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上元年中长安陌,见君朝下欲归宅。飞龙骑马三十匹,
玉勒雕鞍照初日。数里衣香遥扑人,长衢雨歇无纤尘。
从奴斜抱敕赐锦,双双蹙出金麒麟。天子爱婿皇后弟,
独步明时负权势。一身扈跸承殊泽,甲第朱门耸高戟。
凤凰楼上伴吹箫,鹦鹉杯中醉留客。泰去否来何足论,
宫中晏驾人事翻。一朝负谴辞丹阙,五年待罪湘江源。
冠冕凄凉几迁改,眼看桑田变成海。华堂金屋别赐人,
细眼黄头总何在。渚宫相见寸心悲,懒欲今时问昔时。
看君风骨殊未歇,不用愁来双泪垂。

《赠别张驸马》唐朝诗人戎昱的作品。

【注释】:

泰:

①通畅;畅达;通达。白居易《采诗官》:“言者无罪闻者诫,下流上通上下泰。”《周易 ·泰》:“天地交泰。”(交:交合。)②安定;平安。张君房《云笈七籤》卷六十四:“心既泰然,不寿何待?”朱熹《近思录》卷八:“自古泰治之世,必渐至于衰替。”(衰替:衰败。)③宽裕;大方。《荀子·议兵》:“凡虑事欲孰,而用财欲泰。”(孰:同“熟”。成熟。)④奢侈;傲慢;骄纵。《论语·子罕》:“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龚自珍《西域置行省议》:“承乾隆六十载太平之盛,人心惯于泰侈,风俗习于游荡。”⑤过分。《孟子·滕文公下》:“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为泰。”(如:依照。)⑥副词。表示程度,相当于“太”、“极”、“最”。《淮南子·原道》:“泰古二皇,得道之柄。”《汉书·贾捐之传》:“是皆廓地泰大,征伐不休之故也。”(廓地:开拓疆土。)⑦卦名。《周易》六十四卦之一,卦形为乾下坤上,为天地交通之象。《周易·泰》:“《象》曰:天地交,泰。”⑧亨通;吉。潘岳《西征赋》:“岂地势之安危,信人事之否泰。”(否pǐ:《周易》卦名。主凶。)《聊斋志异·邢子仪》:“泰运已交,百金何足言?”⑨山名。泰山,为五岳之一。《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华:华山。)

去:

(一)①离开。《诗经·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②距离。《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梁丘在曹邾之间,去齐八百里。”③失去;失掉。孟云卿《悲哉行》:“孤儿去慈亲,远客丧主人。”周亮工《书影》卷一:“郡县守巡各至,问所失,吏部曰:‘吾家无一物,独去破毡具一床耳。’”④除去;舍弃;丢弃。《左传·隐公六年》:“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韩愈《与孟尚书书》:“何有去圣人之道,舍先王之法,而从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⑤婉称去世;死亡。古诗《孤儿行》:“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⑥往;到。辛弃疾《摸鱼儿》:“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⑦过去的;从前的。《新语·至德》:“斯乃去事之戒,来事之师也。”⑧助词。用于形容词后,相当于“啊”、“了”。白居易《盐商妇》:“绿鬟富去金钗多,皓腕肥来银钏窄。”(绿鬟:比喻女子乌黑的发髻。)⑨去声。汉语四声之一。⑩往;到……去。古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卿可去成婚。”李白《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迁客:被贬谪到外地的官员。)(11)通“驱”。驱逐。《左传·僖公十五年》:“三去之馀,获其雄狐。” (二)jǔ 收藏。《左传·昭公十九年》:“纺焉以度而去之。”(纺线搓绳量了城墙的高度然后收藏起来。)《史记·周本纪》:“龙亡而漦在,椟而去之。”(漦lí:涎沫。椟dú:放在木匣中。)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弆”。

否:

(一)副词。表示否定或不同意。①相当于“不”、“不这样”。《诗经·小雅·宾之初筵》:“凡此饮酒,或醉或否。”②用于疑问句末,表示疑问。《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曰:‘丞相可得见否?’”(丞相:指赵高。)③用于应对,独立成句。《孟子·滕文公上》:“(孟子曰)‘许子必织布而后衣(yì)乎?’相曰:‘否,许子衣(yì)褐。’”(二)pǐ①闭塞;不通。《汉书·楚元王传附刘向》:“否者,闭而乱也。”②困顿。潘岳《西征赋》:“岂地势之安危,信人事之否泰。”③邪恶。诸葛亮《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④同“鄙”。卑劣;鄙陋。《盐铁论·复古》:“穷夫否妇,不知国之虑。”⑤六十四卦之一。《周易·否》:“象曰:天地不交,否。”

来:

(一)①小麦。《诗经·周颂·思文》:“贻我来牟。”②由彼至此,由远到近。跟“去”、“往”相反。《孙子兵法·九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贺知章《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③使……来;招致;招来。也作“徕”。司马迁《史记·文帝本纪》:“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④某一时间以后。《孟子·尽心下》:“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⑤将来;未来。陶潜《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谏:改正。追:追求。)《孟子·滕文公下》:“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斯:则。已:停止。)⑥句末助词。《庄子·人间世》:“尝以语我来。”《孟子·离娄上》:“盍归乎来!” (二)lài 慰劳。《诗经·小雅·大东》:“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职:主管。劳lào:慰劳)

何:

(一)①疑问代词。1. 什么。《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nóng)矣?”(那长得很茂盛的是什么?)2. 为什么。《汉书·伍被传》:“公独以为无福,何?”3. 何处。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云横秦岭家何在?”②副词。1.表示反问。相当于“怎么”、“哪里”。《史记·项羽本纪》:“大王来何操?”《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身,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邪:同“耶”。)2.表示感叹。相当于“多么”。曹操《观沧海》:“水何澹澹。” (二)hè 扛;担。《诗经·曹风·候人》:“何戈与祋(duì)。”(祋:兵器名。)泛指背负。《诗经·小雅· 无羊》:“何蓑(suō)何笠。”引申为承受。《诗经·商颂·长发》:“何天之休。”(休:福。)以上意义后来写作“荷”。

足:

(一)①脚。《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苑子刜(fú)林雍,断其足。”(苑子、林雍:均人名。刜:刀砍。)古乐府《木兰辞》:“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劳有功者也。”②器物的脚。《礼记·明堂位》:“夏后氏之鼓足。”《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③足够;充足。《老子》:“损有余而补不足。”④满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突兀:高耸的样子。)⑤够得上;配;值得。《荀子·劝学》:“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 (二)jù ①过分。《论语·公冶长》:“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丘:孔子名。)②补足。《列子·杨朱》:“[公孙穆]逃于后庭,以昼足夜。”(逃:躲避。)

论:

(一)①讨论;研讨。《论语·宪问》:“世叔讨论之。”②议论;评论;谈论。《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③辩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今日廷论。”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④陈述;述说。张衡《西京赋》:“众形殊声,不可胜论。”⑤评判;评定。诸葛亮《出师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盐铁论·箴石》:“论其才能,然后官之。”⑥定罪;判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故以十二月晦论弃市渭城。”(晦:每月最后一天。)⑦顾及;考虑。李斯《谏逐客书》:“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⑧言论;学说。《荀子·成相》:“君法明,论有常。”⑨文体的一种。萧统《文选序》:“论则析理精微。” (二)lún①《论语》的简称。刘向《别录》:“鲁人所学谓之《鲁论》。”②通“伦”。顺序,次序。《诗经·大雅·灵台》:“於论鼓钟。”③通“抡”。选择。《国语·齐语》:“权节其用,论比其材。”

宫:

①房屋;住宅。《周易·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②帝王的宫殿。《史记·秦始皇本纪》:“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③宗庙;神庙。《洛阳伽蓝记·永宁寺》:“须弥宝殿,兜率净宫,莫尚于斯也。”④古代五刑之一。残害男子生殖器,破坏妇女生殖机能的刑罚。《汉书·景帝纪》:“除宫刑,出美人。”⑤古代五声“宫商角徵羽”音阶的第一音。相当于简谱的“1”。《宋书· 律历志上》:“宫、商、角、徵、羽,谓之五声。”

中:

(一)①中间。《墨子·经上》:“中,同长也。”(同长:同样长的半径。)柳宗元《天说》:“浑然而中处者,世谓之元气。”②内;在一定的范围内。《孟子·滕文公上》:“国中无伪。”《考工记·巨人》:“国中九经九纬。”③位置、等级在高下或两端之间。《列子·力命》:“中涂遇东郭先生。”(涂:同“途”。)《汉书·食货志下》:“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④正;适中。《礼记·玉藻》:“头颈必中。”《孟子·离娄下》:“汤执中。”(汤:殷商国君。)⑤宜于;合于。《史记·外戚世家》:“武帝择宫人不中用者,斥出归之。” (二)zhòng ①符合;适合。《吕氏春秋·怀宠》:“必中理,然后说。”《荀子·赋篇》:“圆者中规,方者中矩。”②诬蔑;诬蔑别人使受损害。《汉书·何武传》:“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显、商:人名。)③遭受;感受。《后汉书·马援传》:“援亦中病。”

晏:

①天晴无云。《汉书·扬雄传》:“于是天清日晏。”②鲜艳;华美。《诗经·郑风·羔裘》:“羔裘晏兮,三英粲兮。”(羔裘:羊皮袄。三英:指皮衣上的装饰物。)③同“宴”。平静;安定。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荆门昼掩,闲庭晏然。”(荆门:柴门。)④晚;迟。梅尧臣《依韵答李晋卿结交篇》:“平生相与亲,晏岁谁可决?”[晏驾]古时对帝王死亡的委婉说法。班固《汉书·江充传》:“充见上年老,恐晏驾后为太子所诛。”[晏晏]1.和悦。《诗经·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总角:古代未成年发型。借指幼年。)2.盛大的样子。宋玉《九辩》:“被荷裯之晏晏兮。”(被pī:披着。裯dāo:短衣。)

晏驾:

谓帝王死亡。《战国策·秦策》:“秦王老矣,一日~~,虽有子异人,不足以结秦。”

驾:

①把车套在马或其它牲口身上。《诗经·小雅·采薇》:“戎车既驾,四牡业业。”(戎车:兵车。牡:雄马。业业:高大貌。)《礼记·曲礼上》:“君车将驾,则仆执策立于马前。”②乘;骑。古乐府《孤儿行》:“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sì)马。”(驷马:四匹马。)③驾驶;驾车。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辙:车迹。)《吕氏春秋·权勋》:“龚王驾而往视之。”④车乘。《后汉书·窦融传》:“官属宾客相随,驾乘千余两。”(官属:部下。两:同“辆”。)又特指帝王的车乘。《战国策·齐策四》:“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又借指帝王。《柏梁诗》:“修饰舆马待驾来。”后为对人的敬辞。⑤凌驾。李白《古风》之二:“大略驾雄才。”(略:谋略。)《左传·昭公元年》:“子木之信,称于诸侯,犹诈晋而驾焉。”⑥通“架”。架设。《淮南子·本经》:“大构驾,兴宫室。”⑦量词。马走一天的路程称一驾。《荀子·劝学》:“驽(nú)马十驾,功在不舍。”

人事:

①人力所能及的事。《新五代史·伶官传》:“盛衰天理,虽曰天命,岂非~~哉”。②人世间事。《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自君别我后,~~不可量。”③人为的动乱。《汉书·吴王濞传》:“诸侯皆有背叛之意,~~极矣。”

事:

①职位;职务;官职。《左传·庄公十四年》:“吾皆许之上大夫之事。”②职业。《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舞阳侯樊哙(kuài)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沛:江苏沛县。)③事情。《论语·子路》:“言不顺则事不成。”④变故;意外事故。《史记·刺客列传》:“秦有荆轲之事。”苏轼《徐州上皇帝书》:“今臣于无事之时,屡以盗贼为言……不然,事至而图之,则已晚矣。”(图:谋。)⑤实行;从事;做。《论语·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⑥侍奉;服事。《左传·隐公元年》:“欲与大叔,巨请事之 ”⑦从师求学。《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非]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⑧量词。用于器物或衣服,相当于“件”。白居易《张常侍池凉夜闲宴赠诸公》:“管弦三两事。”

翻:

①鸟飞;翻飞。王维《辋川闲居》诗:“白鸟归山翻。”②翻动;反复翻转。元稹《竞渡》:“万里黄河翻。”③反转;倾覆。杜甫《白帝》:“白帝城下雨翻云。”④编写;谱写。刘禹锡《杨柳枝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⑤翻译。《旧唐书·姚崇传》:“今之佛经,罗什所译。姚兴执本与什对翻。”⑥副词。反而;反倒。岑参《衙郡守还》:“头白翻折腰,归家还自笑。”(折腰:指下拜。)


诗文 泰去否来何足论,宫中晏驾人事翻。
释义

泰去否来何足论,宫中晏驾人事翻。

“泰去否来何足论,宫中晏驾人事翻。”诗句出处:《赠别张驸马》;是唐朝诗人戎昱的作品。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