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注释】:

残:

①伤害;杀害。柳宗元《断刑论》:“秋冬之有霜雪也,举草木而残之。”(举:全部。)②毁坏;破坏。《荀子·荣辱》:“斗者……室家立残,亲戚不免乎刑戮。”(立:立刻;马上。)③残暴;残忍。《史记· 张耳传》:“将军瞋目张胆,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为天下除残也。”④指残暴的人。《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将军以神武雄才……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⑤残缺;不完整。《后汉书·儒林列传》:“礼乐分崩,典文残落。”⑥剩余;残余。方干《送饶州王司法之任兼寄朱处士》:“留醉悲残岁,含情寄远书。”杜审言《大酺乐》诗:“梅花落处疑残雪。”

碑:

①竖石。1.立于宫前用来观测日影的竖石。《仪礼·聘礼》:“上当碑南陈。”2.立于宗庙院内拴牲畜的竖石。《礼记·祭义》:“既入庙门,丽于碑。”(丽:系。)3. 立于墓穴边用以引棺椁下葬的石头。《礼记·檀弓下》:“公室视丰碑。”②石上刻着文字,作为纪念物或标记,也用以刻文告。刘勰《文心雕龙·诔碑》:“自后汉以来,碑谒(jié)云起。”(碣:石碑。)

不:

(一)①不。《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诗经·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悬)特兮。”(特:三岁的兽。)②非;不是。《荀子·君道》:“能中是者取之,是岂不必得之之道也哉?”③无;没有。《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不德而有功。”④未。《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⑤句中助词。无实义。《逸周书·皇门》:“我不则寅哉寅哉!”[不禄]士死的讳称。《礼记·曲礼下》:“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 (二)fū花萼。后作“柎”。《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wěi)。”(常棣:即棠梨树。 鄂:同“萼”。 :有光采。)

禁:

(一)①忌讳。《汉书·艺文志》:“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拘者:固执不通的人。牵:牵制。)《论衡·讥日》:“举事若病死灾患,大则谓之犯触岁月,小则谓之不避日禁。”《史记·陈丞相世家》:“始陈平曰:‘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阴谋:秘密计谋。)②制止;禁止。司马光《训俭示康》:“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荀子·君子》:“皆知夫犯上之禁不可以为安也。”《吕氏春秋·适威》:“令苟则不听,禁多则不行。”《商君书·赏刑》:“故禁奸止过,莫若重刑。”③法令或习俗所不允许的事。《史记·秦始皇本纪》:“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④不能随便进入的地方。古代常指皇帝居住的地方。《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常居禁中。”(二世:秦二世胡亥。)洪昇《长生殿·定情》:“韶华入禁闱,宫树发春晖。”(韶华:春光。闱:宫门。)⑤拘押;监禁。《魏书·安定王休传》:“乃免官,禁之别馆。”又为拘禁人的地方,监狱。《金史·世宗纪下》:“命罪人在禁有疾,听亲属入视。”⑥闭拒;封锁。《战国策·赵策一》:“五国之兵有日矣,韩乃西师以禁秦国,使秦发令素服而听。”(二)jīn 禁受;受得住。杜牧《边上闻笳》:“游人一听头堪白,苏武争禁十九年!”(争:怎么。)

野:

①郊外。《诗经 · 邶风 · 燕燕》:“之子于归,远送于野。”②田野;原野。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③朝廷之外;民间。与“朝”相对。指不在朝,不当政。《尚书·大禹谟》:“君子在野,小人在位。”④非人工畜养或培植的(动植物)。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诗:“野竹分青霭。”(青霭:山中云气。)⑤粗鄙;野蛮。《说苑·修文》:“小人失之野,救野莫如敬。”⑥质朴;缺乏文采。《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

野火:

①磷火。《列子·天瑞》:“人血之为~~也。”②焚烧原野宿草的火。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火:

①物体燃烧时发出的光和焰。《周易· 乾》:“水流湿,火就燥。”(湿:低湿处。燥:干燥物。)②焚烧;烧毁。韩愈《原道》:“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使其人成为编户齐民,焚烧其经书,并将其居所改为民房。)特指火灾。《元史·文宗本纪一》:“杭州火,命江浙行省赈被灾之家。”(赈:救济。被:遭受。)《左传·宣公十六年》:“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③古代兵制单位,十人为一火。《新唐书·兵志》:“十人为火,火有长。”《木兰诗》:“出门看火伴。”④五行之一。《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⑤星名。1. 大火,即心宿二。李白《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当君相思夜,火落金风高。”(金风:指秋风。)2. 行星之一,即火星。《史记·天官书》:“火犯守角,则有战。”

燎:

(一)①放火烧。《尚书·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迩:近。)②烘干;烘烤。《后汉书·冯异传》:“光武对灶燎衣。”③烧焦。《三国志·魏书·王粲传》:“以此行事,无异于鼓洪炉以燎毛发。”(二)liào 火炬,火把。程敏政《夜渡两关记》:“寒风暴起,束燎皆灭。”(束燎:捆着的火把。)《诗经·小雅·庭燎》:“庭燎之光。”

造:

①至;到……去。《战国策·宋策》:“造大国之城下。”②达到某种境界。《诗经·大雅·思齐》:“小子有造。”③培养。叶适《宏词》:“自熙宁之以经术造士也,固患天下之习为词赋之浮华而不适于实用。”④参与诉讼的双方。《书·吕刑》:“两造具备,师听五辞。”⑤制作。《诗经·郑风·缁衣》:“敝,予又改造兮。”⑥编撰;著述。《后汉书·王充传》:“年渐七十,志力衰耗,乃造《养性书》十六篇,裁节嗜欲,颐(yí)神自守。”(颐:养。)

物:

①杂毛牛。《诗经·小雅·无羊》:“三十维物,尔牲则具。”②客观存在的物体。《庄子·天地》:“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③特指物产。《晋书·顾荣传》:“故国安物阜,以义成俗。”(阜:丰富。)④与“我”相对的物和人;众人。《水经注·洛水》:“既神游自得,不与物之”。江淹《杂体诗·杂述》:“物我俱忘怀。”⑤指外界环境。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⑥辨识,察看。《周礼·地官·艸人》:“则物其地,图而授之。”[物议]众人的议论,多指非议。《南史·谢灵运传附谢几卿》:“二人意相得……不屑物议。”

似:

①像;类似。《庄子·山木》:“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古诗《敕勒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②似乎;好像。《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天似启之。”晏殊《浣溪沙》:“似曾相识燕归来。”③给与。韩愈《谁氏子》:“写吾此诗持送似。”贾岛《剑客》:“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④介词。引进比较对象。刘克庄《风入松》:“逆旅主人相问,今回老似前回?”⑤通“嗣”。继承;延续。《诗经·大雅·江汉》:“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

报:

①断狱;判决。《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馀人。”②报答。《左传·成公三年》:“无怨无德,不知所报。”③指报复。陆游《长歌行》:“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④回报;报应。《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⑤报告;告诉。《史记· 蒙恬列传》:“使者还报。”⑥回复;答复。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故略上报。”(所以简略地写信答复。)⑦报酬;酬劳。《诗经·小雅·甫田》:“报以介福,万寿无疆。”⑧古指政府文书抄本及政治情报。苏轼《小饮公瑾州中》:“坐观邸报谈迂叟,闲说滁山忆醉翁。”(邸:京邸。迂叟:指司马光。醉翁:指欧阳修。)

焚:

焚烧。《左传·文公三年》:“秦伯伐晋,济河焚舟。”(济:渡。)

书:

①书写;用文字记录。《周易·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左传·隐公七年》:“滕侯卒,不书名,未同盟也。”②书法。《新唐书·三宗诸子传》:“(李)范好学,工书。”③书法的字体。《汉书·艺文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④指文字。《南史·陈伯之传》:“伯之不识书。”⑤书籍。《论语· 先进》:“何必读书,然后为学?”⑥特指古代典籍《尚书》,为五经之一,内容主要是上古帝王的文诰。《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⑦书信。《左传· 昭公六年》:“叔向使诒子产书。”⑧公文;文书。《汉书·刑法志》:“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征:征引。书:指刑法。)古乐府《木兰诗》:“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⑨指帝王的诏书。《后汉书·礼仪志上》:“立春之日,下宽大之书曰……”⑩臣下的奏章。岑参《寄左省杜拾遗》:“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阙:缺点。)

虐:

①残暴。《国语·周语》:“厉王虐,国人谤王。”②虐待,残害。《史记·三王世家》:“虐老兽心。”(虐待老人像野兽一样狠心。)《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不欲依阻险,令后世骄奢以虐民也。”③灾害,祸害。《左传·襄公十三年》:“乱虐并生。”


诗文 残碑不禁野火燎,造物似报焚书虐。
释义

残碑不禁野火燎,造物似报焚书虐。

“残碑不禁野火燎,造物似报焚书虐。”诗句出处:《登鹅鼻山至绝顶访秦刻石且北望大海山路危甚》;是宋朝诗人陆游的作品。

街头旋买双芒屩,作意登山殊不恶。
苍崖无罅竹鞭逸,崩石欲坠松根络。
凭高开豁快送目,历险崎岖危著脚。
川云忽起两蛟舞,瀑水高吹万珠落。
大岩空腔谁所刳?绝壁峭立端疑削。
坡平或可坐百人,峡束仅容飞一鹤。
蛇蹊岌岌头自眩,鬼谷惨惨神先愕。
秦皇马迹散莓苔,如镌非镌凿非凿。
残碑不禁野火燎,造物似报焚书虐。
人民城郭俱已非,烟海浮天独如昨。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0 8:5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