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江淹《游黄蘗山》 - 魏晋南北朝山水诗赏析 |
释义 | 江淹《游黄蘗山》 - 魏晋南北朝山水诗赏析江淹《游黄蘗山》魏晋南北朝山水诗鉴赏 江淹
黄蘗(bō)山,在今福建省福清县西。刘宋末年,江淹被建平王刘景素贬为建安吴兴(今福建一带)令,在这个当时很荒僻的地方,江淹生活了两年左右,得游黄蘗山,并写下了这首记游诗。诗中描写了黄蘗山的奇特景色,并抒写了自己幻想出世游仙的心境。 诗的前四句概括地叙述福建山区“饶奇怪”“多灵仙”。诗以问句发端,“长望”入题,给人以苍茫无极之感。六朝诗以 “望”意起句的很多,如“灞涘望长安”(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龙丘一回首”(萧纲《龙丘引》)、“邮亭一回望” (庾肩吾《乱后行经吴邮亭》),都用来表达去国怀乡之情。闽越相邻,诗人在迢迢无极的“长望”中也流露了同样的感情。这就为后文的游仙慕隐奠定了感情基础。 “金峰”以下八句,诗人通过独特的个人感受,高超的艺术手腕,展现了黄蘗山望中景色,与“饶奇怪”“多灵仙”互相映带。 极目长望,黄蘗山奇异的山色首先引起了诗人的注意。周亮工《书影》曰: “黄蘗山有十峰,最高。”山峰之高,直入云天,“各亏日”“共临天”可见其与天争齐、与日争高的气势。因此,阳光不能直射山峰,折射的阳光倒把黄蘗山高峰点染成“金峰”“铜山”。这光闪闪、黄灿灿的山色,人间罕见,世间少有。“金”“铜” 二字准确地显示了山峰的光感、色感。 诗人极目长望,黄蘗山山阳的水潭和山阴的溪水,更让他感到此地绝非人间凡境。阳岫(xiù),指山坡阳面的山洞,诗中指山阳深邃似洞的大水洼; 阴溪,指山坡阴面的泉溪。《书影》曰: “黄蘗山有龙潭九处。” 山阳的水潭在阳光照射下,五彩缤纷,犹如鸾凤展屏,耀人眼目; 山阴的溪水湍奔,又象蛟龙喷吐清泉。“鸾采”着其色,“龙泉”状其势; “鸾”“龙”对应,渲染黄蘗山的仙景灵境。 极目长望,黄蘗山的古木和缭绕其上的山岚,还勾起了诗人对仙境的无穷遐想。残杌(wù)是无枝的树木;廧崒(zū),峻峭危高貌。“千代木”“万古烟”极言山木、岚气的古远。黄蘗山地处荒僻之地,人鲜涉足,山林自生自长,山烟自涌自灭,这是一块没有沾染人世尘秽的原始净土。不仅如此,“千代”“万古”也正是当时游仙学道所追求的永久境界。“千代木”“万古烟”是神仙之境,成仙得道,自然也可与 “木” “烟” 同齐。 接下去写黄蘗山的禽鸣猿啸的奇情异景。禽鸣枝上,猿啸林间,是自然常理; 峭壁为赤,山崖为青,是人间奇境。黄蘗山禽鸟在赤色的峭壁上鸣叫,猿猴在青色的崖石间长啸,为这块原始的、古老的地域增添了令人神往的活力和生机。 八句景语,是黄蘗山的奇景异彩,也是诗人对黄蘗山的独特感受。他把山、水、木、烟、鸟、啸构成了黄蘗山的艺术整体,组成一幅鲜明的黄蘗山图。这幅图,色彩瑰奇,景物怪异,让人既能感到黄蘗山的自然之景,也能感到黄蘗山的神怪灵异。作为一个生活在追慕出世、企盼长生时代的贬官,这样的山、水、“千代木”“万古烟”等景物自然会促使他联想到尘嚣之外的仙境,幻想游仙出世。于是,诗的最后八句抒发慕道游仙的思想。 秦皇汉武都可称一代雄豪,但为了长生不死,迷信神仙方士,祈名山,广封禅,游东海……作者用秦始皇汉武帝慕仙求道的典故来说明方外之境对人的诱惑,连帝王都不能不动心,何况是一般人呢! 所以接下去他说到自己: 我志淡薄,甘于清贫,又有炼药成仙的松脂木根就在眼前,何不追慕秦皇汉武,御风游仙,悠悠然哉! 这八句,以秦皇汉武的“雄豪威”和自己的“葵藿志”对比,以秦皇汉武的“弃剑为名山”和自己的“松木在眼前”对比; 前者如此得志尚且苦心求仙,而后者志不获展遭贬受谪,仙境又在眼前,何不出世入山呢?当然,江淹未必真想出世,未必真心相信神仙,这只是作者仕途受挫后特定情势下的一种心境而已。 这首诗写景时,用一些古奥的词汇,抒情时,又用接近古诗的句法,显得雄奇高古,硬语盘空。这种风格又和诗中描写的境界十分吻合。此外,作者把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交错使用,描写景色光怪陆离,色彩瑰丽,层次清晰。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