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李三老》 - 〔明〕冯梦龙
释义

《李三老》 - 〔明〕冯梦龙

〔明〕冯梦龙

有持竹竿入城者,横进之不得,直进之不得,截之则又可惜也。正踌躇间,旁人曰:“十里外有李三老,智人也,盍与商之。”适三老骑驴而至,众欣跃往迎,见其坐于尻上,问云:“曷不坐中央?”曰:“缰绳长耳。”

——《笑府》

〔注释〕 盍(hé):何不。 尻(kāo):臀部。

一个蠢人拿着长竹竿进城,横直皆不能进,从中截断又觉可惜。他周围还有许多围观者,群聚而无良法,读至此,令人忍俊不禁。有人说:“十里之外有个叫李三老的,是个智多星,何不向他请教?”此时读者也一定把期望也集中在李三老身上。这时李三老恰恰骑驴而至,“众欣跃往迎”,可见人们对他瞩盼之殷。很奇怪,他骑在驴的屁股上。问之,他回答说:是因为缰绳太长的缘故。故事到此结束。作者没有写明李三老如何为持竹竿的蠢人出谋划策,但一切俱见于言外了。

令人不解的是像李三老这种蠢货为什么被众人推许为“智者”,并受到众人一致的信任。推其原因大约不外两点。一是由于偶然的机缘、或误打误撞地做过一两件漂亮的聪明事,被众人看到眼中,记在心上,从此被树为“智者”的形象。“众人”,特别是封建时代多为文盲的“众人”,他们的智力水平尚处于童年时代,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思想意识上和感情趋向上都有一种很强烈的依赖感,他们有了疑难之事,自然而然要想到自己所树立的形象(包括神灵和现实中的人)。李三老既然有了偶然机缘被众人树为智者,便自然会受到众人的迷信乃至崇拜。另外一点是名声浪得,以讹传讹。封建时代传播工具不发达,人们口耳相传,遂失其真。人们往往喜欢根据自己的好恶去改变所传播的事实,一件事情经过三四次传播,大多失去了本来的面目。古有从“春雨如膏”讹传为“周文王像大饼”的笑话(从“春雨如膏”被人发挥成“夏雨也如膏”,继而讹传为“夏禹也如糕”,再被发挥成“周文王像大饼”),李三老这样的人被人们称为智者,甚至被众人迷信和崇拜,一定也有个以讹传讹的过程。古往今来的“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大约是共同的。李三老骑驴尻的故事不过把这个道理漫画化了而已。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0 7: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