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燕长城和赵长城
释义

燕长城和赵长城

两千多年以来,燕赵地区一直是农耕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融合与冲突之所在,由此形成了这一区域以长城关塞为代表的文物古迹与人文景观。时至今日,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为世界各国人民所瞩目。
今日人们游览的长城建于明代,它是在战国燕、赵长城、秦长城及北朝长城的基础上重建的。中国先民筑城的历史十分悠久,相传夏鲧作三仞之城,又传说黄帝始立城邑。随着经济的发达,战争规模增大,开始筑造长城。春秋初期,楚国在其北境依托今河南方城县北的伏牛山、方城山东南到泌阳东北,西南到邓县北筑城,名曰“方城”,这应是历史上最早的长城。长城既是城,又是墙,它改变了战场环境,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据城者握有战争的主动权。到战国时期,齐、魏、秦、燕、赵、中山等北方诸侯纷纷修筑长城,其中,燕赵在其南部边境筑长城,是为了对付兼并战争;在北部边境筑城,是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
燕国南境长城建于燕昭王以前,起于今河北易县太行山下,向东至徐水南境,转向东北,经新安县,终点为文安县境内。此长城是为防御赵国与中山。北魏郦道元是范阳涿县人,熟知燕赵人文地理,所著《水经注》,记载燕国南长城许多遗址依然完好。战国末年,赵将李牧率兵伐燕,曾夺取燕南长城隘口“武隧城”。
明末清初学者顾祖禹,著《读史方舆纪要》,记述北方山川险要战守之地。书中载,清初安肃县(今徐水县)东北尚有长城口,乃战国燕赵分界处。五代后晋开运三年,曾于此破契丹军。又有长城遗址名黑卢堤,宋太平兴国四年契丹入寇,大将刘延翰御敌于徐河,别将崔彦潜出黑卢堤,北沿长城,口衔枚蹑其后。
燕南长城曾是燕国的重要防御体系,昭王初即位时,张仪前来游说,威胁道:“今大王不事秦,秦甲下云中、九原,驱赵而攻燕,则易水长城非大王之有也。”至本世纪40年代,南长城关门武阳城城垣遗址仍历历可见,后经发掘,已于近年建成燕下都博物馆。
燕国北长城约建于燕王喜初年,由抗胡名将秦开主持,秦开之孙秦舞阳曾参预刺杀秦王。北长城西起造阳,东至襄平,沿今河北宣化。怀来以北张家口附近,向东北经围场、内蒙古赤峰,再向东南至辽宁省辽阳以东,它护卫着燕国新拓之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
北长城遗址仍有迹可寻。清修《承德府志》载,木兰(今围场)县境自东至西,延袤数百里中,横亘有城堑,依山连谷,斥堠屯戍旧址相望。本世纪50年代,于内蒙古英金河与老哈河间之赤峰考察,亦发现燕北长城。七十五公里内,城关、望楼、长墙遗址断断续续,依稀相连;关楼遗址上有陶片散乱,当为戍卒所遗。其中,卓苏河岸上五里岔北望楼遗址,长宽各四十米,最为雄壮。此段长城临河为塞,高大坚固,曲折迤逦如带,是燕北长城最北部分。
赵国亦有南北长城。赵肃侯时始筑赵南长城,起于今河北武安县西南二十五公里之太行山下,沿滏水向东南,到达磁县;滏水至此汇入漳水,长城便沿漳水北岸折向东北,经今临漳、成安、肥乡,终止于曲周境内。时称“阻漳滏之险,立长城”。赵都邯郸与魏都邺城隔城相望,赵长城最初为防御魏国,后来主要防秦。
赵肃侯又筑赵北长城,《盐铁论·险固篇》载:“赵结飞狐、句注,孟门。”此长城东起河北蔚县飞狐关、经山西代县雁门关(句注)、宁武、岢岚、至离石(孟门)与黄河相接。代县、宁武土质色紫,故史志称为“紫塞长城”。
赵武灵王即位后,胡服骑射,国势大振,疆土向北扩张,《史记·匈努列传》载:“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阴山即今内蒙大青山。此段长城始于河北蔚县,西北经内蒙古集宁以北,武川、呼和浩特北,过固阳,包头北部,最后终止于五原、临河境内。
郦道元著《水经注》,曾亲往阴山考察,山下有白道城,城北为白道岭,岭上长城萦带,垣若颓基,东西无极。本世纪初,有人考察阴山赵长城,仍见颓垣废址,当地人称“二道边”。在溪谷要冲地段还有古城错落,遗迹隐然可辨。在包头境内,长城自山脚下的什拉淖西至西山嘴子,共长二百六十余里,高二三尺至六尺不等,以什拉淖至城塔汗一段较为完整。
燕赵长城奠定了后代长城的基础。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的第五年,命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北击匈奴,取河南(即河内)之地,渡河而北,斥逐匈奴远退。于此同时,蒙恬主持修筑了秦长城,“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从此始称“万里长城”。秦长城西段自临洮至九原,是在原秦长城基础上修建的,为阻止匈奴骑兵由河套侵逼成首城咸阳,被视为重点地段,蒙恬就亲驻上郡(今陕西榆林)屯守。其中段自云中至代郡,借用了赵武灵王所筑长城;东段自代郡至辽东,基本借用了燕国所筑长城。
秦修长城,使用了士兵戍卒、役夫、罪人,总数不下数百万,百姓的血汗,创建起世界奇迹,护卫了中原农耕文明,然耗费巨大,徭役频繁,生民愁怨,秦代民间有歌谣云:“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𫗦,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撑柱。”始皇功过,各有其说。
秦代以后,历朝都在利用、修筑长城。西汉时代以加筑烽燧为主,重点在西段与中段。东汉初年,则在常山关、居庸关以内构筑亭障坞堡,自代郡至平城(今大同)三百里间,起筑亭障烽火,相隔十里有一亭候。伏波将军马援曾在雁门、代郡、长谷修筑障塞,与原长城互为表里,维护汉朝的北部防线。
南北朝时,居于燕赵之地的北魏、东魏、北齐诸政权,都曾修筑长城。北魏中书监高闾上书陈奏筑长城有五利。一、罢游防之苦;二、北部放牧无抄掠之患;三、登城临敌,以逸待劳;四、既防一时不测,又省常年防备;五、年年运粮,永无匮乏。高闾所言,实为修筑长城的经验总结。南北朝时,北齐所筑长城,耗资最大,其工程量足以与秦、明两朝相匹敌,其在山西及河北北部所建长城,构成了明代内边长城东段的基础。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0 7:4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