心办坏事还要严重得多。这则寓言至少说明了:善不等于好,动机的善,心地的善,并不等于效果的好;一个不智的人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人。并非不智者不善,而是不智者难为善——难做成真正的善事。《打蚊》末尾有偈语:“宁与智者仇,不与无智亲”, 强调的也是相近的意思。 寓言运用了对比手法。大象与蚊子形成大与小的尖锐对比,蚊子对人的伤害与大象对人的伤害形成轻与重的对比,终于突出了好心与坏事、动机与效果的尖锐对比。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