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故人、剪烛西窗,已隔洞庭烟水。”诗句出处:《疏影》;是宋朝诗人邓剡的作品。
【注释】:
诗文 | 梦故人、剪烛西窗,已隔洞庭烟水。 | |
释义 | 梦故人、剪烛西窗,已隔洞庭烟水。“梦故人、剪烛西窗,已隔洞庭烟水。”诗句出处:《疏影》;是宋朝诗人邓剡的作品。 瑶尊蘸翠。短长亭送别,风恋晴袂。腊树迎春,一路清寒,能消几日羁思。霜华不惜阳关柳,悄莫系、行人嘶骑。对梅花、一笑分携,胜约别来相寄。人物仙蓬妙韵,瑞鸾敛迅翼,聊憩香枳。见说使君,好语先传,付与芙蓉清致。客来欲问荆州事,但细语、岳阳楼记。梦故人、剪烛西窗,已隔洞庭烟水。 | 【注释】: 梦:①[名]睡眠中的幻想。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桃灯看剑,~回吹角连营。”②[动]做梦,梦见。《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与海神战。”③[名]比喻幻想。《荀子·解蔽》:“不以~剧乱知。”故:①缘故;原因。王安石《读孟尝君传》:“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高叔嗣《简袁永之狱中》:“罪至欲何言,直以愚慵故。”②事。《韩非子·显学》:“不道仁义者故,不听学者之言。”(者:之。)特指祭祀、期会等大事。《礼记·玉藻》:“君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③事故。《孟子·尽心上》:“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④原来的;旧有的。袁凯《客中夜坐》:“落叶萧萧江水长,故园归路更茫茫。”苏洵《六国论》:“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⑤老朋友;旧交。曹丕《与吴质书》“昔年疾疫,寻故乡离其灾。”⑥去世。张居正《答总督王鉴川计处黄酋》:“近报吉能亦于三月三日病故。”(吉能:人名。)⑦副词。1.本来。李白《白头吟》:“兔丝故无情,随风任倾倒。”2.仍然。古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大人:对长辈的敬称。)3. 故意。《史记·陈涉世家》:“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之,忿恚尉。”⑧连词。表示因果;“所以”。苏洵《六国论》:“故曰弊在赂秦也。”2. 犹则,便。《周易·豫》:“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tè);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忒:差错。)剪:①剪刀。贺知章《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②剪断。《齐民要术·种韭》:“剪如葱法,一岁之中,不过五剪。”③灭除;除掉。沈约《奏弹王源》:“此风弗剪,其源遂开。”④尽;全。《左传·成公二年》:“余姑剪灭此而朝食。”西:①鸟类止息。《敦煌曲子词集·西江月》:“棹歌惊起乱西禽,女伴各归南浦。”②方位名,日落处,与“东”相对。《左传·僖公四年》:“东至于海,西至于河。”③副词。向西;往西。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已:①停止。《荀子·劝学》:“学不可以已。”②完毕。《战国策·齐策二》:“言未已,齐让又至。”(让:责备。)③罢免。《论语·公冶长》:“(子文)三已之,无愠(yùn)色。”(愠:怨恨。)④疾止;病除。柳宗元《捕蛇者说》:“可以已大风。”(大风:麻风病。)⑤副词。1. 已经。《史记·蒙恬列传》:“扶苏已死。”2.随后;旋即。《史记·项羽本纪》:“废以为侯,已又杀之。”3. 太;过分。《诗经·小雅·巧言》:“昊(hào)天已威。”(昊天:天。)⑥通“以”。介词。和方位词“来”、“上”、“下”、“东”、“西”等结合,表示对时间、范围的限制。《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自丞相雍已下皆谏。”⑦语气词。用法同“矣”。用于句末,表示确定语气。《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斯恶已:就显出丑恶了。)隔:①阻开;隔离。《战国策·赵策二》:“秦无韩魏之隔。”②间隔;距离。杜甫《奉待严大夫》:“不知旌节隔年回。”李白《江行寄远》:“疾风吹片帆,日暮千里隔。”③隔阂。李白《君马黄》:“马色虽不同,人心本无隔。”④通“膈”。隔膜,腹腔和胸腔之内的肌肉膜。《管子·水地》:“脾生隔,肺生骨。”⑤格子。周邦彦《六丑》:“多情是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洞:(一)①(水流)急。班固《西都赋》:“东郊则有通沟大漕,溃渭洞河。”(漕:运粮水道。)②疾的样子。陆机《演连珠》:“震风洞发,则夏屋有时而倾。”③洞穴;窟窿。张衡《西京赋》:“赴洞穴,探封狐。”④打洞。蒲松龄《聊斋志异·狼》:“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⑤贯穿;穿透。《南史·蔡道恭传》:“道恭用四石乌漆大弓射,所中皆洞甲饮羽。”⑥深入;透彻。刘知几《史通·叙事》:“洞识此心,始可言史矣。”⑦象声词。柳宗元《小石城山记》:“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 (二)tóng [洪洞]县名。在山西省南部汾河东面。庭:①正屋;厅堂。《论语·季氏》:“鲤趋而过庭。”《列子 · 杨朱》:“宾客在庭者日百住,庖厨之下,不绝烟火。”(住:停留。庖:厨房。)②厅堂阶前的院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诗经·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huān)兮?”(狩:打猎。胡:为何。瞻:看到。县:同“悬”,挂着。貆:同“獾”,兽名。)③帝王议事之处;朝廷。《尚书·盘庚上》:“王命众悉至于庭。”(众:百官。悉:全都。)《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拜送书于庭。”烟:(一)①物质燃烧时产生的气状物。《国语 · 鲁语上》:“既其葬也,焚,烟彻于上。”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墟里上孤烟。”②泛指云气、雾霭等烟状之物。陈子昂《春日登金华观》:“山川乱云日,楼榭入烟霄。”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③烟熏所积的灰。可制墨。简文帝《与湘东王书》:“烟墨不言,受其驱染。”晁贯之《墨经·松》:“墨取庐山松烟。”代指墨。庾肩吾《谢赉铜砚笔格启》:“烟磨青石。” (二)yīn [烟煴]1.古人指天地未分时的混沌之气。班固《东都赋》:“降烟煴,调元气。”2. 为阴阳二气和合的样子。张衡《思玄赋》:“天地烟煴,百卉含葩。”3.云烟弥漫的样子。江淹《别赋》:“袭青气之烟煴。”水。:“水。”诗句出处:《一七令·叹水别白二十二》;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 水。至清,尽美。从一勺,至千里。利人利物,时行时止。道性净皆然,交情淡如此。君游金谷堤上,我在石渠署里。两心相忆似流波,潺湲日夜无穷已。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