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释义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这是谢脁的名诗,曾使李白长留记忆,喜爱而形于吟咏: “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正因有了一对名联,致使古人竞相传诵,蜚声诗坛。其实该诗的妙处也不仅仅在于词语的精警工丽和呈现了春江暮色的立体图画,更主要的还在于诗人激发了现实的感受,把内心真实情感融化于精湛的艺术之中, “觉笔墨之中,笔墨之外,别有一段深情妙理。”齐明建武二年(495年)春,诗人出任宣城太守,从金陵逆江西行,路过三山,登山临江,遥望京师,情由景生,点燃了内心多年生活感受所淀积的深沉情愫,使怀乡之思包含了丰富的生活内涵。由于情真意切,灵心秀口,更易于启迪人们对诗人处境的理解,泛起了情感共鸣的涟漪。

欣赏这首诗必须理清诗的情感脉络和心理状态,即它的三个波叠: “借宾陪起”,引发情感——山水自然独特描绘,畅抒情怀——去国怀乡,归期渺茫,触发了宛转凄切的深沉感情。首两句就熔裁了王粲《七哀诗》和潘岳《河阳县作》中句,抒发自己的心声。钟嵘说他“善自发诗端”,其善处是艺术地借王粲的飘零心境,潘岳的类浮萍的失意情怀表达了自己的身世感受,成为诗的自然兴起,既为畅抒情怀作必要铺垫,又为结尾的主旋律抒发作了巧妙的照应,构成了整首诗的和谐统一。诗人巧妙构思是旅人常态心理,不马上顺前两句作直泻式的情感表露,而作了一个情感折叠,转入对登山临江所见景色的声色描绘。画面赏心悦目,春之声叫人心醉,诗人的内心情怀自然流露:风光如此美好,帝京这样雄伟,生活历程是否也能如景物一般美好? “白日”两句承上转下,阳光照射,屋檐飞耸,巍峨宫室,耀眼明丽。抓住殿阁闪耀特点,表达诗人怀想京邑之情。再回首。则见江水山色绚丽多采,确是在夕阳和春江交融中爆发了艺术灵感,脱口咏出了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其妙处有三:其一,视角选择巧,仰俯而构成立体交叉,半空彩霞,编成了无数锦缎,多么迷人;春江清彻如镜,恬静安详,铺上一幅白绸,令人舒畅,诗人正如此灵巧地摄取了一刹那的自然镜头。其二,形象性和动态性的融合。“散”把霞光四射之状跃然纸上,有动态感; “余”形象地描摹了落日衔山之态; “静”和“澄”是对江水的形容,把动态的江水变成静态的画面,使线条清晰突出。其三,对属精工,音节富有音乐性。因此至今还可借鉴。诗人的视线接着变成长镜头:江南三月,郊野绿茵如毯,香气似乎朴鼻。归鸟投林,喧声四起,覆盖春洲。有声,有色,有味,还有诗人四溢的情感。王夫之认为谢眺善于写景,并指出: “胸中无丘壑,眼底无性情,虽读天下书,不能道一句”,真至言也,有性情造景语才工,他与谢灵运纯客观山水描写大有不同。从描绘上说,达到了高潮,从情感脉络上说,却是一个波折,即江山多娇,然内心尚有无限心事,因此诗人笔触自然地转入最后的情感抒发,形成了情感高潮,表达了主题。后六句是说刚出京邑,想到返京佳期渺茫,不觉双泪滂沱。有情感的人是懂得思乡之苦楚,哪能不生白发呢?为什么如此凄切而殷殷?谢朓出身贵族,正值南齐后期,“主猜政乱”,统治集团间的斗争激烈,受到了一定冲击,仕途并不是很顺利。永明九年(491年)在荆州任随王萧子隆文学,长史王秀之密告朝廷,说他年轻惑乱随王,被敕令回都。这是写此诗前不久事,“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就是他心情的泄露。齐明帝登极,他被下至宣城。此情此境必然会产生离愁别恨和危惧的复杂心态,诗也透露了一点这种心曲。深沉而委婉地表现了去国怀乡的复杂思绪,构成了诗的主题,但诗内涵的丰富性,还在于表现了那个特定时代的知识阶层的精神苦闷。

综观全诗,确是谋于“深造”, “密于体法”,在情景交融和造语精丽中,渲泄了诗人内心深沉的感情和复杂的情怀。 “摆脱前人习弊”, “得于性情独深”, “秀气成采”,不愧为齐梁之冠冕。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3:4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