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水铳 |
释义 | 水铳先铸两铜筒,其容之广,从二寸或至十寸,任人意为之。其高少或一尺,多或一尺有半。内容务上下相等,其底要最坚厚,其气眼,有鞴或在旁,或在底,或在底旁少许,但在底更便。旁安管,少弯曲向上,各有小鞴,上有两叉总管,紧压合于两弯管上,无丝毫漏隙为则。鞴共四个气眼,入水处两个,弯管出入处两个,另有柁二具,其柄以铁为之,其柁则铜,柁用两层铜柁周围以满铜筒之容为度。铜柁两层,中间用软皮数层,挤实为则。两铜筒俱安一铜锅内,要极稳勿动为则。锅底要平。如无铜锅,坚大木桶亦可。于两铜筒之上安横梁,两旁中央安两铁孔,是两柁所由上下者。居中有铁天平立柱,其柱顶头有小转轴眼,上横安天平长木担,于两柁上下处,用环连于担上两端,多设平木椿,以便多人攀举。又有直角小管,贯于总管出水上口之外,要最严密,又要可周旋转动,使之四面八方去也。就中有小圆槽,施以短钉,务令可转而不可上,其必用槽用钉者,水力最大,不则冲之去矣。此管上又有直角管,但其嘴少长,其长少亦三尺,愈长,其出愈远,但嘴必少弱于管身,为出水之势耳。直角长管与短管相贯处,亦必用槽用钉,如前法。此管则一人用手可转,或上、或下、或正、或斜,皆可向有火处施放之也。此器有二种,或定在一处,或用船,车无轮者,其法皆同。又有一种,其器同,但在有轮车上,不用横梁,止用杠子天平,任人意消详作之耳。其运水之法,排定多人,人人可接递皮袋之水,至于盛铜锅内,周转无穷。必用皮袋运水者,视他器便且不破坏耳。 此水铳可以灭火,可以御火,可以防火,乃新有之器,其能力最便最大最奇,诸器所难比其功用者也。盖仓卒之际,火力正胜,人不可近,但有此器,则五六人可代数百人之用,又不空费一滴之水,不拘多高、多远,皆可立到,有似大雨喷空,无处不沾,不但可灭已焰之火,仍可预防未燃之火,况有图有说[此处图从略],作此不难。工力价直,且不甚费,凡城邑村坊,悉当置此二三具,其于捍患御灾,最有裨也。已作小样试之,良验。有志于仁民者,其尚广为传造焉。 明·王徵《奇器图说》卷三《水铳》 【评】以上取水、水铳诸器,均于明末传入中国。这是中国关于这些奇器的最早史料之一。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