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海神娘娘——妈祖
释义

海神娘娘——妈祖

妈祖是沿海渔民的保护神,俗称海神娘娘。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北自渤海,南至广东、福建沿海,以及台湾的广大汉族渔民,都热烈欢度一年一度的“妈祖节”。有妈祖庙的地方,都集满了前来拜祭、焚香祷告的渔民,祈求一年四季,渔业丰收,海上平安。渔民对于海神娘娘的崇拜至为虔诚。这有两种原因:一是海上生活受自然风浪的侵袭,在过去生产力低下,无法战胜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只好祈求超自然的“神”来保佑;其次也与妈祖原是人,由人到神的“灵迹”传闻分不开。据说妈祖生前原是东南沿海湄州屿一带的年轻女巫,曾有特异功能,预知祸福,祈雨祛灾,死后又全力护佑生灵,所以被人视为海上救命星,像母亲一样保护渔民,人们亲切地称她为“妈祖”,又被历代统治者封为“天后”或“天妃”,崇仰备至。
妈祖相传是宋初福建莆田渔家的女儿,姓林名默,自幼信佛,能知海上风暴的来临。一次其父兄出海,她忽梦中大哭,谓父兄遇大风沉舟,父被救,兄罹难。一月之后父果平安归来,而兄未归。又相传她能救旱祷雨,在她21岁时,莆田大旱,“山焦川涸,农民告困。”她设坛拜天,果然求下雨来,“……阴霾四起,甘澍飘洒,平地水深三尺……咸欢呼顶礼,称神姑功德。”当地文献还记载她施法祛病的事迹。一年瘟疫盛行,莆田县尹合署病笃,小吏告知县尹海滨神姑法力广大,能起死回生,救灾恤难。县尹斋戒亲诣请救。她“取菖蒲九节,并书符咒,令贴病者门首,病者立痊。自此神姑名彻环宇矣。”在北宋道教盛行,笃信神灵,巫医并行时,根本谈不到科学治病,一个巫师能治好疾病,自然“名彻环宇”扬名天下了。林默生前心地善良,精通医术,多次拯救生灵,已被称为“神姑”。可惜她精力用尽,29岁就死去了。她的早逝,引起人们深切同情和忧伤。于是又盛传她死后,经常云游海上,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因此被乡民称为“海神”、“天上圣母”,造庙供奉,凡出海者必先去烧香膜拜。最早的湄州妈祖庙建于她死的宋雍煦四年(987)。在台湾,则说那年她渡海到台,是在台湾升天为神的。据记载:“宋徽宗宣和四年,壬寅给事中路允迪奉命使高丽。值大风震动,八舟七溺,独公舟危荡未覆。急祝天庇护,见一神女现桅竿,朱衣端坐。公叩头求庇,仓皇间,风波骤息,舟籍以安。及自高丽归,……复命于朝,奉旨赐“顺济”为庙额。”这条记载更可见她死后仍显灵获佑朝廷命官出国远行,因而得到宋徽宗钦赐庙额为“顺济”。从此身价倍增,神格越高。宋以后随着海上航运的发展,是凡航海家、渔民在海上遇灾得救,便都归功于慈悲为怀的妈祖。最为轰动的便是“救郑和”一事。
明永乐元年,差太监郑和等往暹罗国。至广州大星洋遭风,舟将覆,舟工请祷于神。和祝曰:“和奉命出使外邦,忽遭风涛危险,身固不足惜,恐无以报天子。且数百人之命,悬于呼吸,望神妃救之。”俄闻喧然鼓吹声,宛见神立桅端,风恬浪静,归朝复命奏上,奉旨遣官整理祠庙。如此海神天后由神感自然被传播到海外。
妈祖是民间的称呼,什么都没有比母亲保护赤子更尽心而感人的了,这个称呼本最恰确,可既为朝廷重视,还要加封才显尊贵。到南宋孝宗淳熙十年被封为“夫人”,后又晋升为“妃”,至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封为“天妃”,最后,在清康熙二十三年晋封为“天后”,道光十九年加封为“天上圣母”。由于航海、捕鱼事业的发展,人民需要保护神,海神娘娘的地位随着由人到神的嬗变,她的“神功卓著”无以复加,到清代统治者甚至利用人民对妈祖的信仰,荡平海冠,有助于闽台军事行动者亦复不少。所以在清代加封妈祖的次数比前此任何一代都多的多,从康熙到同治年,就数封了十八次,最高的称号是“天上圣母”。无疑,清统治者有意利用妈祖神在群众中的信仰拢络人心,使神权与官权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她的政治作用。但民间却为自己的功利求助于神,因为他们日夜与风浪搏斗,要寻找一种精神支持,要借助于超自然的神力,以巩固自己必胜的信心。妈祖便是这种海上行程的神秘的巨大力量。所以一直到现在,祭祀之风不断,不能皆以“迷信”论之。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海峡两岸掀起一股“妈祖热”,海外赤子纷纷返籍来拜妈祖庙。据统计全世界已有1516座妈祖庙,有相当众多人口信奉妈祖神。1988年农历3月23 日是妈祖逝世一千周年,为纪念这位海上守护神,妈祖故乡湄州岛的妈祖庙已修葺一新,飞檐拱壁,神宇清明,是海外游子,国内渔夫们的朝拜游览胜地;这片热土寄寓着人们无限美好的希望和爱国热情。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0 7: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