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本味》
释义

《本味》

《本味》

散文篇名。选自《吕氏春秋·孝行览》。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说:“《吕氏春秋·本味篇》述伊尹以至味说汤……说极详尽,然文丰赡而意浅薄,盖亦本《伊尹书》。伊尹以割烹要汤,孟子尝所详辩,则此殆战国之士之所为矣。”今人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说:“《汉书·艺文志》道家著录《伊尹》五十一篇,而于小说家又著录《伊尹说》二十七篇,是先秦有两伊尹学派,一属道家,一属小说家。考《孟子·万章上》云:‘万章问曰:“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汤,有诸?”孟子曰:“否,不然。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汤三使往聘之。吾闻其以尧舜之道要汤,未闻以割烹也。”’是伊尹之出身有二说,一是处士,一是庖宰。虽孟子极力驳斥庖宰之说,然先秦诸子多有伊尹负鼎俎干汤之记载,如《韩非子·难言》云:‘上古有汤至圣也,伊尹至智也,夫至智说至圣,然且七十说而不受,身执鼎俎为庖宰,昵近习亲,而汤乃仅知其贤而用之’,即其例也。二说者皆言之凿凿,故司马迁《史记·殷本纪》以两说并存,其言曰:‘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干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或曰:伊尹处士,汤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后肯往,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汤举,任以国政。’伊尹之出身既有两说,故托之伊尹而建立其学派者亦分而为二:一派则藉‘伊尹处士,从汤言素王九主之事’立说,即《汉书·艺文志》道家《伊尹》五十一篇及本书《先己》、《论人》之内容,余称其为‘道家伊尹学派’,……另一派则藉‘伊尹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道’立说,即《汉志》小说家《伊尹说》二十七篇及本书此篇之内容,余因称之为‘小说家伊尹学派’。本篇述伊尹说汤以种种至味,与各书言‘执鼎俎为庖宰’、《史记》言‘以滋味说汤’正合;本篇下文云:‘已成而天子成,天子成则至味具’,与《史记》所云‘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正合,亦即本篇下文所谓‘审近所以知远也’;故本篇出于小说家伊尹学派无疑。《汉志》之所以列《伊尹说》二十七篇于小说家者,盖以其既不能列入儒墨名法等九流之中,又以其言滋味不言养生,亦不能列入方技之属。良以其所言系美味之食物,近于‘街谈巷语,道听途说’ (语见《汉志》小说家序);又以其借滋味而说王道,则是‘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与班固所订小说家之标准亦合,故即以之列入小说家也。又案:伊尹确系媵臣,为汤之庖宰。考夏末之世,社会结构仍行群婚制。有侁氏族中一群男子与汤氏族中之一群女子为婚,伊尹参与此一群婚,陪同此一群男子前往,故谓之媵。有侁氏此群男子至汤氏族为婚后,由于分工,伊尹掌庖宰之事,故谓其出身庖宰。”此篇从得贤的角度论治国必须务本的思想。文章首先说明君主立功名的根本在于得贤,而后借‘伯牙破琴’的故事说明得贤必须知贤、礼贤;并由此引出伊尹以至味说汤的故事,说明调和五味必须有术,君主要备享天下至味必须懂得仁义之道,仍旧归结到务本上来。篇名题为“本味”,即指在追求至味时应该务本之意。文辞恢闳诡谲,铺陈恣肆,语句整饬华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评其“文丰赡而意浅薄”,是有道理的。“伯牙破琴”的故事即出于此篇,说明知音难觅,得贤之重要。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知音》说:“知音其难哉!音寮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即感于此而发。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0 0: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