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清)顾贞观《夜行船·郁孤台》原文赏析 |
释义 | (清)顾贞观《夜行船·郁孤台》原文赏析(清)顾贞观 夜行船·郁孤台 为问郁然孤峙者,有谁来、雪天月夜?五岭南横,七闽东距,终古江山如画。百感茫茫交集也!憺忘归、夕阳西挂。尔许雄心,无端客泪,一十八滩流下。 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县西南。据《舆地纪胜》载:“郁孤台……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冠冕一郡之形胜而襟带千里之山川。”《赣州府志》云:“郁孤台,一名贺兰山。隆阜郁然孤峙,故名。唐代李勉为刺史,登台北望,慨然曰:‘予虽不及子牟,心在魏阙一也。郁孤岂令名乎?’乃易匾为‘望阙’。”文人多因其“郁孤”而登临,登临而生“望阙”之思。如苏轼《虔州八景图》就写道:“倦客登临无限思,孤云落日是长安。”自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出后,此处更为知名。顾贞观童年之时,明朝已亡,此番登临,何阙可望?故词意之沉痛,较稼轩更为过之。 篇首不是从容写下自己的登台之举,而是陡然发问:“为问郁然孤峙者,有谁来、雪天月夜?”千古登临者众,却有谁选择雪天月夜之时?在这种氛围中凭吊,造就了全词的沉重基调。以“孤起平地数丈”之台,视野所及,能有多远呢?词中却写道:“五岭南横,七闽东距,终古江山如画。”如果说辛弃疾“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是以长安代汴京,表其“望阙”之意,还不算太隐晦的话,顾词则是将此意深藏其中了。顺治二年(1645)五月,清军占领南京,福王被俘,弘光政权崩溃。不久,礼部尚书黄道周与郑芝龙等,在福州拥立唐王朱聿键,建立了隆武政权。当隆武政权覆灭之后,瞿式耜、丁魁楚在广东肇庆拥立桂王朱由榔,是为永历政权。赣州在地理位置上确是东连七闽、南邻五岭,但更令人联想起先后起于闽粤的两个南明政权。因此,登台而起的“望阙”之意虽深隐难明,但凭吊故明的哀思仍依稀可辨。如今,历史已成陈迹,河山复归一统,“终古江山如画”,平淡之中岂无隐痛可以味之? 情怀难抑,换头“百感茫茫交集也”七字,堪称语约竟丰。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云:“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此处的“百感茫茫”,在瞻望江山、凭吊历史之时,又岂无追怀民族英杰之意?当年南都城破之后,江西诸郡惟赣州独存,隆武曾一度驻跸赣州。当汀州破,朱聿键被执,赣州被陷后,守赣州的南昌人万元吉赴水而死。闽粤的南明英烈,更不在少数。今日登临,抗清烽火早息,南明遗忠无存,台有郁然孤起之势,人有悲郁孤零之情,“百感茫茫”实是沉痛之至。“憺忘归”语出屈原《九歌·东君》:“羌声色兮娱人,观者憺兮忘归。”“憺”为安然之意,然而此处登台之憺忘归,似更近于《九章·抽思》的“心怛伤之憺憺”,外安恬而内悲伤。留连至久,直到“夕阳西挂”之时。返观前面的“雪天月夜”,小小一台,登临岂能如许之久?若“夕阳西挂”为实见,则“雪天月夜”当为虚设,借景立言是为了更好的抒情。怅想当年苦撑局面的忠烈之士,“尔许雄心”已矣,今日登览,引发出我的“无端客泪”,泪落赣江,沿十八滩流下。十八滩在赣县至万安境内,文天祥诗“惶恐滩头说惶恐”的惶恐滩,即其中一滩。 辛弃疾写郁孤台的《菩萨蛮》之成为名篇,是因为入时事于风景,言志抒怀,有深刻的政治内容。顾贞观主要生活在康熙朝,文网方张,故词中的政治寄托表现得极为深隐。若谓辛词之比兴在“借水怨山”(周济《宋四家词选》语),以山阻东流喻北伐之阻力,以鹧鸪啼声为投降派口气,那么顾贞观此词之比兴可称为“以地写史”,“五岭”、“七闽”凝聚着对南明的吊念。词中结句熔铸了辛词的“中间多少行人泪”,彼时宋廷尚有江南,今日全国已归满清,其兴亡之慨见于“终古”、“百感”、“客泪”,心中之痛,可以想见。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