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释义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节选自《红楼梦》第九十七回。清高鹗续作。清涂瀛《红楼梦论赞·林黛玉赞》:“人而不为时辈所推,其人可知矣。林黛玉人品才情,为《红楼梦》最,物色有在矣。乃不得于姊妹,不得舅母,并不得于外祖母,所谓曲高和寡者,是耶非耶?语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其势然也。’于是乎黛玉死矣。”清西园主人《红楼梦论辨·林黛玉论》:“古未有儿女之情而终日以眼泪洗面者,古亦未有儿女之情而终身竟不著一字者;古未有儿女之情而知心小婢言不与私者,古亦未有儿女之情而白圭无玷痴至于死者。熟读《红楼》,吾得之于林颦卿矣。林颦卿者,外家寄食,茕茕孑身,园居潇湘馆内,花处姊妹丛中,宝钗有其艳而不能得其娇,探春有其香而不能得其清,湘云有其俊而不能得其韵,宝琴有其美而不能得其幽,可卿有其媚而不能得其秀,香菱有其逸而不能得其文;凤姐有其丽而不能得其雅,洵仙草为前身,群芳所低首者也。神瑛旧侍,一见惊心,灌溉之恩,报于今日,故凡茜窗私语,一事一物,无不继之以泪。泪岂无因而下哉?泪盖有无言之隐矣。迹其两小无猜,一身默许,疑早有以计之矣。何以偶入邪言,即行变色,终身以礼自守,卒未闻半语私及同心,其爱之也愈深,其拒之也愈厉,虽知心鹃婢,非特不敢作寄简红娘,而侍疾回馆,镜留菱花之夕,不过明言其事,代为熟筹,且有面斥其疯,欲将其人仍归贾母之言,严以绝之者也?盖以为儿女之私,此情只堪自知,不可以告人,并不可以告爱我之人,凭天付予,合则生,不合则死也。故闻侍书之传言则绝粒,听傻大姐之哭诉则焚稿,私愿不遂,死而后已。此身干净,抱璞自完,又古今名媛所仅有,情史丽姝所罕见者也。宜其驾近灵河,如生日所唱《蕊珠记》之月娥,仍入广寒宫去矣。独恨群犬纷纷,无端狂吠,或诧其疾为奇事,或诬其病为相思,或谮其共处一园,日后防有不肖之行,杯弓蛇影,谗口铄金。以致舅母所不欢,外祖母所见弃,而独剩一知心之公子,又以通灵失玉,疯不知人,遂使权奸窃发,设计瞒婚,假虚名于寄生之草,结新姻于同气之花,昏庸政老,如在梦中。何怡红竟不能拔三尺剑,砍此佞人头,重作芙蓉之诔,抚棺一祭哉?吾怜绛珠,吾不能不责备神瑛矣。所幸前言在耳,盟不忘心。蘅芜寿宴之辰,潇湘独步;明月窗纱之夜,杜宇闲寻。送玉之僧已来,赴试之期正迫,天恩祖德,请从此终。而一时王夫人则知其失计矣,薛姨妈则悔其受愚矣,花大姐则计其未过明路矣,薛宝钗则悲其如何结果矣。周郎妙计,夺婿何为?始为蘅芜之生离,不若潇湘之死别也;茜罗之前定,不若绫袄之虚名也。读书至此,当浮一大白,安得起颦卿于姑苏坟内,使之目睹此景此情也?”清王芝岑《题红词·潇湘夜雨·林黛玉焚稿断痴情》:“痴莫如侬,诗偏成稿,算来大半言愁。愁城鸿雪底须留,休再说,天长地久,终只合云散风流。真堪笑,灯边月下,盼断吟眸。而今已矣,劫灰剩处,余墨都勾。便将他,炉火炼尽烦忧。思往事,多成幻境;寻旧梦,曾咏扬州。情滋味,酸咸辨透,到此也应休。”清周绮《题红楼梦·黛玉焚诗》:“不辨啼痕与墨痕,无情火断有情根。者宵果应灯花谶,他日空怜蜀鸟魂。慧业已随人遯世,痴鬟休为竹开门。鸭炉兽炭寒如水,剩得心头一缕温。”清陈其泰《红楼梦回评》:“古语云:读《出师表》而不流涕者,非忠臣;读《陈情表》而不流涕者,非孝子。仆谓读此回而不流涕者,非人情也。昔杜默下第,至项王庙中痛哭,泥神为之下泪。夫下第之怨,何至于此?若此回焚绢子,焚诗稿,虽铁石心肠,亦应断绝矣。屈子吟骚,江郎赋恨。其为沉痛,庶几近之。虽然,世人皆为黛玉哭耳。仆所哭者,尤在宝玉焉。断痴情之痛,不若成大礼之痛为更深。夫自古皆有死,为黛玉哭,恨可言也。民无信不立,为宝玉哭,恨不可言也。天下古今第一有情人,偏生屈作负心人。此段奇冤诉于人,人不知白;诉于天,天不能言。岂不痛哉。世之读《红楼梦》者,莫不深爱宝玉;或有莽汉,不爱黛玉。然即不爱黛玉,吾知必不忍见其如此死;深爱宝玉,亦不忍见其如此生。(黛玉)自闻信至死,无一点眼泪。平昔善哭,而此时绝不一哭。真是大彻大悟,如凡人则哭杀矣。宝钗于宝玉去后,终日痛哭,其去黛玉身分,不知几千万里矣。”今人蒋和森《红楼梦论稿·林黛玉》:“你是眼泪的化身,你是多愁的别名。潇湘馆的竹影,用幽暗的绿色深染着你的眉尖;时代的大气,把浓重的忧郁渗入了你的灵魂。幼丧父母、寄人篱下的命运,在你的心头结成解不开的隐痛。大观园里的繁华热闹,只是愈益衬托出你心里的孤寂;别人家中的笑语温情,却又加重了你心里的悲酸;而靠着别人的怜悯和施舍来过日子,更是严重地挫伤了你的自尊。于是,你叹身世如风吹落花;题素怨问谁解秋心?依人为活的处境,只是使你的眼泪添多,并没有使你的骨格变弯。你依然‘孤高自许’,爱说就说,爱恼就恼;从不知道‘装愚守拙,随分从时’。你‘心较比干多一窍’,却无一点处世的‘聪明’;你身为小姐胜千金,偏多忘闺门的守戒。一切都随着你感情的任意而行。它是那样的任情任性,然而又是那样的率直率真。在你欺我诈、机心四伏的荣国府里,你紧张地注视着周围,唯恐有人对你怀有歧视和轻蔑。于是你多疑多感,工愁工病。在你的胸中哀痛繁殖着哀痛,以至拥满得更加显得气量狭小。没落的时代,没落的阶级,又造就了你浓重的哀伤。‘锦囊收艳骨’、‘冷月葬诗魂’,从你那如花正开的年岁,竟是发出如此苍凉的人生咏叹!然而,你并不向往空寂,而是一个对生活怀着强烈追求的人。你把全部智慧都用于非‘女儿本分’的吟诗;你更把整个生命投向违反礼教的爱情。一个‘混世魔王’闯进了你的生活。他欣赏你的‘孤标傲世’,他了解你的‘风露清愁’;而你‘从不劝他去立身扬名’,更使他对你怀着‘深敬’。于是,你成了真正挂在他身上的一块‘通灵宝玉’。如果失去你,他就要神魂颠倒、人事不知。而你,也向这个封建家庭的‘祸胎’,献上了一颗少女的心。爱情,成了你生活中的太阳。它给你幽暗的内心带来了光和热。——可是,又有什么比爱情给你带来更多的不幸和痛苦!当你突破种种有形无形的障碍,使爱情发展得愈是深沉坚定,同时也就愈是加重地感到那压在爱情上的封建势力。你虽然三番五次地取得了那个‘逆子’的心,可是却一点也听不到封建家长的‘意思’。在爱情的道路上,你终于走完了你所能走到的最后一步,而停留在包办婚姻的门前。你终于接触到这一痛苦的事实:你虽然可以把生命交给爱情,却不能把婚姻交给自己。爱情,连结着你的生与死。可是,你只能静待封建家长的决定。你似乎没有看出:上面对你的‘脾性儿’早已不满,甚至对你的外表也露出嫌意,更何况又知道了你还害着不可告人的‘心病’。于是,瞒消息,设奇谋,封建势力在暗中对你发出狠毒的一击!当你从傻大姐那里获知密谋的真相,一霎间,大地仿佛从你的脚下抽去。在沁芳桥畔,你‘踩着棉花’一般地走着,‘迷迷痴痴’地走着……如一片落花,你飘落在生活的风暴里。封建势力终于把你驱回到这个铁律的面前:不准有爱情!只准服从那一社会给妇女所规定的一切!这是横在你脚下的唯一出路。但是,难道可以在这条出路的面前低下头来?你立刻作出了回答:焚旧稿,断痴情;求速死,抗浊世。你有太多的怨恨,可是不知朝哪里倾吐;你有太多的话语,可是不知向谁去诉说。当你逝去时,只是这样喊道:‘宝玉,宝玉,你好!’你,用充满眼泪的一生,唱出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歌。但是,由于你是一个出身侯门的千金,在你的身上不可避免地带着阶级的烙印。贵族小姐的清高,金闺弱质的娇柔,还有那许多从香奁绣阁中培养起来的‘闲情万种’,使你的爱情不能不显得那样的纤细、缠绵和经受不住生活的磨炼,同时也更加难以避免悲剧的结局。然而,在你的身上毕竟重压着太厚的历史层岩;你那迎着时代的‘风刀霜剑’所发出来的歌吟,不能不使人感到同情和赞赏。你唱出了自己的悲和恨,也唱出了中国妇女应当有一个充满阳光和诗情的未来。”蒋氏分析深刻。“黛玉焚稿”是高鹗续作中写得非常精彩、十分成功的一章。黛玉从傻大姐那里得知宝玉成亲的消息,心灵受到极大的震颤,悲愤、绝望的她,便以焚诗稿、烧诗帕来表达对这个恶浊社会的彻底决裂。此章将“黛玉焚稿”与“宝钗出闺”对比来写,把黛玉、宝玉和宝钗三个人的悲剧绾在一起,将情节抛向高潮,把读者久悬之心掼于地上,读后,令人惊心动魄,荡气回肠,表现出作者构思的巧妙。细节描写真实感人,形象塑造鲜明生动。黛玉一生爱哭,唯此弥留之际却一再“微笑”,这深刻地反映了她面对担忧既久而又突如其来的毁灭,在大惊、大怒、大悲、大愤之后,对人生完全绝望的冷静态度;写黛玉焚稿时气息微弱、娇喘不已的话语和奋力撕扯诗帕却双手打颤的举动,亦无不强烈地震憾着读者的心。清陈其泰评道:“读此回而不流涕者,非人情也。……焚绢子、焚诗稿,虽铁石心肠,亦应断绝矣。屈子吟骚,江郎赋恨,其为沉痛,庶几近之。”(《红楼梦回评》)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2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