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可纵横讲,功从战伐论。”诗句出处:《寄沧州李尚书》;是唐朝诗人贾岛的作品。 |
沧溟深绝阔,西岸郭东门。戈者罗夷鸟,桴人思峤猿。
威棱高腊冽,煦育极春温。陂淀封疆内,蒹葭壁垒根。
摇鞞边地脉,愁箭虎狼魂。水县卖纱市,盐田煮海村。
枝条分御叶,家世食唐恩。武可纵横讲,功从战伐论。
天涯生月片,屿顶涌泉源。非是泥池物,方因雷雨尊。
沉谋藏未露,邻境帖无喧。青冢骄回鹘,萧关陷叶蕃。
何时霖岁旱,早晚雪邦冤。迢递瞻旌纛,浮阳寄咏言。
《寄沧州李尚书》唐朝诗人贾岛的作品。【注释】:
武:
①军事;与军事有关的事。《尚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孙子·行军》:“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②关于技击的。《水浒全传》第二回:“(史进)半夜三更起来演习武艺。”③勇猛;威武。《诗经·郑风·羔裘》:“羔裘豹饰,孔武有力。”④足迹;足印。《诗经·大雅·生民》:“履帝武敏。”⑤古时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国语·周语下》:“夫目之察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⑥继承。《诗经·大雅·下武》:“下武维周,世有哲王。”⑦周代乐曲名。《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矣。”可:
(一)①同意。《左传·隐公三年》:“公曰:不可。”②正确。《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使以臣之言为可,愿行而利其道;以臣之言为不可,久留臣无为也。”(使:如果。)③值得。白居易《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④能够;可以。《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⑤着实。《史记·田单列传》:“吾惧燕(yān)人掘吾城外冢墓,僇(lù)先人,可为寒心。”(僇:通“戮”。杀。此指戮尸。)⑥适合;适宜。张翰《杖赋》:“方圆适意,洪细可乎。”李渔《笠翁一家言·笠翁偶集·种植部》:“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此皆言其可目者也。”⑦痊愈。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瘦得浑如削,百般医疗终难可。”(浑:简直。)⑧当着,对着。周邦彦《南柯子》:“晓来阶下按新声,恰有一方明月可中庭。”(按:击,奏。一方:一块。)⑨副词。1.表示估计,相当于“大约”。王维《洛阳女儿行》:“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2.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李白《相逢行》:“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3. 表示反诘,相当于“岂”“哪”。《史记·项羽本纪》:“骓不逝兮可奈何!”方干《山中言志》:“潜夫自有孤云侣,可要王侯知姓名?”(潜夫:隐居的人。) (二)kè [可汗(hán)]亦作“可罕”。古代北方一些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号。古乐府《木兰诗》:“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帖:军中文告。)纵:
(一)[纵臾rǒng]鼓动别人作坏事。《汉书·衡山王刘赐传》:“日夜纵臾王谋反事。” (二)zòng ①放;发。《史记·吴太伯世家》:“于是吴王遂纵兵追之。”《淮南子·人间》:“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②释放;放走。《旧唐书·杨恭仁传》:“纵所俘还之。”③放任;不加约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纵敌,患生。”《荀子·富国》:“天下害生纵欲。”④腾跃。王充《论衡·道虚》:“若士者举臂而纵身,遂入云中。”⑤即使。《左传·庄公十四年》:“纵弗能死,其又奚言?”《吕氏春秋·下贤》:“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⑥纵;竖;与“横”相对。《吕氏春秋·辩土》:“衡行必得,纵行必术。”(术:直。)东方朔《七谏·沉江》:“不别横之与纵。”⑦战国时期六国的合纵。《淮南子·要略》:“故纵横修短生焉。”⑧踪迹。《史记·酷吏列传》:“言变事纵迹安起?”纵横:
①奔放。杜甫《戏为六绝句》:“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②纷陈,交错。曹植《侍太子坐》:“清醴盈金觞,馔~~陈。”③合纵连横的缩语。《新语·辨惑》:“因其刚柔之势,为作~~之术。”④经营天下。魏征《述怀》:“~~计不就,慷慨志犹存。”⑤分散。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骆驿,各有所趣。”横:
(一)①横贯;横放着。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天工开物·舟车·车》:“四轮者前后各横轴一根。”②横的方向。1. 东西向的。与“纵”相对。扬雄《太玄·玄莹》:“立天之经曰阴与阳,形地之纬曰纵与横。”范望注:“南北为纵,东西为横。”2. 横向的;横着的。与“直”、“竖”相对。《吕氏春秋·贵直》:“行人烛过免胄横戈而进。”3. 跟物体长的一边垂直的。与“直”、“纵”相对。《天工开物·舟车·漕舫》:“凡风从横来名曰抢风。”③横贯;横渡。《汉书·扬雄传上》:“将祭后土,上乃帅群臣横大河,凑汾阴。”(凑:奔赴。)④充满。苏轼《前赤壁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⑤广;广阔。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汤汤:水流大而急。)⑥错杂。《孟子·滕文公上》:“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⑦战国时外交策略“连横”的省称。《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要在强兵,破驰说(shuì)之言从横者。” (二)hèng ①蛮横;强暴。《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丞相言灌夫家在颍川,横甚,民苦之。”《孟子·万章下》:“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②意外;出乎意料;预料不到。《淮南子·诠言训》:“内修极而横祸至者,皆天也。”讲:
①讲和;和解。《史记·穰侯列传》:“今王背楚赵而讲秦。”《战国策·西周策》:“而秦未与魏讲也。”②论说;评议。欧阳修《胡先生墓表》:“庆历四年,天子开天章阁,与大臣讲天下事。”《国语·鲁语上》:“夫仁者讲功。”③讲解;解释。颜元《存学编》卷一:“为学为教,用力于讲读者一、二,加功于习行者八、九。”《梁书·阮孝绪传》:“后于钟山听讲。”(于:在。)④研究;商讨。《论语·学而》:“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史记·太史公自序》:“讲业齐鲁之都。”⑤演习;练习。《国语·周语上》:“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故征则有威,守则有财。”《礼记·月令》:“天子乃命将帅讲武。”⑥谋划。《左传·襄公五年》:“讲事不令,集人来定。”(令:善。)⑦讲求;提倡。《礼记·礼运》:“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功:
①功劳;业绩。《战国策·赵策四》:“不及今令有功于国。”②成就;功效。《庄子· 天运》:“劳而无功。”《晋书·谢安传》:“妙算有遗,良图不果,降龄何促,功败垂成。”(降龄:上天给予的寿龄。垂成:将成。)嵇康《养生论》:“田种一也,至于树养不同,则功收相悬。”③工作。《吕氏春秋·仲春》:“无作大事,以妨农功。”④功能。《荀子·天论》:“以全其天功。”⑤工程。葛洪《抱朴子·外篇·崇教》:“民力竭于功役,储蓄靡于不急,起土山以准嵩霍,决渠水以象九河。”(靡:浪费。嵩霍:二山名,被称为中岳与南岳。)⑥精善;坚固;精良。《管子·七法》:“有蓄积,则久而不匮;器械功,则伐而不费。”⑦通“攻”。治理。《水经注·巨洋水》:“中有古坛,参差相对,后人微加功饰,以为嬉游之处。”⑧丧服通称。《礼记·服问》:“绖服之绖,服其功衰。”从:
(一)[从容]1.逍遥自在。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2.镇静安详。黄溍《日损斋笔记·文献黄公神道碑》:“俯仰从容,不大声色。” (二)cóng ①相随;跟随。《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史记·李斯列传》:“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②追逐;追赶。《孙子兵法· 军争》:“佯北勿从。”③听从;依从。《左传· 庄公十年》:“小惠未遍,民弗从也。”《荀子·天论》:“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④听任;任凭。杜甫《屏迹》:“失学从儿懒,长贫任妇愁。”⑤做;参与。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及使之从政,则茫然不知其方……”⑥指跟随的人。《后汉书·单超传》:“其仆从皆乘牛车……”⑦副的。与“正”相对。古代官吏的品级有正、从之分。《唐六典》:“司封郎中员外郎掌邦之封爵,凡有九等。一曰王,正一品,食邑一万户;二曰郡王,从一品,食邑五千户。”⑧次要的;附属的。《老残游记》第四回:“居然也拿住了两个为从的强盗伙计。”⑨旧指堂房,即同宗而非嫡亲的亲属。《三国志· 蜀书·许靖传》:“(靖)少(shào)与从弟劭俱知名。”⑩介词。自;由。1.表示起点。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自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 表示对象,相当于“向”。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三) sǒng [从容(yǒng)]同“怂恿”。鼓动。《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日夜从容(衡山)王密谋反事。”(反:反叛。)(四) zòng ①古代南北方向称“从”,东西方向称“衡(横)”。《诗经·齐风·南山》:“衡从其亩。”(亩:田垄。)②特指“合纵”。战国时南北六国土地相连,联合反对西面的秦国,称“合从”,省称“从”。李斯《谏逐客书》:“遂散六国之从。”③放纵。晁错《贤良文学对策》:“其行罚也,非以忿怒妄诛而从暴心也。”战:
①打仗;战争。《尚书·甘誓》:“大战于甘。”②指与战争有关的。杜甫《北征》:“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③害怕得发抖。《汉书·高五王传》:“(魏勃)因退立,股战而栗。”(股:腿。栗:颤抖。)伐:
①讨伐;进攻。《商君书·农战》:“兴兵而伐,必取。”②声讨。《新唐书·郑元璹传》:“太宗赐书曰:‘知公口伐,可汗如约,遂使边火熄燧(suì)。”(可汗:北方部族君主。燧:烽烟。)③砍伐。《汉书·赵充国传》:“入山伐材木。”④敲打。《左传·文公十五年》:“伐鼓于朝。”(朝:朝廷。)⑤功绩;功劳。《史记· 项羽本纪》:“自矜功伐。”⑥自我夸耀。《老子》第二十二章:“不自伐,故有功。”⑦说媒。《桃花扇·拒媒》:“人是有一个在这里,只要你去作伐。”论:
(一)①讨论;研讨。《论语·宪问》:“世叔讨论之。”②议论;评论;谈论。《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③辩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今日廷论。”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④陈述;述说。张衡《西京赋》:“众形殊声,不可胜论。”⑤评判;评定。诸葛亮《出师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盐铁论·箴石》:“论其才能,然后官之。”⑥定罪;判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故以十二月晦论弃市渭城。”(晦:每月最后一天。)⑦顾及;考虑。李斯《谏逐客书》:“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⑧言论;学说。《荀子·成相》:“君法明,论有常。”⑨文体的一种。萧统《文选序》:“论则析理精微。” (二)lún①《论语》的简称。刘向《别录》:“鲁人所学谓之《鲁论》。”②通“伦”。顺序,次序。《诗经·大雅·灵台》:“於论鼓钟。”③通“抡”。选择。《国语·齐语》:“权节其用,论比其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