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注释】:

浩:

①水势广阔或盛大。枚乘《七发》:“浩㲿(wǎng)漾兮,慌旷旷兮。”(㲿漾:即汪洋,水宽无边。 慌:慌忽。)曹植《赠白马王彪》:“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②广大;盛大。《诗经·小雅·雨无正》:“浩浩昊天。”③富余;众多。刘埙《隐居通义·诗歌二》:“今人读杜诗,见汪洋浩博,茫无津涯。”(杜:杜甫。津涯:边岸。)《东京梦华录·民俗》:“以其人烟浩穰,添十数万众不加多,减之不觉少。”[浩浩]1. 水势大。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shāng)汤,横无涯际。”(汤汤:大水急流。)2. 广大的样子。刘沧《春日旅游》:“浩浩晴原人独去,依依春草水分流。”3. 旷远的样子。古诗《涉江采芙蓉》:“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浩荡]1.水势壮阔的样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青冥:天空。金银台:金银筑成的宫阙,指神仙所居的地方。)2.放荡自恣的样子。《楚辞·离骚》:“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灵修:指楚怀王。)

荡:

①摇动。《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夫人荡舟,桓公大惧。”②动摇;不安定。《荀子· 劝学》:“天下不能荡也。”③震动;震荡。《史记· 龟策列传》:“以破族灭门者,不可胜数,百僚荡恐。”韩愈《送孟东野序》:“水之无声,风荡之鸣。”④放纵。《论语·阳货》:“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⑤涤除。《晋书·刘琨传》:“扫荡仇耻。”⑥平坦。《诗经·齐风·南山》:“鲁道有荡。”(有:形容词词头。)⑦广大貌。《春秋繁露·基义》:“圣人之道,同诸天地,荡诸四海。”⑧冲撞;冲杀。《古今风谣·隋大业长白山谣》:“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荡荡]1. 平坦貌。刘向《九叹·离世》:“路荡荡其无人兮。”2. 广大貌。《汉书·礼乐志》:“大海荡荡水所归。”3.心胸宽广貌。《论语·述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戚戚:忧愁貌。)

想:

①想象。《韩非子·解老》:“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而想其生也。”②思索;思考。《吕氏春秋·知度》:“去想去意,静虚以待。”③想念;惦念。杜甫《客居》:“览物想故国。”④估计;推测。⑤打算;希望。《汉书·霍光传》:“天下想闻其风采。”

幽:

(一)①昏暗;深暗。《诗经·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迁:迁移。乔:高。)②隐晦;深奥。《荀子·正论》:“上周密,则下疑玄矣;上幽险,则下渐诈矣。”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研求幽邃。”(邃:精深。)③深沉;沉静。《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④隐藏的;不公开的。曾觌《海野词·信传玉女》:“幽期密约,暗想浅颦轻笑,良时莫负,玉山倾倒。”(玉山:喻品德容仪。)⑤囚拘;监禁。司马迁《报任安书》:“身幽囹圄之中。”⑥幽雅;幽静。王羲之《兰亭集序》:“是足以畅叙幽情。”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⑦旧指阴间。宋玉《招魂》:“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些。”(些:语气词。)⑧古州名。在今河北北部辽宁南部一带。[幽默]幽静无声。《楚辞·九章·怀沙》:“眴(shùn)兮杳杳,孔静幽默。”(眴:同“瞬”。目转动。孔:甚。) (二)yǒu黑色。《诗经·小雅·隰桑》:“其叶有幽。”

王:

(一)①夏商周时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秦始皇以后改称皇帝。《尚书·盘庚上》:“王命众,悉至于庭。”(悉:都;全。)②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孟子·梁惠王上》:“王好战,请以战喻。”③汉以后的最高封爵。《汉书·诸侯王表》:“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涉而藩国自析。”(主父:人名。册:同“策”。析:削弱。)④诸侯或外族来朝见天子。《尚书·大禹谟》:“四夷来王。”⑤首领;同类中最特出或最大者。杜甫《前出塞》:“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⑥古代对祖父母辈的尊称。《尔雅·释亲》:“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bǐ)为王母。” (二)wàng ①统治同家。《史记·项羽本纪》:“沛公欲王关中。”《商君书·更法》:“三代不同礼而王。”②成就王业。《孟子·梁惠王上》:“七十者衣(yì)帛(bó)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师:

帝王的军队。陆游《示儿》:“~~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师:

①人众;群众。《左传·哀公五年》:“师乎师乎,何党之乎?”②军队编制;按照周代军制,二千五百人为师。《周礼· 地官·小司徒》:“五人为五,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③泛指军队。《左传·成公二年》:“齐师败绩。”④老师。《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⑤榜样;样子。《汉书·李寻传》:“既往不咎,来事之师也。”(来:未来。)⑥专司一事的长官或掌握某种专长、技术的人。《孟子·梁惠王下》:“士师不能治士。”⑦古代特指乐官。《孟子·离娄上》:“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⑧对和尚的尊称。《北史·齐文宣帝纪》:“晋阳有沙门,乍愚乍智,时人不测,呼为阿秃师。”(沙门:和尚。测:测度。)⑨学习;效法;以……为师。《孟子·离娄上》:“莫如师文王。”

安:

①安宁;安稳;安定。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汉书·薛广德传》:“乘船危,就桥安。”(就桥:从桥上走。)②使安宁。《三国志·蜀书·蒋琬传》:“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③安乐;安逸。《孟子·告子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④安心。陈寿《三国志·魏书·司马朗传》“郊境之内,民不安业。”⑤安放;设置。陆游《东阳道中》诗:“先安笔砚对溪山。”⑥疑问代词。相当于“什么”、“什么地方”。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曰:‘沛公安在?’”《汉书·黥布传》:“女安从知之?”(女:你。)⑦副词。表示反问。韩愈《马说》:“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在:

①存在;在世。《论语·里仁》:“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范缜《神灭论》:“岂容形亡而神在。”②表示人或事物的位置或状态。张华《情诗》:“处欢愒(kài)夜促,在戚怨宵长”。(愒:贪。)③处;处所。陶潜《饮酒》之二:“衰荣无定在,彼此共更之。”④在于;取决于。《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⑤问候;慰问。《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寡人淹恤在外,二三子使寡人朝夕闻卫国之言,吾子独不在寡人。”(寡人:卫献公自称。淹恤:久遭忧患。吾子:指卫大夫大叔文子。)⑥观察;审察。《尚书 ·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璇玑玉衡:玉饰的天体观测仪器。七政: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⑦介词。引进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情形、范围等。柳宗元《田家》诗:“迎新在此岁。”《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将军禽操宜在今日。”(将军:指孙权。操:曹操。)⑧和“所”连用,表示强调,其下多连“不”等。⑨终结。《尚书·吕刑》:“非天不中,惟人在命。”⑩通“才”。仅仅。《汉书·贾谊传》:“长沙乃在二万五千户耳。”

哉:

①语气词。1. 表示感叹。相当于“啊”、“呀”。《史记· 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 表示反问。相当于“呢”、“吗”。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反而。鄙:边地。)3.表示疑问。相当于“吗”、“呢”。《庄子· 山木》:“此何鸟哉?”②通“才(cái)”。副词。方才;刚刚。《尚书·武成》:“厥四月,哉生明。王来自商,至于丰。”(王:指周武王。丰:周旧都。)


诗文 浩荡想幽蓟,王师安在哉。
释义

浩荡想幽蓟,王师安在哉。

“浩荡想幽蓟,王师安在哉。”诗句出处:《夏日叹》;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

夏日出东北,陵天经中街。朱光彻厚地,郁蒸何由开。
上苍久无雷,无乃号令乖。雨降不濡物,良田起黄埃。
飞鸟苦热死,池鱼涸其泥。万人尚流冗,举目唯蒿莱。
至今大河北,化作虎与豺。浩荡想幽蓟,王师安在哉。
对食不能餐,我心殊未谐。眇然贞观初,难与数子偕。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